啥?南开大学推出学生夫妻宿舍
近日,网曝南开大学 推出了夫妻宿舍,有图为证
还有点不相信?让我们去南开大学的官微走一遭。
不愧是“大”学啊——很多情侣因为距离远,纷纷感叹同城恋谈成异地恋。一间可以让已结婚双方生活在一起的宿舍,成为了许多人的共同诉求。
于是,为了调节“供求关系”南开大学为学生们推出了夫妻宿舍。这样的考虑,可谓是十分人性化。不过,想要申请“夫妻宿舍”有个重要的前提:夫妻双方必须均为南开大学在籍住校学生。
嗯,想租学校宿舍的校外朋友们想想就好别认真。
编审:邸光辉
编辑:焦远丽
Copyright 2017 精彩燕赵
不知不觉有事一年开学季,要说起大学生活,生活最多的就是在宿舍啦,所以有一个美美又舒适的宿舍就非常重要了!我们可以通过很多小物可以让它变得更加美观,住起来更舒适。今天小编给大家介绍几款宿舍神器,让你舒舒服服呆宿舍。
内衣收纳箱
宿舍柜子空间小,分隔也不是很多,内衣收纳有绝招哦。这款内衣收纳盒采用优质硬塑料制成,里面根据内衣内裤的不同尺寸分隔出很多的小格子,小件的内衣内裤一盒全搞定!内衣收纳箱这应该是小仙女们的必备哦,你们准备了吗?
有盖杂物储物箱
可水洗布艺收纳箱
宿舍床头挂篮
在宿舍里,收纳是绝对不能少的,宿舍空间小,床才是每个人真正私密的空间,你很快会发现,床上东西堆不下了,需要各种置物架来帮你收纳小东西。有了这种挂篮,向床外再要1立方米,再也不担心手机ipad掉下床了。
挂衣架 无痕粘胶粘钩强力
上铺床头架置物架
焖烧杯保温桶
不过也有些学校管得比较严,不能使用小家电的,那也不要放弃,因为有个神器叫做保温杯,能焖一切粥。它还有个胖版——焖烧杯。有了它,冬天焖出鸡蛋和热热的粥,超简单。要是宿舍有微波炉,那简直连排骨汤、银耳羹、红烧肉,都能做出来。
不锈钢焖烧杯
小锅插电多功能家用单人奶锅宿舍祸
(2017-08-22)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成都一高校拿出41间闲置的宿舍,在暑期对外开放为“共享宿舍”,同时加大管理力度确保学生安全。
第一个入驻“共享宿舍”的小宋,在成都住了18天,第一天免费,以后每天25元,在成都实习期间,他的住宿费仅花费425元。
对此,网友们表示:
1,能共享女宿舍吗?
2,在成都,学校宿舍的条件,18天425,一个月700多,你觉得很划算吗?
3,对短暂停留的人很不错,支持。
4,不就是开旅馆嘛,什么共享宿舍?
5,现在还有什么是不能共享的?其实这样的共享,就是租的另一种方式,本来是租房,变成了共享公寓?
6,这么贵,一天25,一个月750,还不如租房,单人间!
7,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床铺、现在是共享宿舍,共享经济模式已经渗入人们的生活。
8,别人的学校,宿舍真好看啊,这地板啊,这窗帘,这木床~我们学校上床下铺无空调,柜子也是又旧又丑。
9,以后看到共享两个字,脑子自动换成租赁就不会吐槽了。。。
10,有没有共享女朋友男朋友啥的。
11,是否有公安的备案登记,是否有消防验收,这些部门不打点,治安和消法怎么办,我记得头几天有做共享房子的,结果被取替了,就因为这些问题,创新无处不在,只需要技术来解决。一样的规定,换个地区,处理的方式各种各样。
12,这个空间利用很好啊!
13,就想问离共享老公老婆还远吗?
14,噫,这不就是我们学校???
15,这都是别人学校的宿舍,不过对于短暂停留的人来说还挺实惠挺不错的。
16,住宿费一年不才1200,卧槽!这么豪华,mmp学校有着闲心干嘛不美化美化新生寝室?
17,讲难听点不就是换着法儿了赚钱么。。。
18,一定有几个二愣子想着共享女友的!
19,我记得我那年去成都玩,不方便住同学寝室,我同学就在川大附近帮我找了个家庭旅社,住了4晚,花了不到200块~
20,共享饭店、共享大学、共享工厂、共享马路、共享公园、改天共享老婆(公)才有炒头,你们不喜欢共享嘛,来,那就共享一个啊。
关于“共享宿舍”,你怎么看?
(2017-08-14)
我们的房子 我们的家 (之二)
刘禹锡的《陋室铭》,一直作为古文名篇纳入教材,它展示的是旧式文人理想,是隐士的清高与风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排斥了烟火气,散发出的却满是酸气。在贫穷饥寒的年代,一间阴暗潮湿的土房,一张土坯搭建的床,一床看不出底色的被子,我们便能安然入睡。柴米油盐亦是稀罕之物,房梁黑得发亮,墙角垂着长长的絮状灰尘。严冬里,晚上睡觉先穿着棉衣预热,叫暖窝子。耳、手冻破结痂,夜里被窝蒙着头,暖和后冻伤处极痒。春天拆洗被子,被窝两头都是褐色的血迹。在寒风中甚至在被窝中依然瑟瑟发抖,是没有诗意可言的。
初中到辛店十中报到,砖瓦房的宿舍很高大,像旧式的厂房。床还没有到位,地上撒满麦秸,铺张草苫子,每人宽半米左右的空间,几十个孩子席地而睡。好歹在冬天到来之前,搬到了床上睡。靠门的位置最差:冬天寒风凛冽,门口床位首当其冲;很多学生不自觉,在门口撒尿,更有甚者,隔着门缝往外哧,技术不熟练,加上做贼心虚、黑灯瞎火等原因,门口一片泥泞,踩着砖头才能过人,夏天的骚味更是直冲面门。男厕离宿舍200多米,没有路灯,夏天还好,冬天起夜更是不便。自己至今排斥睡前喝水,与当年对起夜的恐惧密不可分。室内只有一盏15瓦的灯泡,白天黑夜一直亮着,大家也没有什么不适应,套用名句的经典套路:“无论白天黑夜,灯,一直在那里”。穿布鞋、球鞋、胶鞋的都有,衣服、被褥都是换季才替换,更没有洗澡之说,每个人都是一身酸酸的味道。宿舍有位仁兄长期遗尿,被褥又不好意思晾晒,室内五味杂陈。换季时,脚踝、胳膊肘都是一层黑黑的硬痂类的物质,身上kuai一kuai,就是一条条白道。
高中宿舍也没有太大改善,宿舍内有大通铺也有上下层的床。通铺极其简易:地面埋入立柱,上面以木棍连接,木棍上钉上木板。学生每人亦是半米多宽的空间,铺上被褥即可。厕所离宿舍门口只有30多米的距离,夏天浓重的气味也让我们逐步适应,味觉逐步退化。好在我们宿舍都是文科生,将来无需从事实验、检验、检疫、医疗类工作,鼻子的用处不大。虱子也像初中一样多,上着课觉得身上哪里有动静,胳膊缩进衣服,一般十拿九稳,有时放在铅笔盒里还能玩上一阵,像极了动画片里的猫逗老鼠。
大学时,宿舍变成了六层的楼房。宿舍区集中在学校西南角,院子内三栋连体楼,一座连体楼因出口不同,分为两个楼号,一、二号楼位于北侧,进院门右首即为一号楼,门朝东,是教师楼,住着一些已婚或资格较老的单身教师,二号是女生楼,其余皆为男生宿舍。南北之间有于茂阳老师设计、植以紫藤的爱情长廊,亦有没用过两回的圆形电视播放塔。宿舍区大门晚上九点半准时锁门,住在一号楼的老师们也跟着学生过着有规律的生活。
大学的条件就好多了,八个人一间屋,楼层也有了厕所和水房。洗衣服、刷鞋都比较方便了,加之也有人谈起了恋爱,开始养成餐后刷牙、睡前洗脚的习惯,天气好的时候也像女生那样晒晒被子。全校只有一个洗澡堂,师生混浴,男的星期二、四、六,女的一、三、五、七。洗浴池内黑乎乎的,也不知是不是定期换水,一不小心就能捞起一绺绺漂浮的长发。有的同学学习比较刻苦,不注意这些洗洗涮涮的小事,记得老靳的床单大学四年就没有换过,更不要说清洗,床单中间竟睡出一个身体状的大窟窿。
虽是楼房,冬天的宿舍还是一如既往地冷。到了大二,学校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宿舍保暖问题:在窗户的内侧,钉上双层塑料布。虽影响了采光、通风,保温方面却取得明显效果:早上起来,窗台上一汪汪从塑料布上流下的水。天冷了,打热水比较麻烦,多数舍友的脚也改成了一周或半月一洗,这也使得宿舍空气浓度明显提升,气味复杂。
1993年毕业时,聊师在校生2900人,一半专科生。相比很多同学,我是幸运的,衣服也没换,就完成了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换,留校中文系从事写作课教学。找来两个师弟,借了辆地排车,拉了四车大学期间从北门地摊上踅摸来的各种旧书,就完成了从学生宿舍区到教师居住区的搬迁。作为新进教职工,兼任93文秘班辅导员。新生报到时,有学生汤吉利搂着我的膀子要我帮他看行李,直喊谢谢同学。现在想来匪夷所思:大学本科毕业转身就教本科,可见当时我国人才匮乏,但愿当年自己没有误人子弟。
那时,学校已有两座校领导、教授楼,八座普通教师楼,副教授就能分到两室或三室的单元房,只有老资格的单身老师才可能分到筒子楼。刚分配的男教师三人一间,女教师两人一间,都是平房。聊师是从兵营的基础上改造的,三排房、五排房、八排房原来都是营房,我是八排房南数第一排,西起第五间,路南就是外国专家楼,条件有着天壤之别。我们从来就是友好国家,当年八国联军攻打京师城墙,老百姓们争相帮忙扶云梯。房间有14个平方,物理系郑洪军、外语系牟善章与我一屋,都是89级留校,虽然一个宿舍区住了四年,相互间都没什么印象,看来能够留校的都是早出晚归、勤奋刻苦的好学生。狭小的空间里放三张床、三张三抽桌,满满当当,门口也学着别的邻居挂了一张竹帘。老郑和我都兼着辅导员,来来往往请假的学生比较多,加上借书的、老乡来串门的,屋内常常热闹非凡。有舍友谈恋爱,我们就成人之美,到教师阅览室看书。冬天还好,夏天屋内火炉一般,都忍不住坦胸露背,为此特意在班会上讲,同学们到宿舍请假,一定不要掀帘子,先在门口喊一声,免得尴尬。宿舍门口垒着三十多厘米高的水泥台子,开始以为这是老家一样的门限。搬进来几天就大雨一场,外面的积水几乎平着水泥台,令人胆战心惊。八排房第一排的“排长”马开建,是个审美品位很高的老大哥,搬来后砸掉门限,修理一新。大水进门,便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用冬天烧剩的蜂窝煤抗洪救灾。不料此举错上加错,积累多年码放在床底的学术资料瞬间变成“黑书”。他还不是最惨的。有外地分来的教师,新婚之后假期锁门出游,回来后,外面的水已经散去,屋子里的水依然二十多厘米深,所有的家具、被褥浸泡腐烂,真是欲哭无泪。教逻辑学的赵文秋老师曾指着八排房久久不退的大水说道,“这水面堪称大明湖聊城分湖。”聊师当年是山东师范学院聊城分院,此比作为经典 段子,在师生间传颂多年。
条件困难,大家也都相互体谅。哪位要结婚了,一个屋里的同志就去找房管科或自己找空闲的床位,重新组合。我们是双职工,这个问题更好解决。1995年准备五一结婚,妻子同屋的任老师高风亮节,主动搬了出去。对于新婚的年轻人来说,在单位拥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这是我的第一套房子,尽管只有一间,只有12平方米。找人跄了墙皮,刮了腻子,用石灰水重新粉刷,吊了顶。门前正好有块空地,便像邻居一样筹备盖个厨房。管后勤的一好友领着我,塞给看管学校建筑工地的老大爷两盒石林烟,找学生拉了八车砖瓦,口里千恩万谢。厨房三天时间就建好了,内外隔开,书房兼厨房,16平方,比卧室还大。有南方人租学校的房子做家具,花950元订购了一张带床头柜的双人床、两个衣橱、一张茶几,木料虽是刨花板,但漆亮照人,这些家具如今仍在使用。加上一台借来的电视,一组沙发,卧室里塞得满满当当,转身都很难。系主任韩立群老师送我一台半新的滚筒洗衣机,范姨送来用了三年的万宝冰箱,现代化的装备都到了位。厨房西侧,有块20多平方的空地,又挨着公共水管,借来铁锨剜起来,平整一番,种了丝瓜和辣椒,长势茂盛,硕果累累,自己和几家邻居一起都吃不完。
结婚三个月,我到泉城读研。研究生四人一间,床架在四角,下面每人一张书桌,拉上帘子,便是一个独立的世界。最高级的是冬天有暖气,这是我平生第一次住上有暖气的房子,是年,本人25周岁。山师研究生宿舍虽也叫五排房,都已改造成三层楼,南数第一排是教师宿舍,也叫筒子楼,第二排是研究生宿舍楼,一、二层住男生,三层女生。宿舍楼东门是出口,每层有30多间房。开学第一天就发生了一件大事。晚上十点多,刚洗刷完毕躺到床上,就听楼上有女生喊抓小偷。大家纷纷一跃而起,待我出门时,贼人已被抓住,带往研究生会。那人蹲在地上,瑟瑟发抖,水泥地上也有一小片水迹。从正面和背影看“案犯”都很斯文,怎么会做偷盗之事?学校保卫科很快来了人,围观的也都散了。后来才知,此人亦内部人士,蹲在三楼女生厕所偷窥,被人发现,便落荒而逃,处理结果我们至今也不得而知。现在想来,这种大型的宿舍楼出口较少,围追堵截歹人是很容易的事。
妻子第二年也考研到了山师,工资关系虽然没动,家已然临时搬到济南。200多个在校研究生,就我们一对夫妻,且是兄弟院校职工,研究生处王红松老师特意在研究生楼三层给我们安排了一间不足10米的小房间,以示关心。由于带工资上学,手头宽裕,偶尔用多星电饭锅做个肉菜,香味随风飘散,在研究生楼里显得异常奢侈。山师大五排房深处,很少有人发现,长着十多棵一搂多粗、三十多米高的银杏树。深秋,地上落满了黄黄的树叶和成熟的银杏果。在树影子下,那个有着白色镂空纱帘和枣红色提花布帘的窗户后面,就曾是我们简陋而又温暖的小窝。
研究生楼南面一排房有两位熟悉的师长,周末偶尔去蹭个饭、喝个酒。长长走廊里,南北两侧肋骨式的房间一间间次第排开,家里有人时通常都不关门,只是在门上挂一个白布帘子,便于出出进进和通风换气。楼道里摆放着各家的煤气罐、厨具和堆砌的杂物,各样的青菜也依墙而立。到了开饭时间,便奏响了锅碗瓢盆交响曲。有人做饭时,别人走过楼道需要侧身而行。每次过去能闻到不同家庭烧菜做饭的各种味道。逼仄的空间,几乎一样的经济条件,一样的作息时间,大家过着一家人一样的生活。人们当时几乎没有什么私有财产,也没有地方放置私有财产。山师最有代表性的筒子楼是灰四楼,有个住户一天昏了头,在楼道里给木兰摩托加油,没注意到邻居正在烧火做饭,引发火 灾,差点出大 事。
筒子楼是人类居住史上的罕见现象。七八十年代,军队、大学、工厂等城市单位的集体宿舍开始出现筒子楼。住筒子楼,上下左右的夫妻动静大一些,就会被人听到,很多人以窃听为乐。北大教授陈平原曾主编一部文集《筒子楼的故事》,汇集了北大中文系二十余位教师及家属回忆在北大筒子楼工作生活经历的文章。现在看,筒子楼其实就是“蜗居”,可二三十年前,有一间蜗居,那是能让周围的人羡慕得眼睛发红的事。
筒子楼是工业化、城市化初级阶段的产物,建材以空心楼板、红砖为主,多为2到3层的简易楼房。虽然空间狭小,但五脏俱全,自来水、厕所、取暖,解决了农村房屋几千年没有解决好的问题。德州人郭文德发明的蜂窝煤和煤气罐的普及,使得小空间的烧火做饭成为可能,这也是筒子楼大行其道的原因。长期的集体主义教育和集体生活,也使得人们安贫乐道,甘之如饴。
1998年研究生毕业到了新单位,很快就分到了泉城路221号三层红砖小楼二层东头的一个套间宿舍。楼上就没有什么人居住,一层还是办公室。把自己的书籍和生活用品都搬了去,就开始了泉城有房的快乐时代。当时学生就业,单位分配宿舍似乎天经地义,现在看来天方夜谭一般。又过了不到一年,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接机关工会通知去选房,五个参与分房的人中,我资格最老,分数排第一,就毫不客气地挑了一套杆南东街65平方的两室一厅,那时,心中的狂喜怎么也掩饰不住,来回的路上都是蹦着走的。自此,我们家走向了拥有单元房时代。在此,再次感谢组织,感谢那个美好的时代!
文/海岱文化特约作家 李继峰
作者简介
李继峰,1970年4月生人,男,山东省汶上县人,1989年就读于聊城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1993年毕业留校任教,教授写作课。1995年在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生。1998年考入山东省纪委明镜月刊杂志社,从事编辑工作。2009年任省纪委信息中心(网络举报中心)副主任。2011年任省纪委派驻省民委纪检组副组长。多年来,余时间坚持写作,在省内外刊物先后发表散文、诗歌一千余篇(首)。
(2017-05-03)
大学总是有比较下面立思辰留学360小编告诉你有一种比较叫“别人家宿舍”!除了一座学校的学术能力,校园生活条件也越来越影响着毕业生填报志愿的方向。上床下桌还是上下铺,澡堂还是浴室,电梯还是楼梯,这些因素都日益成为人们评判住宿条件好坏的指标。
一、北京语言大学
二、汕头大学
三、深圳大学
四、中山大学
五、厦门大学
六、北京邮电大学
七、清华大学
八、暨南大学
九、天津大学
十、同济大学
有一种宿舍叫“别人家宿舍”!有一种冷叫“浴室到宿舍”。北方的小编表示我们这边的大学基本都没有独立卫生间,更别提洗澡了。冬天洗完澡“一点都不冷,不冷,不,。。。。”
(2017-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