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风雨无损

在广西容县城东绣江北岸一座石台上,静静地耸立着一座有430多年历史的建筑,它就是可以与岳阳楼、黄鹤楼、腾王阁并称古代“江南四大名楼”的真武阁。

中国古建筑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风雨无损

真武阁是430多年前一位无名工匠建造的一栋技艺高超的纯木结构建筑,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它的惊世骇俗不亚于法国巴黎的艾菲尔铁塔和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

真武阁建造的初衷,是因为容县非常干燥,一不小心就会引起火灾。根据迷信的说法,人们想到了要建一座祭祀北方水神的天帝玄武的庙宇,也就是真武阁。当年建造真武阁的工匠不会知道真武阁会如此惊世骇俗,他们只是默默地劳作着,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灵巧的双手,不经意间就创造出另一个世界奇迹。

中国古建筑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风雨无损

中国古建筑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风雨无损

据工作人员介绍,真武阁建于明朝的万历元年,也就是公元1573年,距今已有447年历史,依旧保持原貌,巍然矗立,气势雄壮。而且相比江南四大名杰的另外三座名楼,虽然名气上要低调得多,但却是唯一没有重修过的建筑,历史上经历了五次台风、四次地震,皆安然无恙,极为神奇。真武阁本身高13米,加上台高近20米,也是周围区域观赏的对象。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古建筑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风雨无损

真武阁为木质结构的三层楼阁,阁楼周围还有廊舍、垣墙、钟磐、鼎炉等附属建筑和设施,经过数百年的风雨、几度兴废,现在仅存中间的真武阁仍巍然屹立,保存至今。

中国古建筑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风雨无损

为何真武阁如此稳固呢?古建筑专家们经过研究,发现了真武阁有几大特点:其一是修建真武阁用的是格木。据资料记载,格木也叫“铁木”,主要分布在我国两广地区,它最大的特点就是耐腐蚀,不收缩。专家们对真武阁的木材数量做了详细统计,它一共用了3000多根大小不一的格木,因此历经百年风雨和地震也依然不朽不损,完好如初。

其二是结构合理。真武阁共三层,高约13.3米,宽约13.8米,整个真武阁共有二十根笔直挺立的巨柱,其中八根从一楼直通顶楼,是三层楼阁全部荷载的支柱。柱之间用梁枋相互连接,柱上各施有四朵斗拱,上面承托四根棱木,有力地把楼阁托住。整个建筑没有使用一根铁钉,完全是按照榫卯结构搭建的,就如同小孩堆积木一样。另外,在有些榫卯结构处还有明显的缝隙,有的甚至比两根手指都要宽,因此一开始还有人怀疑是榫卯要脱落了,但后来经过研究发现这是工匠有意而为之的技巧,也正是因为有这些缝隙的存在,才使得榫卯有活动的空间,有台风时便可“随风而动”。

中国古建筑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风雨无损

中国古建筑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风雨无损

其三也就是真武阁更“厉害”的奥秘“悬空柱”。悬空柱在真武阁的二楼,一共有四根,每根柱子都有一人怀抱之粗,数千斤之重。其实,很多人参观真武阁时都没注意到这四根柱子是悬空的,它们距离楼面有2厘米左右的缝隙,这有什么科学原理呢?如果说真武阁最富智慧和科学的结构是什么,那答案一定是悬空柱,因为它虽然是柱子,但并不起柱子的支撑作用,而是起平衡作用,就如同巨大的秤砣,拉扯着阁顶的结构,保持着整个建筑稳定和平衡,让阁顶在台风中安稳如山。

中国古建筑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风雨无损

我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在1962年1月,曾走访真武阁,7月在《建筑学报》上发表专题为《广西容县真武阁的“杠杆结构”》论文说:“容县真武阁的杠杆结构在建筑史上是一个罕见的例子。”这其实就是''杠杆原理''所造成的悬柱奇观,就是将从底层通到二层的八根通柱,变成二、三层的支点,在通柱上分上下两层横贯七十二根(每柱九根,共七十二根)挑枋,这些挑枋象天平上的横杆一样,外面长的一端挑起宽阔的瓦檐,里面短的一端跳起二层的内柱,使它头顶千斤,脚不落地。这种方法在我国的古代建筑中并不少见,而真武阁却是用得最巧妙奇绝的。

中国古建筑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风雨无损

真武阁因为它独处西南,远离文化中心,在流传下来的书中很少有吟唱,所以一直默默无闻,当时设计的工匠更没有名字记载。相比江南四大名楼的其它三座名楼,真武阁真的很低调,历史上也比较少文人墨客来歌颂,直到梁思成详细考察真武阁并发表研究论文后,真武阁杰出的建筑艺术才被公之于世。引得无数专家、学者、游客纷纷慕名前来研究、参观真武阁。

中国古建筑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风雨无损

1996年7月9日,为了展现中国古代建筑的风采,原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经略台真武阁》特种邮票。

中国古建筑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风雨无损

此外,还有研究者指出,真武阁是五行学说的产物,造真武阁的设计师精通道家哲学,把它转化进建筑力学、抗震学、美学、结构力学,融进动荷载、静荷载、风荷载、应力、剪力……之中,使它特别而绝妙。真是太神奇、太了不起了。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40 字。

转载请注明: 中国古建筑的又一奇葩,距今已有400多年,风雨无损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