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东大竹海 美丽郭土楼
光明日报记者 丁艳 光明日报通讯员 王支援
庭前有花、屋后有果,花开庭院、果挂枝头。沿着整洁的小路漫步在河南省虞城县城郊乡郭土楼村,感受着浓郁的田园气息,宛如一派江南景象。
连续两天的阴雨,让人感到夏日少有的凉爽。走过高大的竹制的郭土楼村大牌坊,迎风摇曳的竹子排成排,好似在向我们招手,顿时让人心旷神怡。
老人的幸福笑脸、村民的忙碌身影、孩子的朗朗诵读,无不讲述着这个小村庄的巨变。
郭土楼村村级党校贾文亮摄/光明图片
郭土楼村行知园常伟杰摄/光明图片
郭土楼村百鸟园一角杨献礼摄/光明图片
过去,郭土楼村许多村民主要种麦子、玉米,在地里刨食吃。如今,该村已从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村走上了美丽富裕新农村的道路。短短几年时间,郭土楼村为啥大变样?
原来,从2016年年初开始,郭土楼村“两委”就多次到外地考察,回来后反复召开村民大会进行商议,决定带领全村群众,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为突破口,采取村民入股的形式,用村集体的力量打造“豫东大竹海”,把郭土楼村打造成一个集生态种植、特色养殖、地方特产、各地名吃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旅游村,让村民不出村就能实现脱贫致富梦想。
可是,许多村民既想挣钱,又怕赔本。“竹子能卖出去吗?”“能挣到钱吗?”最初村支书杨新文心里也没底,几宿没睡好。他带领村民代表跑到陕西袁家村、茯茶镇,山东竹泉村,四川蜀南竹海,浙江安吉大竹海等地认真考察了几个大型竹工艺市场。
回到村里,杨新文把考察的见闻和竹子的后期加工产业给大家讲一讲,村民们都觉得有盼头。说干就干!他们从浙江安吉引进成品优质竹及种植技术,栽植观赏价值较高的毛竹和经济价值较高的雷竹,并请来两名技术员,选派本村务工返乡青年跟着学做竹景观。
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村里已种植竹林450亩。预计到明年,豫东地区面积最大的竹林将初具规模。雷竹竹笋产量预计亩产2000斤左右,仅此一项就能够达到种植传统庄稼收益的数倍。
在打造竹海景观的同时,郭土楼村还配套建设了道路、公厕、假山、停车场等设施。在道路两旁种植近千棵果树;原先的臭水坑,经过治理如今成了风景如画的天元湖;在湖周边,每亩地投资4000元种植了药用白芍、药用牡丹等经济作物,不仅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每亩地每年还能收入近两万元;在景区内搭建农家小院,开发农家乐,利用传统工艺打造特色绿色无公害产品。农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到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中,不但美了环境,也富了自己。
村民杨平均是郭土楼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在2013年因伤致残,花光了家里的积蓄,一度生活不能自理,既不能外出打工,也不能做重体力活。但他有一定的厨艺,看到村里发展旅游产业,他就想在本村开个小饭馆。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的小饭馆开张了。靠着诚信经营,他现在已经脱贫。用村民的话说,杨平均算是“沾了大竹海光”。在郭土楼村,像这样“沾光”的群众越来越多。
夏天到了,郭土楼好似一位婀娜多姿的少女,尽情展示着她的美。看,数百亩的玫瑰园蔚为壮观,大片的向日葵正盛开着,天元湖里满是荷花,池塘边是精致的亭子、竹桥……一阵风吹过,豫东大竹海里面的竹叶摇摆相撞,好似在为你的到来而鼓掌!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8日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