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刑十年即将归来,70万条恶评的李天一改名李冠丰,能否浪子回头
李天一的名字或许有些人眼生的很,可提起李天一的父亲——李双江,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吧。
是的,1987年的春晚舞台上,李双江的那首《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让他红遍全中国。当时的李双江,有着无人撼动的歌坛地位,他浑厚的嗓音和精湛的歌唱被大家称为“一代歌王”。
歌唱事业如此顺风顺水,家庭也幸福美满,1990年,李双江和他的学生——梦鸽结婚,两人都对音乐如痴如醉,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虽然年龄相差27岁,可依然不是障碍,他们在众人的祝福声中恩爱生活。
结婚6年后,梦鸽给李双江生了一个儿子——李天一,人生太圆满了,本以为这是一家三口幸福生活的开始,但没想到十五年后将迎来他们无法接受的打击。
李双江近60岁得到这个儿子,老来得子自然是格外重视,他和妻子梦鸽对李天一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和宠爱,但有时候宠爱过度了,就成了溺爱。
李天一出身音乐世家,继承了父母艺术上的优秀基因,加上李双江和梦鸽的尽心尽力的培养,在李天一4岁的时候,就表现出过人的天赋,被选入中国幼儿申奥形象大使,并开始学习钢琴,担任老师的正是中央音乐学院著名的钢琴教授韩剑明。
在李天一8岁的时候,父母开始让其学习书法,担任书法老师的是清华大学著名的方志文先生。
李天一在10岁的时候加入了中国少年冰球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少儿冰球比赛。
在钢琴比赛中,李天一连续两届获得全国希望杯青少年儿童钢琴比赛二等奖、中国作品演奏奖。在书法比赛中,李一天也多次获得爱我中华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金、银、铜奖。2011年,李天一在中央民族乐团音乐厅举办了“爱在北京”少儿歌友会。
如此多的荣誉,确实让李双江深感欣慰,并引以为豪。本来觉得年纪大了得到一个儿子就很幸福满足,没想到儿子还如此多才多艺、如此聪慧优秀。
李双江在一次访谈节目中的一段话,或许能解开我们的迷惑。
“舍不得打孩子,还没有打,自己的眼泪先掉下来了。”
“有时候很想打,但不能打,就吓唬一下,根本下不去手。”
“你不可能要求孩子什么都好,不要把孩子得罪了,孩子就是要有个性有棱角,不能要求他都听话。”
教育孩子就是这样的“不忍”的态度,当孩子做错事,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批评和惩戒,慢慢的积少成多,养成了李一天“不在乎、无所谓”的目空一切的性格。
随着时间的流逝,成长后的李天一性格发生了变化,那个幼年时聪慧可爱的孩子变成了现在的骄横跋扈。
但这并未引起父亲李双江的足够重视,这些“小事”没有让父母加强对儿子的教育,一次又一次的溺爱,让李天一一步一步走向15岁那个灰色时光。
最后的结局还是父亲李双江代儿子去和受害人赔礼道歉。可痛哭流涕的道歉中有这么一句话:我宁愿你们用棍子把我打一回。
到现在这种时候,还是不希望儿子受到“伤害”,要知道这不是对孩子的伤害,而是犯了错误必须要承担的责任和惩戒啊!
如果还说这只是儿子的一个“小错误”,父亲不希望孩子去承担因果,很快,2013年,李天一犯下了大错。
法律是公正的,它没有因为身份和地位而动摇,李一天被判有期徒刑10年。
这是牵连了几个家庭的人生悲剧,并且触怒公众,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有人建立了“李天一吧”近2万名网友在群里发了70多万条帖子痛斥李天一的罪行。
李一天经过这次巨变之后,似乎长大了,突然明白了很多事情。他给父母写了一封信:
妈妈,我现在知道18岁前为什么需要监护人,因为我们的心智不全,我们分不清善恶,分不清准确的是非。
在我的这件事情上我清楚地认识到我错了,因为我做了一件自己并不是真的做了的事情,因为我的本意是和同学们在一起聚会一下,我的真诚是表达了我对他们的这份忠义,我很珍惜友谊,很珍惜同学们对我的友爱,我没有别的想法,也没有别的目的,就是想和大家聚一聚。
所以造成了这样的事情,错在不该参与,错在不该轻易相信别人。
可以为时已晚,做错了事情,就必须要付出代价,这就是社会规则,是法律精神的体现。
李天一入狱后极为不适,曾传出想在狱中自杀的消息,对此母亲心里很担忧,但是她鼓励儿子:快回家了,再忍一忍就过去了。李天一慢慢的接受劳动改造,也逐渐适应了狱中的生活,甚至还和狱友成立了合唱队。
可最近却传出李一天将要“提前释放”的消息,对此,北京监狱局公告也出来了,直击谣言:就算李天一在监狱最认真遵守监规,最接受教育改造,最确有悔改表现的,或有立功表现的,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不能少于5年。
后来父亲李双江为李天一改了名字:李冠丰,或许是想从头开始吧。
可是改名字只是一个形式,如果还是对孩子继续溺爱,那么依然可能会出现其他的状况。作为父母,要反思一下对孩子的教育是不是出现了问题呢?为什么幼儿时的李天一那么优秀,而后来却慢慢长成现在的样子?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告诉他善恶对错,知错就改,告诉他谦虚有礼,人人平等,那么现在的李天一,恐怕与监狱无缘吧。
父母的教育,对孩子至关重要,有时候一个态度、一句话就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别让优秀的孩子毁在你的手中!
谨以此文让依然溺爱孩子的父母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