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 志愿军装备不差? 淘汰“万国牌”苏联给了旧货
中国的战争语境中,从来强调“人第一、武器第二”,这是一种长期处于装备技术劣势情况下,唯一可以支撑的求胜信念。
对于朝鲜战争,我们的教科书历来宣称志愿军在劣势装备下战胜了武装到牙齿的美帝国主义。这符合一直以来中国人民的认知水平,也是某种民族自豪感的反映。实际是这样吗?
淘汰“万国牌”,装备并不差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这是1950年中国大地音量最响的口号,当时,新政权刚刚建立,国内的战火还未燃尽,中国便卷入了一场与世界军力最强之美国的战争。
此时的中国军队除了拥有十几年国内战争的经验,与正规化、强火力、空地协同作战的现代战争理念差距甚远。从晚清开始,中国的军事工业、战争理念便一直落后于西方国家,到抗战、内战时期,国共双方几乎所有的武器,特别是重装备都需要进口。中共赢得内战获得全国政权时,解放军的装备水平并不高,武器大多引进自多个国家,弹药口径标准千奇百怪,自嘲为“万国牌”。
图为DP机枪,中国人常称之为“转盘机枪”
因此对于新成立的政权而言,建设一支现代化军队几乎成了首要任务,早在1949年7月,为了解放台湾,中共就向苏联提出购买战机的要求,苏联立刻向中国出售了几百架螺旋桨式拉11战斗机。
1950年2月14日,中苏缔结《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向中国提供3亿美元的贷款用于购买海空武器。但随着朝鲜战争爆发,武器采购需求剧增,重点也转移到了陆军装备上。
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为了准备有可能发生的战争,中央军委下达了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命令,7月10日中央军委命令十三兵团的三个军(38、39、40军)、加上42军,以及炮1师,2师,8师,高射炮1、4、17、18团,四野工兵6团,战防炮两营,战车1团,1个骑兵团组成东北边防军。全军共25万5千人。
这支部队以原四野的几支骨干部队组成,武器装备在全军也是上等水平,按照编制,38、39、40军,每个军都有4.5万人,都是四野中兵员定编最多的军,每个军有三三制炮团1个,师有三四制山炮营。
部队集结后进行了一系列整训工作,对于装备缺额进行了整理补充。并且为出国作战进行了准备。入朝前,各军有山炮34-36门不等,40军还有野炮32门,各军均辖有重迫击炮两个营,92步炮3个营等,在当时解放军序列中,装备水平当属上等。但装备也有明显缺陷,缺乏高炮,防空能力弱。
另外,还有3个炮兵师提供炮火支援,炮1师4个团、炮2师两个团、炮8师3个团,共有野榴炮321门,这些重炮团每个军配属一到两个。
从账面上看,先期入朝的志愿军无论轻重装备都与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相距不远,只是装备的质量、数量、弹药量、作战能力方面存在差距。如第一次战役,虽然有炮但打不了,山野炮弹只打了1400余发。
1953年夏季反击战的志愿军自行火炮部队
“老大哥”给了二手货
从1951年夏季开始,朝鲜战争运动战阶段告一段落,战争转入了沿三八线展开的阵地战阶段。战争趋于稳定,志愿军也利用这样的机会大规模换装苏式装备,力图在轻装备方面做到全面统一。
到1951年年底,志愿军部队轻武器换装基本完成,第3兵团接收轻武器45072件,第9兵团接收15228件,第13兵团接收20280件,第19兵团45060件,第20兵团30069件,总计35个师全面换装苏械,共204307件。另外11军、16军、66军还接收了468门各类队属火炮。
1951年5月,中国方面再次与苏联进行新的武器引进谈判。双方达成协议,苏联向中国提供60个师的武器,这批装备是以重装师为标准的。
如11军的33师,1951年8月底全部换装苏装,新组建炮兵团(36门),坦克团(30辆)各一,师直属队辖37高炮营(12门)、57战防炮营(12门)、炮兵指挥连、防化连、喷火器连、汽车连。扩建了工兵营、通讯营、卫生营。
团辖有炮兵营,即57战防炮连(4门),120重迫炮连(4门),105无后坐力炮连(4门),骡马牵引,团直还有汽车连、工兵排、防化排、高机连。步兵团辖3个步兵营,每个营4个步兵连,及40火箭筒连,82无坐力炮连。改装完后,全师近2万人,汽车500多辆。
类似的重装师除了33师,还有1军、16军,但这些部队大多只打了一个尾巴,如33师入朝时为独立师,直辖志愿军司令部,一开始作为总预备队,一直到战争后期1953年夏季反击战时才打了一仗。
苏制RPG-43反坦克手榴弹,因为装药量大,对人员也有很强杀伤作用
除了火炮,苏联援助的大批汽车,是帮助志愿军作战看不见的英雄。现代化战争对后勤要求极高,弹药、粮秣都需要汽车运输,但在美军获得制空权的情况下,在朝鲜运输可是难度极高的活计。志愿军入朝半年即损失汽车3000辆,运输线告急。
从战争开始,中国方面就把汽车的补充作为首要工作,1950年11月5日,周恩来与扎哈罗夫会谈时,催促苏联务必于11月内将中国所购第一批汽车运到。周恩来说,“现时汽车第一,坦克、大炮都可以放在汽车后运来”。此后,苏联的汽车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朝鲜前线,仅1950年即达5000辆,1951年中方又提出购买12000辆。到战争结束时,全军拥有各种汽车71000余辆。这些车辆的装备从常人看不到的地方保证了战争的进行。
大量涌入的苏式装备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装备是旧货,如第44师师长向守志就说:“就是有些武器是苏军在二战期间用过的,有的还有炮弹炸过的一处处硬伤的痕迹,经过再烤一次珐琅,或重新涂上了一层漆,就当新装备卖给了我们,占了我们不少便宜。可见苏联老大哥在卖给我们武器装备时也从中作了一些手脚。”
旧武器因为使用过多造成一些部件有所损坏,如高炮63师,“仪器年龄绝大多数是1931年至1942年出厂,37炮瞄准镜、彩镜坏得很多,目前一般说虽不妨碍战斗任务,但不经久用,效能不高”。
对于苏式装备,前线战士们使用后,给予了不同评价,对苏式冲锋枪和轻重机枪都感到好,对美式卡宾枪、步枪和轻机枪都喜欢用,但对苏式步枪都不喜欢用。苏式步枪大多是1891式水连珠步枪,是二战后换装的旧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