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隧医生”如“蜘蛛人”攀爬在黄河大桥上为铁路听诊
中新网兰州8月19日电 (王光辉 宋佳龙)滔滔黄河水奔腾不息,50年靖远黄河大桥雄姿依旧。8月中旬,暑运期间,烈日当空,几个身着黄色上衣的身影在大桥底部缓缓移动,“叮叮咚咚”的敲击声在水流声中愈加清脆。这是兰州铁路局兰州西工务段白银桥隧检查工区的职工正在定期检查靖远黄河大桥的一个画面。
靖远黄河大桥是红会支线白银至长征铁路和原109国道跨越黄河干流的平列式公铁两用桥,也是甘肃境内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这座大桥是靖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陇上精品“晶虹煤”外运、沿途民众外出乘坐7515/6次公益性“慢火车”的必经之处。
暑运期间,黄河水位上涨,洪水下泄时夹杂的泥沙对黄河干流上的桥梁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尤其像靖远黄河大桥超长“服役”50年的公铁两用大桥,它的“一颦一笑”时刻牵动着“桥隧医生”的心,需要定期为它们“把脉问诊”,及时消除“病灶”,确保铁路行车和过往行人安全。
白银桥隧车间副主任白登明带领工友们来到桥面上,顺着扶梯爬到桥下的2号桥墩的墩台上。脚下的黄河水波浪此起彼伏,打着璇儿,滚滚向前。头一次站在距离河面约6、7层楼高的墩台上,记者不由得紧张了起来,出了一身冷汗,迈不开双脚。只见工长吴国龙弯着身子,一个弓步跨上去,迅速掀开支座保护盖板,用检查锤敲击支座螺栓,并用锤尖钩划涂油情况。
“这个大桥全桥长350.28米,净跨60米,有6个桥墩、2个桥台、28个支座、608根木桥枕、好几万个高强度螺栓,这些部位和连接零件的好坏和稳固直接关系到铁路和桥上行人的安全。”白登明对大桥上下的设备如数家珍,他说:“每次来我们还要乘坐特制的‘缆车’,一边在黄河上‘观光’,一边对‘桥肚’里的螺栓、桁架以及支座进行检修。”
白登明所说的“缆车”其实就是倒吊在钢梁下方用于检查“桥肚”的“检查车”。“检查车”四处透风,悬吊在大桥底部,作业人员上车后,两侧人员用力手摇滚轮,仿佛在划船,驱动“检查车”缓缓向前。坐在车里的作业人员手持检查锤,探着身子目不转睛地敲击检查,时不时还要停下来,爬到钢桁架上去,拿出小锤一个一个敲击铆钉和螺栓,看看是否有松动、是否有锈蚀。“声音清脆,说明没问题,声音沉闷、有异音,就是有问题。”白登明一边说,一边让身边的工友做好检查纪录。
不到10分钟的时间,他们已是汗流浃背。渐渐地,“检查车”远离了桥墩,来到了河中心,悬停在大桥腹部,专心听音“辨伤”的他们早已忘记脚下湍急的黄河水。
时间不知不觉已经到正午14时,正是一天中最热时候,暴晒过的桥面和桥顶温度高达50多度,散发着阵阵热气。此时,一列货物列车平稳驶过大桥,白登明和他的工友们避让完这趟列车,又马不停蹄地爬上距离水面约10层楼高的桥顶,进行下一步的检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