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轱辘上喷消毒剂、洒水车对马路消毒……中国疾控中心专家:过度了
近日,国家卫健委结合近期“高考防疫、健康防护、环境卫生与消毒”的公众健康防护教育系列宣传活动,以国家卫健委委官方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为平台,邀请相关专家向网友介绍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如何做好环境卫生和消毒相关科普知识。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研究员张流波解答了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和“过度消毒”相关问题。
针对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张流波介绍说,所有消毒剂对新冠病毒都是有效的。常用的消毒剂有醇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还有一些醛类消毒剂,特别是一些氧化类消毒剂如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臭氧,另外在家里面更常见一些的含氯消毒剂、含碘消毒剂、含溴消毒剂,以及季铵盐类和胍类消毒剂,这些所有消毒剂现在看起来对新冠病毒都是有效的。
为什么所有消毒剂都对新冠病毒有效?
新冠病毒是RNA病毒,对化学消毒剂抵抗力最低
那么为什么消毒剂都有效?张流波表示,因为新冠病毒是一个单股的、长链的RNA病毒,而且有包膜。在已知病毒里,这类病毒对化学消毒剂抵抗力最低。
张流波还指出,虽然消毒剂都有效,但个别的消毒剂消毒效果可能差一些。在对新冠病毒消毒时尽量不选用它,相关推荐指南里也尽量回避了这类消毒剂,主要是一些胍类消毒剂,特别是以洗必泰为主,这类消毒剂不推荐使用。
“在家里常用的消毒剂,像84消毒液、手消毒剂等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非常好。但是要注意,各类消毒剂也有一定的适用消毒对象,比如醇类、酒精类消毒剂,主要是用它来做手消毒以及小范围内的表面擦试;像84消毒液,主要用来做餐饮具消毒、家具表面消毒处理以及衣物消毒,不同消毒剂使用对象有差别。”
什么样的消毒是“过度消毒”?
通过消毒不能切断传播途径还做消毒
另外有网友认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似乎存在“过度消毒”的情况。对此,张流波表示,消毒是控制传染病流行的重要手段,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做好消毒,对于控制新冠肺炎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但是消毒一定要讲究精准和科学,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就有可能出现过度消毒或者出现消毒不到位的情况。当然,过度消毒在碰到一些比较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如像传染病大流行时,是很常见的现象。
“过度消毒的危害比较大。”张流波指出,第一,浪费资源,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如果我们大量投入到无效消毒里去,一定会造成资源紧张。第二,造成虚假安全,过度消毒不一定真的能够带来安全的环境,这一点要特别注意。第三,过度消毒会对环境、对人、对物品会带来一些损害,有的甚至可能是长久影响。
张流波强调,首先应该明确,消毒是为了切断传播途径,如果通过消毒不能切断传播途径还做消毒,这种消毒就是过度消毒,这时候不是真的为了切断传播途径,而是为了造成轰动效应,为了安抚人心,也可能是为了随大流。
张流波表示具体来说,过度消毒主要有六种情况:
第一,不该消毒的做了消毒。经常有时候能看到下雨天背着一个喷雾器,去消毒,这种消毒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消毒剂一喷,雨一冲,就没了,这种消毒是没有意义的。
第二,方式不恰当。大家有时能看到飞机来喷撒消毒液,大马路上用洒水车做消毒,设立一个消毒通道,人经过了,对人体进行消毒。这种消毒仅仅是一个形式,很难达到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
第三,消毒对象不当。比如大家目前还经常能够看到进出某一个厂区的时候,工作人员往车轱辘上喷消毒剂,这种方式对于控制传染病基本上是没什么效果的,因为这种方式更多的是做做样子。
第四,消毒的频次太多。高频接触的表面需要经常消毒,但有一些地方已经很少人去了,结果为了今天要消毒几次,专门把门打开,就是为了进去做消毒,这种没有必要。
第五,选择了不适当的消毒剂。不同的物品需要用不同的消毒剂,消毒剂水平有高低,并不是高水平就一定好。杀鸡用牛刀,对环境的影响就比较大,甚至对人体造成伤害。
第六,用量过度。像家里用的含氯消毒剂(如84)的,可能500 mg/L就可以了,最多用到1000 mg/L,如果把它用到2000mg/L、3000mg/L、5000mg/L、甚至10000mg/L,用多了以后可能会对物品产生损害,比如地板、衣服甚至装修的大理石都会变色。
张流波指出,关于消毒剂的使用量,按说明书即可,千万不要自己提高用量。而“消毒频次”说明书一般没有,这个就主要是看需要消毒的地方是否受到污染。如果在家里面,不用怀疑受到了污染,一个小时擦一次、一天擦三、五次就没有必要了。
红星新闻记者 赵倩 严雨程 北京报道
来源: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