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来,中美关系“几多风雨,几多坎坷”,但在事关国家主权和尊严的重大问题上,中国坚定明确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多元的世界需要多元的声音,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声音”既代表不了世界,更代表不了正确。谁是真正为世界献计破题的,谁是为世界添堵搅局的,世人已然看得清楚明白。
资料图 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中美安克雷奇战略对话结束数日,诸多细节、金句依然持续在国内外舆论场刷屏,中国外交团队自信从容的风貌、掷地有声的发言给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
“加强沟通,管控分歧,拓展合作”,尽管如大家所感受到的那样,这场中美对话的过程特别是开场白不无“火药味”,但双方愿意坐下来谈,本身就是一件好事。面对美方一些毫无待客之道的挑衅,中方“打开天窗说亮话”,尤其是在涉及核心利益和核心关切的问题上说清楚讲明白,也起到了“划清底线”的作用,再次向世界宣告了中国的国家意志和战略选择,亮明了中国对维护核心利益坚定不移的态度。中国不惹事,也从不怕事。有外媒感慨,“时代变了”,这场对话让世界特别是让美国,看到了一个“越来越不屈服于美国政府外交压力的中国”。
事实上,虽然几十年来,中美关系“几多风雨,几多坎坷”,但在事关国家主权和尊严的重大问题上,中国坚定明确的态度是一以贯之的。近段时间,无论是在联合国会场上坚决驳斥美国人权“苦肉计”,还是旗帜鲜明回击外媒刊登的涉疆假新闻,抑或是直接批评个别国家狼狈为奸扰乱局势的不良企图,中国的“硬话”确实让西方一些国家感到很不自在,但历史与现实表明,有些话,讲了比不讲好,直接坦率、开门见山、亮明底线,恰是为了避免战略误判,求取最大共识。而反过来看,多元的世界需要多元的声音,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声音”既代表不了世界,更代表不了正确。面对居高临下、夹带私货、违背正义的无端指责,中国当然要发出自己的声音,申明自己的立场。如果说,只要架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东方国家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那么如今,想着架几个喇叭就能吓倒一个国家、遏制一个国家的时代,也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在21世纪的今天,无论大小国,特别是大国,更需要团结一致,推动公平正义、相互尊重的新型国际关系,共同为人类命运作贡献。特别是着眼当前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如何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困局,如何抵御“逆全球化”的阴霾,如何实现全球经济的缓慢复苏,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不是单纯列明某一国家的所谓“优先选项”就能解决的,而是需要各国尤其是大国相向而行、团结协作、合力求解。近些年来,相较于美国处处忙于“自我优先”的逆势操作,中国言必信、行必果,办事出以公心,行事坦坦荡荡。“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庄严宣示,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的坚定行动,都为世界不断注入着难得的确定性。某种意义上,中美外交团队在安克雷奇的这番交锋,也是互利共赢与以邻为壑的交锋、道义公理与唯我独尊的交锋,谁是真正为世界献计破题的,谁是为世界添堵搅局的,世人已然看得清楚明白。
中国有着不同于西方的政治传统和文化基因,有着不同于西方的世界认知和政策取向,但我们的价值观与人类的共同价值观相同,就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自由和民主”。中国和国际社会所遵循和维护的,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而不是一小部分国家所倡导的“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虽然西方目前还掌握着国际舆论的话语权优势,但美国老大说了算、列强垄断国际事务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新的国际政治秩序正在调整演变之中,中国也在积极履行我们被赋予的责任和任务。换言之,所谓“大国”,不是一种话术,而是一份担当,不是一边对自己的“人权”问题视而不见,一边却高举道德大棒对别国颐指气使;不是一边宣扬“民主自由”终结历史,一边却乱扔炸弹强制进行制度移植。“大国责任”,终究是要在事上见的。从发起成立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到共建“一带一路”惠及沿线各国,从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设立详细时间表,到向50多个国家免费提供新冠疫苗……垂范先行的大国行动、兼济天下的大国品格、平等互利的大国气魄,正是中国重回世界舞台中央的生动注脚。
穿越两个甲子,两个辛丑年的不同图景,让人不禁感慨: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而沧桑巨变的背后,是中国人坚持自己道路、坚持不懈奋斗的复兴史诗。“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人面前说,你们是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这份发自心底的自信和硬气,来自于一代代中国人追梦逐梦的接续奋斗,来自于中国人“强不凌弱、富不侮贫”的价值底色。面对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继续办好自己的事,按照发展需求不断增进国家实力,我们定能将自信与硬气延续到更遥远的未来。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鲍南
流程编辑:u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