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印象里,新加坡是一个华人的世界,说普通话,用简化汉字,比起香港来,更接近大陆的习惯。到新加坡一看,的确也是这样,满大街的“炎黄子孙”,一点也不觉得是到了国外。可我走近南桥路的一个小广场,却见到这里聚集着成百上千的黑皮肤的印度人,这是有名的印度街。
新加坡人的祖先是来自多个国家的移民,最早是来自马来亚半岛和印尼群岛。19世纪初,新加坡沦为英国殖民地后,陆续从世界各地,特别是亚洲几个邻国迁移来了大量居民。现在的居民主要由中国血统、马来血统和印尼血统的人组成。新加坡目前的人口为300万人,华人占77.5%,马来人占14.2%,印度人占7.1%,其他种族占1.2%,按官方统计,印度人约有38万多人,但实际数字要远远大于这些,这是因为新加坡一跃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吸引了周边国家的移民。尽管新加坡的移民政策较为严谨,也会有一些人,特别是印度人,采用过境、旅游等方式非法滞留。印度人肤色很黑,长相又很接近,有时一个身份证多人使用,给警方的检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印度街上虽然一些商店还挂着汉字招牌,但销售的商品已完全是印度人的生活所需。有传统手工制品的银器和铜器,有其他国家见不到的印度产的录音录像带,也有印度出版的各种书籍。一些头戴沙丽的妇女,挤在珠宝店的柜台前,挑着他们喜爱的红蓝宝石;几个闲逸的男人,盘腿坐在街旁,聊着闲天。
我赤脚走进了新加坡印度街最古老的印度神庙——斯里玛丽安曼庙,庙宇内供奉着玛丽安曼女神。壁画都是印度教中的神话故事,围墙及正门的6级浮屠雕有狮子、牛、婆罗贺摩、湿婆像。庙内可以拍照,这是很多庙宇所罕见的。
印度街像一个城中之城,保留着浓郁的民族风情,这与新加坡和谐的民族政策息息相关。新加坡自治之初,经济水平低下,种族骚乱频频。为此,政府专门设立了相关机构,对国会进行监督,以防止出现带有种族主义色彩的各种立法。新加坡人不分种族、语言、收入和年龄,都可以参加由总理兼任主席的人民协会的基层组织主办的各种活动,使不同种族,不同文化和宗教的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增进了解,培养友谊,从而达到种族和谐、社会团聚的目的。母亲,人民协会拥有84处民众联络所,24所民众俱乐部,96个青年团,88个儿童俱乐部,为协调各种关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