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魏郁):中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布“努力争取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专家表示,这一承诺体现了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的大国担当,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同时也为中国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27日在生态环境部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表示,中国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提出有力度的减排目标,释放了清晰、明确的政策信号,树立了负责任大国形象,彰显了大国责任和担当。何建坤说,“我们力度是非常大的。我们中国从达峰到中和过渡期只有30年的时间,能源和经济转型、二氧化碳和温室气体减排的速度和力度,要比发达国家实现转型的过程速度和力度要大得多。(这)提振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信心,引领了全球绿色转型低碳发展的导向。”
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主任徐华清认为,中国最新承诺的减排目标,是挑战更是机遇,会对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转型发展形成倒逼机制,会带来经济竞争力、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多重协同效益。徐华清说,“通过碳达峰来倒逼我们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转型升级);我们可以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革命,尤其是有效的控制煤炭消费,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这些都可以倒逼我们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化。”
实现2060年碳中和需要全社会经济、能源、技术等各个体系协同努力。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表示,下一阶段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转变。何建坤说,“第一个方向要加大经济转型的强度和力度,发展数字经济高新科技产业,以数字化来推进低碳化;第二就是要充分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第三我们必须加强能源的替代。当前我们能源体系当中,非化石能源占比只有15.3%;第四点,我们在农业、林业、土地利用(等方面),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和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可持续发展;再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就是加强技术的创新、研发和先进技术的产业化。”
生态环境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增速放缓的重要贡献力量。2019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和2005年分别下降约18.2%和48.1%,已超过对外承诺的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初步扭转了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2018年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分别比2005年增加4509万公顷和51.04亿立方米,成为同期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