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特朗普三天内两次躲进的白宫掩体,有何来头?

由 机东林 发布于 综合

非洲裔美国人乔治·弗洛伊德之死引发了全美至少75个城市的游行示威,甚至蔓延到白宫附近。据多家美媒报道,当地时间5月29日晚的示威活动中,美国总统特朗普曾短暂地躲入白宫地下掩体,而在5月31日晚,特朗普再次被带入掩体内。

白宫外示威者和安保力量对峙 图据CNBC

白宫的地下掩体,有何来头?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白宫不只一个掩体,也不只这一个保护总统的途径。

美国总统紧急指挥中心:“9·11”时曾使用

据报道,白宫东翼的地下就是美国“总统紧急指挥中心”(Presidential Emergency Operations Center,PEOC)。这是二战期间为了保护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而建的。2001年,“9·11事件”中,时任美国副总统理查德·切尼就撤离进了这里。

据多家美国媒体报道,5月31日晚的示威中,白宫附近多次遭人纵火,有示威者点燃美国国旗,也有警察向示威者发射催泪弹。面对示威者聚集抗议,白宫罕见地关闭了部分外部照明。图据推特

在2010年出版的一本书里,前第一夫人劳拉·布什也描述了自己当时被撤进这里的情况。“通过一对大铁门,我被急匆匆带了进去,下了楼,身后听见(门关上)形成密封的嘶嘶声。”劳拉·布什在书里写道,“这时,我发现自己身在白宫地下一个还没建好的地下通道里,朝着总统紧急指挥中心去。这是二战期间为保护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而建的。我们沿着老旧的瓷砖地面往前走,天花板上还吊着管道和各种机械设备。总统紧急指挥中心配备了电视、电话和其他通讯设备,这就是专门设计来供紧急情况下使用的指挥中心。”

劳拉·布什称,自己被带进了一个有着一张大桌子的小会议室。美国国家档案馆后来还公布了当天在那个房间里的乔治·布什政府成员的照片。

美国国家档案馆发布的时任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右一)在会议室里照片 图据《华盛顿邮报》

如果特朗普总统5月29日真的被带入了地下掩体,这里很可能就是他当时所在的地方。据《纽约时报》报道,特朗普被带进了“以前在恐怖袭击发生时使用的地下掩体”。而这个恐怖袭击指的可能就是“9·11事件”。

这也是“9·11”事件之后,美国总统首次被曝到地下掩体躲避。

新建的多层掩体:防核攻击 有数月食物储备

而在原有的掩体外,还有新的掩体。这个新的多层掩体正是因“9·11事件”而决定修建。

2018年,美国国家安全领域著名调查记者罗纳德·凯斯勒在《特朗普的白宫:改变游戏规则》一书中曾写到过这个设施。6月1日,凯斯勒又再向《华盛顿邮报》描述称,在“9·11”袭击之后,美国国家安全人员意识到,旧的掩体设施不够用了。以前的计划是“一旦发生核攻击或其他生化攻击、放射性袭击,总统和白宫人员可以被撤到弗吉尼亚州西部或宾夕法尼亚州的比较远的地带。”

白宫北面草坪位置 图据《华盛顿邮报》

但“9·11”之后,官方意识到,一旦发生袭击“所有的道路被堵塞,靠汽车可能根本就走不出华盛顿特区。那样的情况下靠汽车撤离耗费的时间太长,而乘直升机又非常危险。”于是,他们决定在白宫北面的草坪下新建一个独立的地下掩体。

2010年,美国总务管理局(GSA)在总统办公室和总统高级顾问办公室区域附近开始兴建一个大型工程。GSA当时坚称,只是给一个白宫本来就有的设施进行替换。但这个工程的实际规模和隐秘性则说明,显然不是GSA说的那样。

2012年,美联社曾报道,GSA大费周章地让这个项目保密。当接近完工的时候,GSA不只是把施工点围起来,还要求下级承包商不可向任何人外泄消息,而进入白宫大门的卡车及其公司信息还被监控录像”。

2011年,《华盛顿邮报》也曾报道,这个工程疑似就是掩体。

根据凯斯勒的消息,这的确是个掩体。这个掩体是深入地下五层的结构,从上部进行了密封。因为有着非常厚实的水泥墙之类的防护层,即便“发生核攻击,辐射也不会渗入这个掩体。”掩体里有独立的空气供应系统,还有足够维持数月生存的食物储备,可以用作总统和相关人员的指挥中心和生活场所。

2017年,特朗普入主白宫的时候就曾参观这里,以防紧急需要。

白宫逃生隧道:两条路可以离开

凯斯勒还指出,直接逃离白宫也是个选择。像劳拉·布什曾走过的那个地下隧道一样,白宫地下有至少两条隧道可供总统离开。其中一条通向财政大厦,一路可以抵达华盛顿特区H街的某个出入口。而另一条则是通向白宫的南面草坪,总统可以在那里登上“海军一号”离开。

红星新闻记者 王雅林 林容

编辑 张寻

(本文来自红星新闻APP,请至各大应用市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