服务一汽 率先突破 加快建设“双一流”
本报记者 杨洪伦
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的“三强市、三中心”“六城联动”发展格局,为全市实现率先突破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作为省市汽车产业发展的主阵地,建设“双一流”的主力军,汽开区如何扛好率先突破大旗,在长春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中贡献汽开力量?26日,汽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朱光明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展示了汽开区的发展方略——以建设“双一流”为目标,以实现“三个万亿”为主线,以“六个回归”为抓手,以深化改革为保障,坚持整车带动、创新驱动、配套联动、产城互动,努力把长春国际汽车城打造成为汽车产业集聚区、创新驱动先行区、改革开放实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奋力谱写赶超跨越的新篇章。
“一核两城三引擎”,在优化发展布局上实现新突破
立足“三强市、三中心”,聚焦“六城联动”,科学规划产业布局,“汽开区将突出区域板块发展的协同性、联动性、整体性,形成‘一核两城三引擎’的生产力布局,构建多点、多元、多级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朱光明表示。
“一核”,突出抓好以一汽NBD总部、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核心的区域发展中心,既要加快落位科技研发中心,集聚发展新动能,也要全力引进培育总部经济、做活做大楼宇经济。
“两城”,突出抓好老城区提质、新城区提速,打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战,加快推进长沈路、飞跃路等连片区域的开发改造,倒逼老旧工业点应拆尽拆、应改尽改,为项目落位释放空间。
“三引擎”,突出抓好以轨道交通2号线、7号线沿线商业释放为核心的地铁经济带,以汽车公园、西湖公园为核心的商贸居住带,以汽车大路为轴心的产业集聚带。
服务一汽,“六个回归”,在做强汽车产业上实现新突破
“我们将始终坚持服务一汽不动摇,持之以恒推动‘六个回归’,充分发挥好重大项目的牵引带动作用,聚焦一汽‘831’和‘11245’发展战略,抢抓新一轮技术革命,为产业转型提供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机遇。”朱光明说。
今年,为更好地应对疫情冲击、芯片短缺、原材料上涨等不利因素影响,汽开区主动联手一汽和区属企业,谋划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超过150个,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在全力推进红旗繁荣基地、解放J7智能生产线、蔚山工厂扩能、丰越扩能等整车扩能项目达产增效的基础上,重点推进红旗丝尔科跑车、红旗尊享订制中心等整车项目加快建设,全力保障一汽今年力争实现整车销量410万辆、产值超7700亿元,“十四五”整车销量650万辆、产值超万亿元的奋斗目标。
做实“六个回归”,瞄准一汽5大主机厂3563家一级供应商,全面构建安全稳定的零部件供应链体系,重点推进恩福油封、联东U谷、解放车桥等13个项目加快建设,比亚迪动力电池、玲珑轮胎二期、解放商用车开发院、一汽模具公司智能产业园等37个重点项目尽快开工,旭阳和中联重科合作生产特种车、东风马勒与富奥散热器合作、青岛宏光发动机进气系统、朗迪汽车零部件等63个洽谈项目加速落位,努力把长春国际汽车城建设成为世界级汽车产业基地。
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在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上实现新突破
今年,汽开区将聚焦“经济发展”主战场,在职责重塑、营商环境、协同发展、要素保障以及干部队伍建设上持续用力,建立更加精简高效的管理体制、更加系统集成的政策支持体系、更加激励竞争的干部人事管理制度。
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充分发挥红旗产学研创新联盟作用,联合吉大、一汽共同发起红旗学院项目,推动高校、科研院所与一汽开展深层次合作,出台创新扶持政策,力争每年新增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流动工作站等10个。
依托智能网联示范区,合力打造旗帜创新中心、旗境创新空间、一汽人才产业园和研发产业园,加速推进50万平方米专家和蓝白领公寓续扩建工程,助推人才、平台、技术三大创新要素鲸吸集聚,全力构建创新技术策源地、创新要素集散地、创新成果转化地。
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在城市能级提升上实现新突破
锚定建设“双一流”目标任务,汽开区将坚持以产促城、以城促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持续加大城市建设投入,实现老城提质、新城提效。
今年,汽开区计划实施基本建设项目141项、总投资55.08亿元,推进大众街等10余条主次路建设,完善首善大路等20余条街路基础管网建设,实现区内路网畅通、区外互联互通。
精细化管理好城市,加快搭建智慧城市体系,健全城市考评监督管理机制,切实让精细管理落实到每一条街巷、每一个时段。
补齐城市生活功能不足短板,加快推进高端酒店、高品质教育医疗体系等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发展。
打造美化绿化亮点工程,聚焦一汽总部、城市出城口、重点街路等周边,突出汽车文化特点,建设街边巷尾“口袋”公园,全面提升绿化景观品质,切实增强城市聚合力、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