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锚定脱贫目标 决胜攻坚之战

由 闻人海瑶 发布于 综合

    云浮通过整镇推进产业扶贫,大力发展南药产业,引领山区群众脱贫增收、耕山致富。受访者供图

    云浮市共建设扶贫产业项目2524个,带动2.1万户贫困户7.9万多人,实现年户均产业增收9250元。图为云安区肉牛产业园。 受访者供图

    仲夏时节,绿染竹林。云浮市云安区镇安镇着眼发展绿色农业,将镇内的5000亩荒山变“绿色银行”,建设麻竹笋扶贫产业基地,并引进食品深加工企业落户,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解决农户产供销难题。像这样的扶贫产业项目全市共有2524个。

    近年来,云浮市紧扣省委赋予云浮“产业兴市”和“乡村振兴”的两个课题,始终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扭住乡村产业、乡村环境和乡村党建三个关键重点聚力攻坚,坚持“打造粤北生态建设发展新高地、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抓谋划,对标“精细农业、精美农村、精勤农民”抓攻坚,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凝心聚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主动仗”。

    截至6月中旬,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1.26万人全部达到脱贫标准,10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标准,形成了“镇镇有产业、村村有基地、户户有项目”的产业扶贫格局,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9个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产业兴市新路径,高质量交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满意答卷。

    高位谋划

    整镇推进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

    云浮立足绿水青山资源禀赋优势,突出把培育发展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任务来抓,以“分区发展、连片培育、整镇推进”的产业扶贫工作思路,推动各地发展具有特色优势适合本地发展的产业扶贫项目,精准推动整镇推进产业扶贫,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推进产业扶贫重在特色,贵在精细,激发农村发展新动力。强化扶贫产业布局,云浮各地依托优势资源、特色主导产业,坚持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林则林,宜工则工,精心选择区域特色脱贫产业,推进“数村一品”“一镇一业”或“多镇一业”的“跨镇、跨村”特色产业体系建设;强化市场主体带动,搭建产业扶贫服务对接平台,实现全市有劳力的贫困人员都参与一个长效稳定的增收项目;强化机制创新,创新出“租金+股金+薪金”的资产收益扶贫产业机制,实现贫困群众多渠道收益;积极引导、动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整镇推进扶贫产业发展;强化突破金融扶贫瓶颈,支持落实好发展扶贫小额信贷政策,让贫困户直接获贷、精准获贷,支持发展脱贫产业。截至今年3月,全市累计向404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共1.32亿元;强化组织领导,着力强化县、镇主体责任,把推动整镇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帮扶单位脱贫攻坚考核内容,确保整镇推进产业扶贫工作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一镇一业在云浮各镇(街)多点开花,乡村产业逐步由“小散弱”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进阶。如云安区白石镇推进发财树种植,带动全镇贫困户533户种植3000多亩,户均年增收4200元;罗定市龙湾镇推进南药种植产业,建成1.3万亩示范基地,带动全镇743户贫困户全部参与种植,户年均增收7000元以上……目前,全市已形成了南药种植、发财树种植、油茶种植、肉牛养殖、温氏肉鸡养殖小区、蛋鹌鹑养殖产业等一批规模较大、效益较好、在省内有一定影响力的整镇推进扶贫产业。

    聚力脱贫攻坚过程中,云浮市还充分发挥“以奖代补”“共同缔造”的云浮特色优势,着力把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五共”理念贯穿于整镇推进产业扶贫全过程,充分激发贫困群众和企业积极参与,催生带贫益贫内生动力。

    数据显示,整镇推进产业扶贫模式带动全市贫困群众2.1万户7.9万多人,实现年户均产业增收9250元,成为贫困户稳定增收的重要抓手。

    尽锐出战

    建强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山下有靓村、山上有产业,正是白石镇西圳村的写照。去年,全村15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人均年收入达14293元。然而,在几年前,西圳村还是一个出了名的“软弱涣散村”。西圳村的华丽蝶变离不开该村党建工作的创新之举——“党员首议制”,实行重要工作党员先通报、重要问题党员先讨论、重要决策党员先行动,全面提升党组织在村民中的公信力,筑牢基层战斗堡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通过健全落实“党员首议制”,西圳村建成百亩发财树和牛大力示范种植基地,兴建占地18亩的标准化养殖小区,文化广场、党群服务中心、亲水平台广场等一项项民生项目相继落地,昔日脏乱差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牢牢抓住党建扶贫这一制胜法宝,云浮突出组织引领,打造党建示范点200个,推广“党员五星评定”“一支部一特色创建”“一组两化”“社区治理2 2”等一大批党建工作先进经验,安排市县镇党委书记挂点推动119个软弱涣散党组织100%整顿转化,并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村级党组织书记县级备案管理,配套出台《村(社区)“两委”干部规范化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先后对5600多名村干部进行2轮排查联审,调整“四不”书记40人,撤换“三类”村干部16名,建立“选储识育管用”全链条机制,大力实施“归雁”“育雁”“强雁”计划,村级后备人才库已有2300多名。把夯实农村基层党组织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切实破解农村脱贫难题。

    为增强农村“造血”功能,云浮在打好脱贫攻坚的“人才牌”方面铆足了劲。

    强化人才引进培养,开展高层次涉农专业人才引进计划,成功引进189名乡村振兴特殊紧缺人才到乡镇工作;发挥“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示范带动作用,提供个性化技能帮扶,促进技能就业稳定脱贫、持续增收。

    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深入推进“让爸爸回家”乡村振兴公益活动,吸引2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就业创业。招募150名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开展“三支一扶”服务。在各类回乡人才的示范下,带动新兴县天堂镇朱所村、泽罗坊村等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涌现一批带动村民就业、创业致富的乡村致富带头人。

    强化人才本土培养,运用各级党校、乡村振兴学院等资源,开展镇村干部大培训,对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全员培训,安排205名村干部到镇机关挂职锻炼,新选送166名村干部就读“村干部大学生”大专学历班,联合各县(市、区)委组织部和市县扶贫办联合办班,对村级党组织书记和第一书记、党务工作者全员轮训,打造一支党带群、强带弱、富带贫的党员干部扶贫队伍。

    探索创新

    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

    作为粤北欠发达地区,云浮市各级全力以赴、聚力攻坚,确保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持以“两手抓”重点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一手抓攻坚,以“必获全胜”的信心信念,健全完善保障机制,紧盯“两不愁三保障一达标”,下大力补齐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饮水安全短板,坚决保证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出列;一手抓防范,以“胜不收兵”的态度,对标“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监管”要求,强化造血能力提升机制,确保不再返贫。

    云浮市全面建立五大制度机制,健全完善扶贫整体格局。一是建立市县镇村“四级书记抓扶贫”的责任落实机制。市县书记任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健全扶贫专题会议、专题调研制度,专题研究,市县领导,全部挂村到户,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四级书记严格落实遍访贫困户制度。二是建立各部门共同参与的合力攻坚机制。市本级出台22个扶贫政策文件,市直部门出台27个配套政策文件,形成了全市脱贫攻坚强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三是建立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的投入保障机制。云浮市持续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形成省、市、县共同投入机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实的财力支撑。据统计,2016—2019年,全市共到位39.94亿元财政资金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四是建立对口帮扶和定点帮扶机制。云浮市优化扶贫工作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让各级帮扶单位切实担负起帮扶责任。目前,市县两级派出驻镇工作组61个、驻村工作队857个、驻镇驻村干部1476人,实现全市所有贫困村和分散贫困人口所在村均安排定点帮扶单位,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联系帮扶。五是建立督查监督制度机制。云浮市建立健全定期督查工作制度,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切实把督查与监督贯穿到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各环节,强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迈入脱贫攻坚冲刺阶段,云浮市始终把防止返贫摆在重要位置,探索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去年11月,云浮市以郁南县为试点,在全省率先探索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扶贫资产管理新机制,确保扶贫资产安全运行、保值增值以及长期发挥效益,为乡村接续发展保驾护航。

    目前,在取得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云浮各县(市、区)正逐步铺开扶贫资产管理工作。至今年5月底,全市已梳理和确权扶贫资产项目7863个,合计资产8.4亿元。扶贫资产管理规范、健康、有序发展,为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提供了有效保障,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机衔接。

    ■数读

    ●2016—2019年,云浮共到位39.94亿元财政资金用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其中省级以上财政资金28亿元、佛山市财政资金4.6亿元、市级配套资金1.36亿元、县级配套资金5.89亿元。

    ●目前,市县两级派出驻镇工作组61个、驻村工作队857个、驻镇驻村干部1476人,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联系帮扶。

    ●全市扶贫产业项目2524个,发展省级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其中国家级2个)、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8家、合作社2348个,带动贫困户2.1万户7.9万多人,实现年户均产业增收9250元。

    ●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给予每年3000元-7000元不等的生活费补助,现已落实2.27万名贫困户学生教育“两免一补”政策。

    ●云浮全市贫困户危房改造13397户,受益贫困人口5.3万人,实现脱贫攻坚贫困户住房安全目标。

    ●全市现有“粤菜师傅”学制班在校生1273人,共培训7969人。

    ●2019年,全市“南粤家政”工程遍地开花,共开展家政类培训6454人,获得职业技能证书3113人,其中参加家政服务类培训贫困人员157人。去年以来,向湾区输送家政人员2350人。

    ■一线案例

    端稳就业饭碗

    脱贫更有底气

    5月初,正愁着找工作的云浮市云城区建档立卡贫困毕业生王小就,拨通了云浮最新推出的“保就业服务电话专线”,接线员根据其个人信息、就业意向等信息从岗位库中迅速筛选出3个匹配的就业岗位推介给他,不到一周,王小就便成功成为城区一家检测公司的辅助技术员。“有了工作,脱贫不成问题!”

    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增加就业是最直接有效的脱贫方式。让贫困户捧稳就业饭碗,尤其是面临疫情带来的“加试题”,云浮各部门纷纷拿出实招:积极协调劳务输出地和输入地精准对接,组织贫困劳动力有序返岗;加大政策支持、扶持、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招用更多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成立“保就业服务专班”,开通电话服务专线,推出“流动招聘会”等促就业、保用工特别行动,帮助扶贫车间及时复工复产,为全市贫困劳动力等重点群体提供就业帮扶。出台一系列就业“组合拳”稳就业促就业,让贫困劳动力脱贫增收“有业可就”。

    “一技在手,饭碗长久。”罗定市瑞平村贫困户黎光明右腿残疾,好学肯干的他,凭借理发手艺成为远近闻名的“Tony老师”,用勤劳的双手修剪出“好日子”。

    像黎光明这样通过技能就业、技能脱贫的村民还有不少。2018年以来,云浮以“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工程为抓手,在全市范围内对贫困劳动力开展“职业指导下基层、提升技能促就业”活动,采取送教下乡、送教进村、田间教学等灵活方式,大规模开展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并提供个性化技能帮扶,促进技能就业稳定脱贫。

    自2019年以来,全市共有448名贫困劳动力参加“粤菜师傅”职业技能培训,217名贫困劳动力参加“南粤家政”技能培训,这种“授人以渔”的技能培训,使云浮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内“粤菜师傅”和“南粤家政”人才的主要输出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有厨师约3万名,累计带动8万多人就业创业,涌现了罗定清水村、新兴梧洞村等多个“粤菜师傅村”,仅梧洞村就带动村内50多位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粤菜师傅”、云浮月嫂走出山村,用技能改写命运,用奋斗点亮幸福生活。

    撰文:李嘉怡 伍廷显 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