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长安销售:下订单20天才能到车,逸动PLUS热度超了隔壁轩逸

由 慕容亦凝 发布于 综合

没错儿,出于对逸动PLUS的热爱,我订了一台1.4T次顶配车型。

事情是这样的,正好公司需要一台车代步拍摄用,秉承真正意义上支持国产的态度,卡住10万预算买车,基于对动力、智能、年轻与运动的多方考量,我毙掉了超寿命周期很久的帝豪系列车型,也一口回绝了买SUV的各种建议。

之所以将合资车PASS在外,理由也很简单,合资企业更多的将技术放在中高端车型上,入门级合资车不存在过硬的技术以及能够满足我要求的配置。

轩逸、朗逸、英朗等车型,事实上都已经将终端价格放低至8万级,如果我想,大可直接入手一台外界看来品牌极强的合资车。

但好巧不巧,我正好懂车,入门合资车这个坑我是根本不想着往里跳。

买逸动PLUS的理由很简单,它的产品力颇为强势,与合资车不同的是,它没有将重心放在品牌文化塑造上,而是将这个预算内有限的成本放到了产品上。

换句话说,遮住车标,逸动PLUS能把它的合资对手打得满地找牙。

当然,为什么要遮住车标呢?这本来就不是正常的行为,商品的另一层属性一定是品牌,但即便带上品牌竞争力拿到一块,逸动PLUS也拥有这个时代一线的竞争力。

逸动PLUS迄今为止已经进化了三代,目前在售车型历史能够跟一些国内销售的“特供车”相比,譬如说它只比朗逸晚了一年时间,按照历史传承,逸动PLUS要比重新设计的英朗更有历史。

而历史,决定了长安能够更好地造出符合中国消费习惯的轿车。

它拥有足够的实力来打消消费顾虑,而目前我们对中国品牌的顾虑,停留在操控、可靠以及防锈能力上。

先来说说最重要的防锈能力,逸动PLUS的价格高度决定了长安有更多的成本空间来使用双面镀锌板,从原材料角度决定了逸动PLUS本身是一台防锈能力非常出色的车型,再加上目前3.0工业时代带来的机械化操作流程,电泳、镀锌等决定了它天生防锈强势。

事实上,这个预算内的合资车都不一定能够做好,核心点在成本,双面镀锌板成本远远高于单面,而单面镀锌板更贵过普通钢板。

不要盲目信赖合资车,合资车值得你信赖的是成本更高的中高级车型,而不是10万以内,动辄3万、4万降价空间的入门车型。

此外,就是为安全而生的高强度笼式车身结构,我更加信赖的是中国品牌不遗余力地打造安全用车的理念,理念虽然是在合资车身后如影随形,但真正能够落地到实际的却是中国品牌。

因为中国品牌更“蠢”一些,他们不懂如何节省材料,更不懂如何做有节制的轻量化处理。所以我在逸动PLUS上看到了尺寸更大、强度更高的防撞梁,更加粗壮的A柱、B柱以及C柱。

这些结构上的强势,都不是设计能够带来的,还是需要高阶用料来支撑。

基于这种基础优势,长安还放大了时代所需要的科技与运动优势,没有一个人不喜欢更拿捏到位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不仅仅来自数据上的呈现效果,更来自于踏板、方向盘带来的精准操控感,在操控上,逸动PLUS一定是这个级别中做的最优秀的一个。

1.4T蓝鲸配上DCT发动机,这套动力系统最大的优势就是平顺中带着凌厉,DCT变速箱没有因为双离合的结构而有顿挫感,而1.4T涡轮增压发动机特有的动力毋庸置疑,显然这是一套做的非常出色的动力系统。

但我没有被这套动力系统打动,因为它真的太平顺了,平顺到你日常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最让我喜欢的,是底层设计的梧桐车机系统带来的轻松与智能感。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离不开智能化配置,不喜欢轩逸的小屏幕,更不喜欢收音机,我们更喜欢屏幕带来的科技感,语音智能操控系统、细腻顺滑的中控大屏,每一个都是时代最需要的。

以上种种,都是我下定逸动PLUS的原因,因为它是这个预算内竞争力最出色的车型。

但尴尬的是,目前销售给我的结论是:

不好意思,先生,您的逸动PLUS今天下订单,可能要月底才能提车哦,因为目前车卖得太好了,你看我们展厅都没车,现在资源紧缺都是排产式生产,下订单然后再排队生产,所以需要时间哦。

这就有点过分了,但是为了好车我还是愿意等一等。

我出门路过隔壁日产4S店的时候进去转了一圈,轩逸也有着不错的销量,但轩逸没有逸动PLUS这么坚挺的价格,终端动辄三两万的降价幅度才能吸引消费者,而这边的长安,我只拿到了几千块钱的象征性降价优惠。

国产车崛起了,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