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已分别致函中印两国政府 对中印纠纷“不站队”
【环球时报驻尼泊尔特约记者倪雯慧】尼泊尔副总理兼外长马哈拉7日在一个小型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关于中印两国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尼泊尔既不会受中印两国的影响也不会卷入。此为中印军队在洞朗地区对峙以来尼泊尔官方首次对此发表评论。同时,据《加德满都邮报》报道,尼泊尔驻北京和新德里使馆已经分别致函中印两国政府,表示尼泊尔将保持中立,不会在中印对峙中选边站队。
尼泊尔沙阿王朝开国君主普利特维·纳拉扬·沙阿曾告诫子民:“尼泊尔就是夹在中印两块巨石中的山药”,比喻在处理与中印两大邻国关系时,尼泊尔要掌握好平衡。1962年中印爆发边境冲突时,前尼泊尔王国政府在中印两国间采取中立的态度,1962年10月24日,时任尼泊尔外交大臣的杜勒西·吉利一方面表示“尼泊尔将与印度保持密切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强调“没有一个处于我们这样处境的国家会舍弃与中国的友好关系而追求其他”。
虽然尼官方对中印对峙保持中立,但尼泊尔媒体已经开始出现有态度的声音。尼泊尔最大英文报纸《共和报》就曾刊登学者文章称,不丹和尼泊尔不希望像印度一样去抄袭旧式英国民主的剧本”。
当地时间8月3日,约30名尼泊尔空姐参访尼泊尔中国文化中心,通过亲自体验中国书法、观看中国历史纪录片、阅览中国书籍等方式,深入体验中国文化。图为空姐们阅读书籍。中新社记者 张晨翼 摄
当地时间8月3日,约30名尼泊尔空姐参访尼泊尔中国文化中心,通过亲自体验中国书法、观看中国历史纪录片、阅览中国书籍等方式,深入体验中国文化。图为尼泊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尹坤松介绍基本书法技巧。中新社记者 张晨翼 摄
当地时间8月3日,约30名尼泊尔空姐参访尼泊尔中国文化中心,通过亲自体验中国书法、观看中国历史纪录片、阅览中国书籍等方式,深入体验中国文化。图为尼泊尔中国文化中心主任尹坤松为到访的空姐们讲解中国历史知识。中新社记者 张晨翼 摄
(2017-08-03)
周一一大早,我们带着准备好的材料,支付了约270元人民币的签证费,当天下午就顺利拿到了印度两个月的旅游签证。在尼泊尔递签印度,最多给予两个月签证,在泰国可以拿到三个月。不管怎么样,我拿到了签证,管它多久呢。我看着这个小本本,心理突然充满无限的感慨:印度呀印度,你让我期待得好苦,你等着,我很快就来!
拿到签证,第一件事就是想想需要准备什么东西,结果还真没发现要准备什么,这时一位背包客哥们送来英文版的《印度旅行指南》。这本书是他在印度旅行时一个外国背包客送的,他希望这本书能够传下去,让它一直 待在需要它的人手里。我把它捧在手里,觉得像六七十年代手抄本的欧美小说,弥足珍贵。
从加都到口岸需要走二十多个小时,刚到口岸,我的尼泊尔手机卡就没了信号,覆盖范围也太精准了。走上长长的边界桥,看着正前方的印度,向后挥一挥手,向尼泊尔告别。往前迈了几步,突然有些伤感,又有点失落,也许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了。
尼泊尔是雪山彼端的众神之国,尼泊尔人民生活悠闲、淡然、真诚,总是双手合十微笑对你说:Namaste!作为出境旅行的第一站,在尼泊尔的行走时随性且惬意的,我喜欢这段惬意的旅程。
虽然这段旅程结束了,也伤感了一回,但还是要总结现实的问题。高空滑翔460元,李维斯真品牛仔裤240元,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全部花费加起来2200元。看着这些数字,我变得更伤感,那可都是白花花的银子,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好在,一切都过去了!
(2017-07-11)
加德满都虽然是尼泊尔的首都,但并不是一个灯红酒绿的大都市,更像是一个别有风情的小镇。大街上有两种鲜明的服饰,一种是尼泊尔传统服饰,裤子宽宽大大;另一种是英伦风格服饰,如学生的校服、警服。尼泊尔人喜欢穿凉拖,即是冬天也不例外,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穿着凉拖在街上行走。抬起头常有成群乌鸦飞过,在这里,乌鸦并非厄运的象征,相反,是种“喜鹊”。汽车驾驶座在右侧,靠左行驶,与中国正好相反。二十多年来过马路先向左看的习惯根深蒂固,头总是不受控制地先往左看两眼,似乎不这样做就不安心,在这里你得往右看,还要特别当心。许多路口无红绿灯,汽车和摩托车源源不断驶过,仿佛没有缝隙,让我过马路时总是心惊胆战。
我们以泰米尔区为据点,在小巷里转悠着。纪念品店、户外用品店、旅馆、餐厅、旅行社、明信片店……窄窄的小巷里集中了成百上千家店铺。满街都是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尤其中国游客相当之多。也正因为如此,在泰米尔区处处可以发现中文。
快看这个牌子—“价格很给力”,小呆指着一家围巾店门口的贴牌。另一块牌子写着“毛主席可以”—这又是什么意思呢?
是指可以使用人民币吧,我们的百元大钞上是毛主席嘛。我说。
原来如此。
心理学里有一个专业名词叫意象联想,说的是把几个不相关的东西通过表层逻辑进行跳跃式连接。心理学理论说的很玄乎,真正做到跳跃式连接几乎不可能,一定程度上需要靠天赋。天生逻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很强的人比较容易做到。我是学了四年才勉强能做到,不过也仅限于这么浅显的了。
(2017-07-07)
加德满都的“博达哈大佛塔”(Boudhananth),全世界最大的圆佛塔,白色巨大的穹形,气势不凡,传说中那双巨大的、洞悉世俗的佛眼!
坐在飞往加德满都的航班,看见了这样的景象,惊呆了。。。珠穆朗玛峰居然就在脚下,在眼前,有点不敢相信,世界之巅竟然这样静悄悄的闯进我的视线,想起那首歌:你高耸在人心中,你屹立在蓝天下,你用爱的阳光抚育格桑花,你把美的月光洒满喜马拉亚。。。
到加都的第一站,就是去“朝拜”博大哈大佛塔,之所以称之为“朝拜”除了此塔在前面讲过的世界之最外,它还是藏传佛教的圣地,俗称“小西藏”。到处可以见到僧人,转经拜佛、手持转经的朝圣者。
博大哈大佛塔前的广场上,群鸽等着游客来喂食。。。
佛塔 倦狗 等待的人儿
还有这样穿花卖的小贩,黝黑粗糙的手穿过五彩的颜色,构成了这个城市绚烂风采。
颇具尼泊尔本土特色的纪念品,各色冰箱贴。
经幡下的爱情故事,谜一样的色彩、多情又甜蜜
“斯旺那布”庙又叫“猴山”,是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最辉煌佛教寺庙,来这里祭祀的有尼瓦尔尼姑、藏族喇嘛,佛教及印度教的贵族朝圣者,也许这里是观察尼泊尔各个宗教融洽相处的最佳地方。
“斯旺那布”庙的最高处,一切都成了谜一样的蓝色;俯瞰整个加德满都,火柴盒一样的小房子,还有一只鹰从天空飞过。。。
此处的建筑古朴风味浓郁,细部也经得起推敲。
庙宇佛塔上常有顽猴跳来跳去,故“猴山”因此得名。
象征藏传佛教的经幡
多彩的尼泊尔民居
唐卡是以藏传佛教的宗教信仰为图案,或是歌颂神祇、记述节庆为主的长巷轴画,画风细腻精密,即使不看成宗教用物,也可以艺术品视之。真正古老的唐卡画不容易买到,现代画家制作的唐卡画到处皆是。上图就是在帕坦一个唐卡画师正在精工作画。
巴德岗杜巴广场是始建于13、14世纪的世界文化遗产。这就是广场的全景,规模不大,古老残破却有生活动人的模样。当地人在这里悠闲踱步,闲聊八卦,游客忙不迭的拍照欣赏;右边那些正在修建的外部就是前些时候印度北部地震所破坏的部分,但这似乎并没影响人们的游性。
那座代表着尼泊尔旅游标志的建筑高高地立在那端,它叫尼亚塔波拉神庙,由五层基座与五层屋檐组成,拨地而起30米。它不仅代表着纽瓦丽建筑的最高水准,也是尼泊尔最高的寺庙,这令它在不太宽阔的场地里显得巍峨而磅礴
巴德岗杜巴广场的另一边
广场上,经常可见这样头顶满载而归的当地人。
巴德岗杜巴广场也是艺术品、工艺品的集中售卖地,加上这里各种艺术特色的宫殿、庭院、寺庙、雕像,被誉为“中世纪尼泊尔艺术的精华和宝库”。
典型的当地文化特色
艺术之门
兜售的工艺品
黑白的虔诚
充满印度风情的妈妈
某个高中的大门,也是这样古色古香
银器制品在尼泊尔十分流行,如首饰或摆设物一应俱备。尼泊尔制造的项链、戒指、耳环、手镯等银饰品,在世界各地都广受欢迎。
传统尼泊尔上衣和中国西藏服饰都不卖现成的,但是可以自行剪布,然后找师傅量身订做,制作时间只要一、两天,工钱十分便宜。尼泊尔沙丽布料有棉质、纱质和毛料,可以买来制作时装或裁成围巾。
佛塔的组合
尼亚塔波拉神庙最有名的当属五层基座上各放置左右的五对巨大石刻,由下而上依次是金刚力士、大象、狮子、鹰和女神。
当我的相机镜头对准任何一位尼泊尔人时,无论男女老幼永远会送给我一个微笑,这是一种由衷的真诚和友善,在尼泊尔到处都能感觉得到。
这是在尼泊尔最常见的景象,一位女子从彩色的窗棱露出她或是肖像般凝固的身影,或是冲着镜头莞尔一笑;停摆的生活似乎源于散漫的天性,自然纯朴的流淌着。
一家颇具特色的尼泊尔餐厅
加德满都的街头,脏乱、电线裸露乱窜的样子和我们70年代的小镇有点类似;而街头矗立的巨幅广告,仍然让人感觉是现代社会;而躺在路中间的乞丐,和漠视他存在的人们,让游客有点穿越。
位于加德满都市北的Thamel区实在太有名,号称“东南亚购物天堂”,每个来尼泊尔的游客必经之处,全世界背包客的汇集地。这是在等着拉客的三轮车夫,大概1个小时200尼币(20元人民币),可以座在三轮车上逛大半个城市,方便又划算。
帕坦市场
偶遇的摩托车队
会hold不住买这些小东西
色彩帕坦集市
精致的手工艺品。
尼泊尔,一个神秘、美丽而又贫穷的地方,面对几个世纪前留下的古老城堡,面对雪山脚下充满宗教气息的生活,很难说清楚那里的一切;图片留下的只是过眼难忘的一瞥,心里却总在牵挂何时再次走进那片土地。
(2017-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