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苹果变身“金果果”,“插翅”出山走向更大市场
10月10日至20日,来自云南省会泽县金钟街道竹园村的乌蒙山高原生态苹果在“2020年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特色产品展销会”亮相,最终签订了预计2000吨的苹果销售订单,大山深处的苹果“插翅”出山,变成了“金果果”。
云南省信访局从2019年7月定点帮扶会泽县金钟街道竹园村以来,派出5名驻村工作队员,扎实开展 “挂包帮”“转走访”脱贫攻坚工作,结合单位职能,加强处室联动,对会泽县信访维稳工作进行帮助指导,带动当地苹果产业发展,坚持精准扶贫、产业扶贫、消费扶贫,认真落实帮扶责任和帮扶措施,探索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助力竹园村脱贫攻坚。
2020年9月,会泽县金钟街道竹园村达到贫困村退出标准,11月,云南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公示,曲靖市会泽县等9个贫困县(市)均已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拟退出贫困县序列。云南省信访局全面完成挂联帮扶竹园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218户贫困户786人的定点扶贫工作。当下,省信访局的驻村队员们还在忙活着,还要帮助竹园村解决苹果果树用水问题,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拓宽苹果销售渠道,努力为百姓增收致富继续出主意、想办法。
种植户年人均收入过万元
“竹园村下辖的10个村民小组共有782户2705人,去年7月份,我们刚来到这里,就用了一张比较高清的卫星图,把贫困户的家庭位置都给标注出来。仅花了3个月的时间,每个队员都可以在不需要当地小组干部带路的情况下自己直接去入户了。”云南省信访局人事处副处长、驻村工作队副队长孙妮娜回忆起刚到竹园村时的情况,在驻村一年多的时间里,她印象最深刻的变化,就是“苹果”。
谈到竹园村的苹果,就不得不从2017年中国工程院对竹园村脱贫攻坚的驻村帮扶开始说起。据孙妮娜介绍,竹园村共有5520亩苹果树,当时有2000亩属于低产果园、品种老化。后来,中国工程院的驻村干部们对“秦冠”等老化品种进行分阶段改良,变成了适合在乌蒙山高原生长的“华硕”、“红富士”等品种,如今基本已经改造完成,苹果的口感和质量有了质的提升。
山里有了好货,但10个村民小组里只有6个组靠近公路,拥有相对较好的交通条件,种植苹果较多的4个组则“隐居山中”,交通极为不便。货车没有办法上山,苹果只能靠村民们自己运出来。在那时,从树上采摘下来的苹果售价为1元/kg,但由于路途中坑坑洼洼的颠簸,果品受损的苹果只能卖5角/kg。
“好在啊,得益于中国工程院之前的帮扶,把上山的路修通了!一段变成柏油路,一段变成水泥路了!”孙妮娜说。苹果的品质变好了,出山的大路也修好了,2019年,竹园村的苹果大丰收,价格达到6元/kg。
竹园村海拨在2200到2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5度左右,每年日照时间有200多天,即使阴天和雨季,空气中负氧粒子也极为丰富,空气湿度高,其特殊的地理气候环境为水果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改良后,种出来的苹果鲜嫩水灵、汁甜肉脆。
孙妮娜算了一笔账。按照2019年竹园村苹果的行情,一亩果园平均种植40-60棵苹果树,平均一棵树的刨除人工费、肥料费等开销后的纯利润是150元,按照最低来算,一年的纯收入为6000元。如今,该村的苹果种植年人均收入超过万元。
产业扶贫解决果农销售难题
10月,竹园村的糖心苹果缀满枝头,眼看一年的辛勤劳动迎来了大丰收,但受疫情影响,收购商的数量较往年数量大减,价格也稍有跌落至3-4元/kg。
作为竹园村的挂联帮扶单位,云南省信访局在了解到竹园村支柱产业糖心富士苹果种植受疫情影响的情况后,局党组领导班子带领驻村工作队积极想办法,寻找应对措施助力苹果销售。全力促成竹园村苹果列入到“扶贫832”电商销售平台会泽县产品目录中,帮助村民拓宽销售渠道,保持稳定增收,并由局工会直接组织消费扶贫购买苹果共4.2万元。
在2020年10月10日至20日期间,驻村工作队努力协调对接会泽县委县政府,在获得支持后,组织竹园村苹果种植户参加了“2020年上海对口帮扶地区特色产品展销会”,把竹园村的优质苹果拿到上海展销,为苹果销售寻找更大的市场。最终促成了苹果销售预计2000吨的订单签订,彻底解决了竹园村果农的销售难题,在2020年竹园村脱贫出列的关键时刻,聚焦产业精准帮扶,确保了竹园村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
孙妮娜说,从云南省信访局定点帮扶竹园村以来,一直把既要苹果“种得好”,又要“卖得好”作为助农增收目标。1-4月雨水偏少,无法满足果树用水,导致生活用水常常被截流用作果树浇灌,致使全村在1-4月生产、生活用水矛盾集中,当下,云南省信访局正积极为竹园村协议解决果树的用水事宜,已经申报在2021资金需求中。下一步,云南省信访局还想充分利用竹园村丰富的旅游资源,采用在果园内建设采摘步道等形式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提高村民收入,走出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春城晚报-开屏新闻 记者 朱婉琪
云南省信访局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