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健康】
光明日报记者 张亚雄
过去,受诸多因素影响,许多人都曾有无法在后天增高的遗憾。如今,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营养越来越好,加之逐渐重视锻炼,身边人高马大的人越来越多。据日前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近年来,我国居民平均身高持续增长。那么,影响身高的因素到底有哪些?矮个子后天还能再长高吗?科学增高的方法有哪些?就这些公众关心的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为了增高,很多人求索于各大网站,在各类增高信息前徘徊踟蹰。但是,目前网上检索到的增高信息多为“伪科普”,相关问答往往含混不清,极易对公众产生误导。此前,江苏淮安一名22岁男子因身高不足1.8米千里迢迢赴国外接受“断骨增高手术”,导致双腿严重感染无法行走,还可能面临终身残疾的新闻引发公众广泛关注。
1.近年来,我国居民身高持续增高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居民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得好”再到“吃得健康”的历史性跨越,国人的身体素质也显著提高。
2015年至2019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癌症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开展了新一轮的中国居民慢性病与营养监测,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近6亿人口,现场调查人数超过60万,根据监测结果编写形成《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
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介绍,报告显示,近年来,随着健康中国建设和健康扶贫等民生工程的深入推进,我国营养改善和慢性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平均身高持续增长。”李斌说,2019年,我国18至44岁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厘米和158厘米,与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6至17岁的男孩和女孩各年龄组身高平均分别增加了1.6厘米和1厘米。
国家体育总局此前发布的国民体质监测报告显示,从“50后”开始,年轻一代成长过程中的平均身高稳步抬升,呈现一条漂亮的“上扬曲线”。其中,7到19岁儿童青少年的身高、体重等指标增幅显著。
知名学术期刊《柳叶刀》日前发布的一项新研究也指出,中国人过去三十多年来变得越来越高,中国男性成为全世界身高增长最快的群体之一。
山东即墨:多彩体育课 健身又快乐 山东省青岛市通济实验学校篮球社团的学生在学习篮球技能。新华社发
2.除遗传因素外,影响身高的因素还有哪些
在微博热搜话题“中国男女平均身高东亚第一”“中国19岁男性平均身高175.7cm”下,许多网友围绕身高这一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如何科学增高”再一次成为核心议题。
那么,对家长而言,应该如何判断自己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的科普文章指出,我国每10年会更新一次《0-18岁儿童身高体重标准曲线》,家长可以根据这个曲线来判断孩子的身高是否正常。如果孩子身高低于同年龄人群平均身高的两个标准差(一个标准差约4~5cm),即是矮小。如果自己难以掌握生长曲线图的使用,可以在就诊时询问医生。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5年,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主任李辉就带领团队开展9城市27万名儿童的体格发育调查,并建立了“中国0岁~18岁儿童身高、体重百分位曲线图”,这份曲线图自2009年起在全国推行,有力地帮助了基层医生、学校和家长做好孩子们的生长监测,便于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专家指出,判断孩子身高是否正常,具体的操作方法有两种,一个是标准差法,一个是百分位法。标准差法就是,如果孩子的身高在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的平均值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内,属于中等身材;如果在平均值减1至2个标准差的范围,属于偏矮;如果低于平均值减两个标准差,属于矮小,如果在平均值加两个标准差以上,属于身材超高。通过用孩子的身高减去同年龄、同性别儿童身高的平均值,再除以标准差来计算身高标准差积分,这个方法能够让家长精确评估孩子身材矮小的程度。
据了解,正常儿童身高增长是有一定规律的,如果偏离了正常规律也需要特别注意。这个规律就是呈连续性、阶段性增长,年龄越小身高增长越快,一般而言,人的一生有两个快速生长期,即婴儿期(0-12个月)和青春期。
那么,为什么有的人长得高,有的人长得矮?影响身高的因素又有哪些呢?
专家介绍,一般认为,先天遗传首先是影响身高最重要的因素,种族和家族的遗传信息占身高决定因素的70%至80%,可以根据父母的身高来计算孩子的遗传靶身高。
其次是营养因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D)、各种矿物质(如钙、铁、锌)等。“营养素就相当于我们盖大楼用的砖头、水泥、沙子、钢筋等,没有原材料,大楼是盖不起来的,同样道理,缺乏营养素,身高的增长肯定会受影响。”专家指出,一般来说,营养对身高的影响比对体重的影响要晚。一个营养不良性矮小的孩子,他的体重减少比身高减少要更多,常表现为偏瘦,而且偏食、厌食、不爱喝奶,吃肉也很少,往往吃零食比较多。
此外,运动和睡眠也会对身高造成影响。如果运动不够,或者睡眠不够,孩子的身高也会受到明显的影响。情绪或心理障碍同样也能影响身高。如果从小生长在缺乏家庭温暖的环境中,得不到充分的关爱,那么身高通常比同年龄儿童矮小,也称为“社会心理性侏儒”。
据介绍,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门诊每天接诊的孩子中,有10%属于矮小病人。专家指出,父母应该给孩子制定营养食谱,禁止孩子食用不健康食品,保证孩子有适量的运动和充足的睡眠时间,才能预防儿童矮小。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专家表示,从就诊的矮小儿童来看,很多孩子钟情于洋快餐、汽水等,乳制品摄入不足。
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孩子发育期提前,尤其是容易出现性早熟,同时过早地促进骨骼发育,导致骨骼在生长发育期之前提早闭合,不再生长。另外,很多孩子的课业压力较大,平时运动少、睡眠不足,也对身高有影响。
专家提醒,造成儿童矮小的原因很多,家长发现孩子矮小后一定要到医院检查清楚引起矮小的具体原因,然后对症下药。不要盲目听信市面上宣传的所谓“增高药”、“增高鞋”。
宁夏西吉:农村学生免费营养午餐升级换代 在西吉县田坪乡中心小学,学生在享用免费营养午餐。新华社发
3.想增高需要注意什么
记者了解到,除了儿童,不少成年人也对增高较为热衷,很多成年人因为轻信市面上宣传的“增高方法”,更使自己的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专家表示,增高药和增高针,对于骨骺线已经闭合的人群没有效果;而“断骨增高手术”在医学上称为“肢体延长术”,但由于肢体延长术这项手术风险极高,早在2006年,我国就明确出台《关于对“肢体延长术”实施严格管理的通知》,对此类手术进行严格管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医生田耘、刘冰川提醒,采用手术断骨的方式增高将面临患上骨髓炎的巨大风险。“作为骨科医生,不建议以增高为目的进行这项手术。”
“年轻人不应执着于身高而做出错误的决定。”田耘建议,对于有增高需求的青少年,应赶在骨骺闭合前运用合理的办法进行科学增高,如适量高蛋白饮食、科学体育锻炼、充足休息睡眠等,切不可拔苗助长,“健康的身心、乐观的心态才是快乐的源泉。”
专家介绍,作为治疗孩子身材矮小最常用的药物,生长激素已在临床治疗中得到较多应用。不少家长都担心,使用生长激素会不会有严重的副作用?专家表示,总体来说,生长激素治疗的安全性非常好,但在使用时也应严格按照相应技术规范正确使用。
目前已经批准的生长激素适应症包括儿童生长激素缺乏症,成人生长激素缺乏症等病症。性早熟时骨龄提前、预测身高矮小,生长激素也可以跟治疗性早熟的药物联合应用。生长激素治疗首要目的就是追赶生长,达到理想的身高。对生长激素缺乏症者还能维持正常的物质代谢和骨密度,提高生命质量。
那么,对儿童来讲,后天还有哪些有效的增高方法呢?专家指出,孩子身材矮小或者生长缓慢的原因很多,需要进行各项检查来帮助诊断具体原因,才能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干预。
延伸阅读
长得高是多种因素相互渗透的综合效应
目前,通过骨龄测试、生长激素水平检测、头颅MRI-垂体薄层扫描这三种方法,可以有效判断一个人的身高发育是否正常。
专家介绍,儿童身材矮小的原因很多,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如果有全身慢性疾病,就要治疗原发病;甲状腺功能减低需要补充甲状腺激素;缺乏某种营养素,如铁、锌或维生素D、钙,需要补充这些营养素。
而生长激素缺乏症,需要生长激素治疗;如果是小于胎龄儿没有出现追赶生长,或特纳氏综合征,也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对于特发性矮小,什么疾病都没有,所有的检查都正常,也可以用生长激素治疗。
对于青春发育延迟的孩子,可以等待,一般不需要药物治疗。
据悉,生长激素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包括亚临床型甲状腺功能减低,表现为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同时,使用生长激素治疗时,还要注意对血糖的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激素有可能会造成胰岛素水平的改变,尤其是肥胖和青春期的孩子、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更要特别关注血糖和胰岛素水平。这些副作用都是可逆的,通过调整生活方式或者药物治疗可以控制,停药后都能自行恢复,不会发展为糖尿病。另外还要注意,使用生长激素后,因为生长速度过快,如果没及时补充钙和维生素D,可能会造成骨质疏松,出现骨痛和关节痛,容易骨折。
专家表示,长得高是多种因素相互渗透的综合效应。就后天可能控制的可变因素而言,最重要的是体育锻炼和饮食营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儿科专家崔蕴璞指出,运动是促进长高的好方法,进行一定强度的跑、跳运动,还能够对骨骼产生良性的机械刺激,促使其微结构的重建,加速骨骼的生长。
营养搭配均衡的饮食则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营养缺乏或过剩都不利于孩子的生长。
此外,夜间深度睡眠时,生长激素出现分泌高峰,而且持续时间较长,应该让孩子养成早睡的良好习惯,保证睡眠时间和质量。
“乐观向上的心情能够促进大脑分泌更多的快乐因子,对身体各个器官的生长发育都有好处,也有助于孩子的长高。而抑郁情绪和重大打击可能引起身高不增。”崔蕴璞说。
专家建议,增高还是要遵循科学规律,青少年在青春期尤其应该加强钙镁等营养元素的摄入,保持骨骼的弹性。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部教师张亚菲表示:“在运动方面,16到17岁之前,要多做一些跑跳练习刺激骨骼生长,还有一些拉伸练习增加骨间距,到17岁之后,骨骼趋于完整了,做一些中大强度的负重练习,可以让青少年受益一生。”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16日 10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