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体育)通讯:一个女人和她1800公里的极地远征

由 端木泰华 发布于 综合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 通讯:一个女人和她1800公里的极地远征(下)

  新华社记者沈楠、牛梦彤

  这个人是极地向导圈里颇有声望的加拿大人保罗·兰德里。但冯静没有马上出发,她开始了长达八个月的体能训练,每周跑六次半程马拉松。脚上起泡,扎破了包上,继续。“以我粗浅的理解,首先我要保证我有体能去学,而不是到那一练就趴下了。”

  在挪威一个滑雪胜地的家庭式俱乐部,一张亚洲女性的面孔已经是个异类,第二天当他们发现她连雪板都不会穿,全体目瞪口呆。“因为去那的人都是顶尖好手,他们认为我肯定也是身怀绝技。”

  连续一个星期每天翻滚着下山之后,她算是勉强掌握了这门技能。第二个星期,当拉练开始,保罗有了更意外的发现——每天约30公里的训练量,她竟然能扛下来。“有次晚饭,他当着所有人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客户(像这样)训练不喊停的。”

  “这大概意味着我通过了一个阶段的测试,可以真正谈论远征了。但是他仍然坚持,POI是不可能的。”

  保罗建议她先去南极点,之后再评估去POI的可能性。2018年初,冯静和保罗用52天5个小时,完成了到南极点约1100公里的徒步。

  “在走回营地的时候,保罗突然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客户比你更努力。’当时我特别激动,不是说我指望一个肯定,也不是说我这趟多辛苦,而是觉得,去POI有戏了!”

  事实上,在出发去南极点之前,两人还在争执。保罗认为此行胜算不大,劝冯静改短线路,或者雇一个人帮她拖行李,但是她都拒绝了。“如果连南极点我都不能最大程度上靠自己的努力,我还凭什么要去难抵极呢!”

  冯静的坚决和徒步南极点的“测试”终于撼动了保罗,他同意她尝试挑战POI。不过他说自己老了,推荐了女儿莎拉和她的伴侣埃里克作为冯静的同行者和助理。2019年10月31日,冯静从北京出发,她把自己的远征命名为——“行则将至”。

  这是一段人类从未用双脚走完的路。她知道其中艰险,但她更相信痛苦能召唤出强大的生存意志。“能完成远征的人,都是不会轻易心疼自己的人。我知道在这将近3个月当中,我不能有某一个时刻对自己说,就这样吧,我受够了。”

  (小标题)不去会死

  在28岁之前,冯静的生活行走在一条常规轨道上。在北京的部队大院长大,上了普通的小学中学,考上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找了份算是安稳的工作,直到2010年春天,她看了一本书名颇有些耸动的书——《不去会死》。

  这是日本人石田裕辅骑自行车环球的旅行笔记。看完之后她立即跨上自己的自行车沿北京城的三环骑了一圈,结果腿磨肿了,一个星期走不好路。这个经历让她断了骑单车出行的念头,但同时点燃了她对于环球旅行的渴望。

  “在这之前我以为环球旅行是属于有钱有闲人的事情,但是他的行动告诉我,如果你真的想要实现这个愿望的话,是可以身体力行做一些事情的。”

  她买了一张360块钱的机票去了东南亚。从这里开始,她脱离了熟悉的轨道,无法再忍受职场中遇到的糟心事和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憋闷。她辞了职,专注于环球旅行,间隙打打零工。

  “我买最便宜的机票,搭公共交通,住便宜的旅社,有时睡车上……很多人会说,等财务自由了就去环球旅行,但是财务自由等不来。”

  最初她和很多旅行者一样,捧着《Lonely Planet》(《孤独星球》),轻易不超纲。但很快她又遇到了冥冥之中的定数——读到了日本探险家关野吉晴的《伟大的旅行》。那是关于一段长达十年、几乎不用任何现代交通工具的、反向重走人类迁徙之路的旅程。

  “我想感受远古时代人们在旅途中所感受的那种酷暑、严寒、风暴、沙尘、气味和雨雪,用自己的身体去体会,慢慢地前进。”——关野在引言中写道。

  冯静被打动了,这不是激起一种即刻出发的冲动或是泛泛的感动,而是深刻地改变了她对于旅途和行走的认知。“我渴望走进他人的生活,也渴望走进历史,而不是当一个旁观者。”

  在一份历史资料上,她看到一张拍摄于1921年的黑白照片,是一位古生物学家和同伴在美国西南新墨西哥州一片怪石荒野区的合影。当她去到那片苍莽高地的时候,她特意花了几个小时,在广袤的风化石柱群中找到了90多年前那张照片的拍摄位置。

  “那一刻非常奇妙,时间好像浓缩了,我和过去的人和历史有了某种关联。这就是我想去POI的一个原因,那是个有故事的地方。”

  在四年多的环球旅行中,她遇到了很多善良温暖的陌生人,也遇到过一切单身旅人会遇到的意外和惊险。“经历过这些事情之后,你能摸索到自己能力的边界在哪里。这个边界不是说你能干什么,而是你的心理能承受到什么程度,这些事情会不会把你击溃。”

  十年间,任何事情都没有把她击倒;准备远征的五年中,屡次西西弗斯式的徒劳也没有磨掉她的心志,反而把一个曾经循规蹈矩的普通白领打磨成了一个战士。

  2020年1月25日上午10点多,在苍茫的雪原上,她隐约看到了远征的目标,眼泪忍不住掉下来。“就觉得这一切都是我应得的,这就是属于我的事情。我付出了所有努力去靠近这个梦想。”

  她走到列宁像旁边,张开国旗拍了张照片。因为数十年冰雪的累积,原本矗立在房顶的列宁像已经比她矮了。也许终有一天,人类的痕迹将从这里完全消失。但是冯静,实现了她所追求的——成为历史的一部分。

  在北京见到冯静的时候,她已经成为北京冬奥组委滑雪战队的特邀队员,在线上分享自己的经历。谈到如何面对人生选择,她说走着去POI是经过整整一个月的反复考虑才最终决定的,其中有两个想法是决定性的——

  “第一,当我每次想到十年之后,我会如何看待今天的决定的时候,都觉得还是要去做这件事情;第二,在重大选择的时候坚持选难走的路。”

  “当然绝对不是所有的努力都有结果,但是如果因为这样,你就只去实现那些很明显努力能有结果的这个范围的目标,那这个人生就太狭小了。我不愿意接受这么苍白无力的人生。我渴望更深刻、更让我激动的那些体验。我希望有一些更值得回首的岁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