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给50元让员工买烟,却不说什么牌子,聪明的员工这样做
职场上,我们容易遇到领导托我们办事的时刻,有时候需要帮忙取快递,有些时候需要买早餐,这些都是容易办妥的事情。但是,如果遇到领导吩咐了工作,但是没来得及交代详细要求的话,那么,员工要怎么办?
上个月初,领导喊了李琳到办公室一趟,话没说出口,秘书就带着3个客人进门了。领导急急忙忙掏出50元让李琳去买包烟,随后就热情地招呼客户了。
李琳还没有来得及问领导买什么牌子的烟,就被客户打断。无奈,李琳拿着50元跑到楼下的小卖部,思前想后,迟迟不敢买烟,怕买错了。
后来,他觉得既然领导在招待客户,那么肯定想抽高档一点的烟,于是,他想了想,自己再掏钱买了一包中华,自己补差价。
回到公司,他敲开领导的门后,递给领导,没想到,领导一看他手上的烟,马上神情严肃,挥手让李琳出去。
事后,李琳被叫到办公室,领导问:你自己掏了多少钱,我还给你。就这样,领导无缘无故地多支付了30元买了一包中华烟。
李琳觉得很委屈,但领导对他也没好脸色。
上周,部门的陈美被叫到办公室,同样也是让她帮忙买烟。领导忙于接听电话,陈美就先下楼去了。
来到小卖部,陈美看着手里的50元,拿不定主意,毕竟是女生,没有抽烟的习惯,也没留意领导抽什么烟。于是,她发信息给领导,问了需要买什么烟?并把烟的样板和价格都拍照给领导看。
没多久,领导在图片上圈出想要的烟,陈美就递给老板看,要买这种烟。就这样,陈美把烟带回办公室后,领导连声感谢她的帮忙。
对于李琳和陈美的做法,领导有不一样的态度。两人的区别在哪里呢?
这个问题涉及到员工的处事方式。好比如,领导交代一件事,由于没有交代清楚,员工也不敢问,导致造成信息差,让两人产生误会,工作也无法做好。
这也难怪,在员工眼里,大部分人都会有“权威恐惧症”。
权威恐惧症:
很多员工都对领导抱有敬而远之的态度,能避开则避开,不想有任何交流和接触。所以,一般情况下,有些员工不会主动跟领导汇报工作,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所以,当领导的安排没有明确时,员工喜欢猜测也不会去主动询问,生怕领导否定自己的理解能力。这样就导致了沟通不良,信息有差别的现象了。
而员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会让领导陷入被动的状态:你不说,还以为你知道。因此,领导会放心地把工作交给你,但到了最后才发现,事情做得一塌糊涂。
相反,领导喜欢悟性高的员工,更喜欢不懂就问的员工,积极主动性强的员工,更能节约双方的时间,减少误解。
遇到领导没有明确工作要求的时候,很可能领导处于这两种境况:
基于两种情况,聪明的员工会进行自我判断。他们会根据领导的作风来作出相应的措施。
很多员工在工作中缺乏主见,生怕会不合群,或者会过于出众,容易养成依赖的心理,领导说什么就执行什么。
但很多领导给员工交代一个事情,不给时间节点,不给资料,不说清楚任务要求,任务多且不明晰。原因是,领导不想限制你的思维能力,放手让你去做。
在《欲望心理学》一书中指出:在社会交往中,主观依赖表现在精神上不够自信,对自己的定位和认知不清晰,需要主动寻求对他人的依赖来印证自己的价值所在。很多员工就败在了过于依赖而缺少个人主观意识。
老板不需要一个机器来执行任务,看不惯撞了板也不知道转身的员工。领导需要的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自我创作能力的员工。
所以,面对这种情况,聪明的员工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制定出解决方案,并交给领导过目。一方面能考察自己的想法与领导的想法是否相符,另一方面,反给领导一个“指引”,看看是否可行,双方进行交流,直到把事情做好。
领导的时间很宝贵,员工也不想做无用功,就必须找机会把问题问清楚,不瞎猜。
也许在领导第一次交代工作时,是这样要求,但下一次碰面时,领导又会有另一个要求,大部分员工都说领导容易“朝令夕又改”,把员工耍得头晕脑胀。
其实,身处领导的角色,你就能明白,领导的苦楚。
马云曾对《西游记》四师徒进行一番点评:
作为领导者的唐僧,他的决策很重要。而决策并非一成不变,只要朝着目标和方向,途中进行轻微改动,也是情有可原的。因此,领导“朝令夕又改”的目的都是为了调整方向,更好地走向目标。
明白这点后,作为员工,我们要多理解领导的用意,这个合作的过程,就需要多沟通,多互动,随时保持信息的同步更新,这样才会保证团队不走偏。
因此,聪明的员工从来不会闷着气来干活,而是常常跟领导汇报工作,摆出难以解决的问题共同探讨。
成为领导心目中喜欢的员工,就要懂得领导的心思,做一个积极主动的员工,遇事多交流,多沟通,确保信息的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