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它曾是德军装甲部队的梦魇,有钢铁巨兽之称号——KV-1重型坦克

由 宗政从蓉 发布于 综合

1939年初,苏联陆军部为抵御欧洲战场的军事威胁,便授命基洛夫工厂研制重型坦克供一线装甲部队使用。同年4月,基洛夫工厂以先前的SMK双炮塔原型坦克车作为技术蓝本,并以提升新式坦克的履带和炮塔结构作为技术补充,顺利开发出KV-1重型坦克。

KV-1重型坦克自诞生之初,它的作战区间便是巩固苏军的一线防御阵地以及占领区的守卫堡垒。所以说,它的最大优点便是拥有厚重的装甲防护(注意:升级版的KV -1重型坦克的前部炮塔装甲高达90毫米,德制三号和四号短管坦克近30毫米的装甲防护能力完全不能与之相比),以此可以抵御德军37毫米以及50毫米大口径反坦克炮的多波次袭击。

KV-1重型坦克(全景照片)

所以,德军早期装甲部队也视KV-1重型坦克为核心对手(注意:按照相关史料说法,在1941年德军正式对苏联作战时,德军装甲部队中没有一款坦克可以和KV-1重型坦克进行正面战斗),就像苏联乃至盟军装甲部队对于德制虎式坦克的看法一样。

同时,在苏芬战役期间,苏联陆军为检测KV-1坦克的综合作战能力,以便于后期和德制的主力坦克展开装甲集群战斗。苏军遂派遣一支以KV-1重型坦克为核心攻击单位的装甲排攻击芬兰军队的主阵地,当芬兰军队的前线支援阵地被KV-1坦克占领并摧毁后,居然没有一辆KV-1坦克受到致命打击。由此,苏联陆军高层肯定了KV-1重型坦克的区域战场控制力,大批KV-1重型坦克被抽派至东西伯利亚一带作为重要的机动重装备打击力量。

不过,当德制四号坦克长管型号以及后期黑豹、虎式坦克不断服役德军装甲部队后,KV-1重型坦克逐渐无法适应新的战场环境和面对的新式坦克(军事)单位,转而被苏联陆军迁移至战线后勤以及远东一带,防卫日本关东军北上。

KV-1重型坦克(侧面)

那么,这款脱胎于SMK坦克的单炮塔重型坦克,究竟有哪些在当时比较领先的军事技术,让它称霸欧洲战场近2年之久。同时,KV-1重型坦克又是因为什么原因逐渐退出一线战场,转为改进型战车,并且把攻击核心地位拱手相让给后期的IS系列重型坦克。本文主要从坦克的三大件(火炮系统、装甲防护系统、动力系统且包含悬挂系统)作为技术方向指引,详细解读KV-1重型坦克的兴盛和衰落!

首先,KV-1重型坦克装备了一款41.5倍口径的F-32型76.2毫米坦克炮。其最大储弹容量大于70发,按照发7发/分钟的平均射速,KV-1重型坦克的战场可攻击(不间断攻击)周期维持在1-2小时以上。

反观德军后期投入战场的四号长管坦克装备的75毫米坦克炮,虽然在火炮口径方面低于KV-1重型坦克(注意:一般情况下,火炮口径的差异都会影响炮弹的初速度以及弹着点的距离、火炮威力三个维度)。但是,按照四号长管坦克内部炮弹的爆发威力却提升了原有短管火炮25%的有效打击效率。同时,德军的黑豹坦克采用的KwK 42L/70快速坦克炮,依然拥有75毫米的打击口径。

虽然说,两款德制坦克的火力优势和KV-1重型坦克并不存在太大的差异。但是,我们要知道KV-1重型坦克的前部装甲拥有90毫米的防御效力,一般的火炮以及反坦克炮都无法彻底摧毁它整个装甲基准防护带。

战场中的KV-1重型坦克(可见其6对负重轮)

同时,按照同等口径深度换算,德军坦克火炮至少达到85毫米的穿甲力度,才能在远程对KV-1重型坦克造成毁灭性打击。但是,直到虎式坦克投入战场,KV-1重型坦克的正面火力优势才真正被彻底瓦解。

单纯从火炮系统来看,KV-1重型坦克的火力压制优势还是具有前瞻特点,并且苏联工程师设计KV-1重型坦克的初衷便是制衡德军fwlll和fwlv两款初期的主力中型坦克。所以,火炮系统(注意:KV-1重型坦克前期火炮口径为75毫米,随着欧洲战场战事影响,遂提升至76.2毫米,并且部分车辆还装备有同轴火炮)确实是KV-1重型坦克占据欧洲装甲战场的一大优势,但是KV-1重型坦克退出战场绝对不是因为火炮威力的原因。实在要有联系,那必然是和火炮的初速度有关系(注意:德军豹式坦克的火炮初速度为1120米/秒,远高于KV-1重型坦克火炮的900米/秒。同时,四号长管火炮的装备更加剧了KV-1重型坦克的火炮劣势),毕竟火炮的初速度可以影响弹体对攻击目标的有效穿透力。

这里补充一个坦克知识,在大多数人眼里,对于坦克的级别差异总会有一种错觉感便是轻型坦克<中型坦克<重型坦克。单纯从坦克的质量和攻击力度、防御效力来看,并没有什么不妥。但是,任何级别的坦克在处于相对优势位置或者处于战线交替位置时,其最大攻击能力往往会高于其他级别坦克。

KV-1重型坦克(可见其76.2毫米坦克炮)

简单来说,轻型坦克在合适的攻击地点可以完全制约中型坦克以及重型坦克对于攻击纵深的推进能力。同理,中型和重型坦克的合理攻防配置可以极大地消灭处于机动优势中的轻型坦克小队以及战斗群。

KV-1重型坦克的全重为45吨,为保障它的安全系数,苏联工程师将它的炮塔正面装甲和车体正面装甲均提升至75毫米,最大受攻击点的装甲防护带甚至拥有近90毫米的防护装置。所以,KV-1重型坦克拥有比同时期任何一款重型坦克无法比拟的抗饱和攻击优势。特别是在欧洲平原区的作战环境,大兵团的机械化非常有利于KV-1重型坦克的集群优势作战。

正如前文介绍道,KV-1重型坦克的车体基础来自于SMK坦克,所以其车体和炮塔便采用了全新的轧制装甲板焊接结构,并且在炮塔端口还采用了较为先进的全身铸造技术。苏联工程师的考虑便是减少坦克焊装结构的间隙以及频率,使整车的气密水平达到最高程度,进而在被攻击时,能够拥有更大的承载力度,不至于被火炮攻击而造成炮塔和车体快速解体,直接造成坦克失去作战能力。

正在行进的KV-1重型坦克

值得一提的是,坦克的全身铸造技术直到现在也时常被运用在各大主战坦克中,毕竟提高坦克整体存活周期的技术一般都不会被后世坦克排斥。

有人问,为什么KV-1重型坦克是专门针对德制三号和四号短管坦克设计的?我们从装甲防护程度便可以得出结论!

首先,德制三号坦克的综合装甲防护基带维持在5-15毫米(虽然德军称三号坦克为中型坦克,但是从装甲防护效力来看,其只能退居为轻型坦克),升级版本的四号坦克(短管序列)也不过50毫米的最大装甲防护值,两款坦克均无法执行和KV-1重型坦克的集群式对垒,特别是25-60毫米的装甲差异直接让德制坦克失去进行武装突袭的能力。并且,在二战早期,KV-1重型坦克依靠75毫米的均装甲值,在德军前沿阵线可以说是无敌般存在。即使苏德战争持续到1943年,KV-1重型坦克依然是整个苏联重型坦克部队的中坚力量。

KV-1重型坦克驾驶舱结构

但是,正因为KV-1重型坦克过于强调装甲防护能力,导致其无法执行快速突击任务,进而无法和苏制轻型、中型坦克进行战线配合,使其逐渐陷入作战停滞阶段。

其实,优越的装甲防护效力必然是在牺牲坦克的机动能力上获取的。当然,作为钢铁巨兽的KV-1重型坦克也不例外。

KV-1重型坦克的动力舱室装备了一台V2型柴油发动机,按照600匹的最大马力输出,它在单位时间内的推重比大概为13匹/吨,而德制五号坦克(黑豹坦克)的推重比却高达15匹/吨。其实,两匹的动力差异从纯数据来看并没有多大,但是,当坦克进入实际战斗环境中时,多两匹的坦克的机动效力往往可以对敌方坦克造成延长打击,进而提高己方坦克的安全打击周期以及运转效率。

KV-1重型坦克(可见其宽大的履带)

在战斗环境中,KV-1重型坦克的最大机动速度不过12公里/小时 最大行程也只能维持在150公里以内。但是,德制四号坦克(长管)的战场机动速度却高达40公里/小时,最大作战半径为209公里。简单来讲,即使KV-1重型坦克在战场环境中拥有厚重的装甲保护,但是因为机动能力的限制,进而会被德制坦克分割歼灭。既然德制坦克无法在短时间内对KV-1重型坦克造成致命伤害,那么,凭借德制四号乃至五号坦克的优越机动能力,便可以在运动过程中持续攻击KV-1重型坦克,也就是在运动中歼灭敌方目标,达到战术层面的胜利。

据二战史料记载: KV-1系列坦克的战场故障率偏高、机动能力较差、车体维修困难等都明显制约了KV-1重型坦克向二战后期战场投入。

由于KV-1重型坦克的攻击纵深距离较短,所以,KV-1重型坦克要想投入战场,苏军必须拥有大量可供调遣的重型牵引车以及维修车辆。在战争后期,征用大量补给车队必然给苏军的后勤辎重增加负担,加速战争失败的不确定因素。同时,KV-1重型坦克一旦发生故障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修复,由此只能退出原有的作战序列,进而持续削弱苏军坦克集群的攻击能力。

KV系列重型坦克

不过,KV-1重型坦克的悬挂系统还是值得表扬的。这里补充一下悬挂系统的知识(基本原理和汽车悬挂系统一致)。所谓的悬挂系统,就是利用弹簧或机油的黏性阻力吸收传导到车身的冲击力量,进而减弱车体振动或者摇晃的平衡装置。

由于KV-1重型坦克的行动装置采用12个独立的负重轮构成,坦克的越野能力便非常出色。KV-1重型坦克的行动装置采用的是扭力轴悬挂系统,也就是大家熟知的扭杆悬挂。

简而言之,扭杆悬挂就是可以扭转的金属杆悬挂系统。它是利用扭杆承受的扭力为车轴上的负重轮上下运动时提供缓冲效果。扭杆悬挂一般是以横向贯穿的方式装设在坦克底部内部,其虽然不会受遭到地方爆破炮弹的损伤,但在坦克战损时进行维修便十分困难。

KV系列重型坦克

同时,扭杆悬挂的结构也非常简单、整体质量比较小、制造与加工工艺较为成熟,亦是二战坦克悬挂系统普遍沿用的技术。(注意:苏联在二战后期开发出一种独立的克里斯蒂式悬挂系统,它的战损维修难度偏低,并且采用圈状弹簧作为缓冲装置,从而拥有更高的越野水平)

所以说,正是因为KV-1重型坦克过度追求厚重的装甲防护效力,导致火炮端口的射速威力和动力端口的机动能力都明显降低。直到豹式、虎式大量装备德军装甲部队后,KV-1重型坦克终究被兼顾火力、装甲、机动效力的IS型重型坦克取代,由此退出了它的战争舞台。

KV系列重型坦克

其实,严谨一点来讲,KV-1重型坦克的缺点是远多于优点的。大多数人对于重型坦克的认知便是装甲厚度高,没错,KV-1重型坦克凭借其75毫米的装甲完美的诠释了这一点。但是,KV-1重型坦克行动装置中的离合器和传动器配合却十分被动,难以顺畅地协调工作,这对于坦克进行机动作战非常不利。

同时,KV-1重型坦克的通讯设备也偏为落后,整个驾驶舱的视野十分有限,并且没有无线电联络系统。要知道,对于单个或者多个坦克进行区域作战时,没有情报联络系统的配合,综合作战能力以及作战半径都会受到严重限制,进而会被敌方坦克群包围消灭。

KV-1重型坦克(插画彩图)

总之,KV-1重型坦克凭借厚重的装甲提高了其战场存活周期,却因为坦克机动效力和火炮威力的正比例下降,导致其转变成为一个“外强中干”的防御型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