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汽车后档贴膜起泡:是质量问题还是技术问题?

由 回秀兰 发布于 综合

汽车车窗贴膜起泡是令人头疼的问题,不仅视觉效果会变得很差,显眼的气泡也基本否定了隐私保护作用。而车窗气泡的位置基本在后档车窗上,侧窗与前挡基本不会有问题,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很多人认为是车膜的质量问题,或者是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差;然而真正的问题在于后档车窗的特殊性——加热丝。

后档除雾-电加热

汽车车窗起雾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在车内外温差较大且车内空气湿度较大的环境中,空气中的水分子会凝结在低温的车窗玻璃上形成水珠,这些水珠对光线的折射而影响正常驾驶则等同于雾气。为了保证安全驾驶车窗必须设计除雾系统,前档与侧窗的除雾是利用空调冷暖风进行恒温与烘干,但是这些风吹到后档时温度会有较大程度的变化,所以后档需要采用其他方式恒温除雾,也就是所谓的电加热了。

在后档车窗上会有横纵交织的“细丝”,这些纹路被一些用户认定为钢化玻璃的加强结构,然而这些“细丝”的本质是电阻较高的导线,作用是电加热。导体电阻越大在电流流经时产生的温度就会越高,因为电子的碰撞轰击会产生高温;那么利用电阻丝实现电加热则等同于暖风烘干,不过这种设计确实不利于后档贴膜。

因为在电阻丝的周围温度会高于其他位置的车窗温度,冷热温差会造成车膜的热胀冷缩,久而久之该区域的压敏胶会被撕裂。在失去了有效的粘合加强后该位置的车膜就会起泡,但为什么有些车辆的后档车窗不起泡呢?原因在于电阻丝的功率与位置,大部分后档车窗的电阻丝是镀膜在玻璃内侧的表层上,高温的细丝直接加热压敏胶必然会造成起泡;有些电阻丝则是在玻璃内侧触摸不到的设计,温度会早玻璃体内均衡的传导则可以防止起泡了。

后档有必要贴膜?

假设用车频率不高(只作为短途代步通勤使用),理论上汽车的任何车窗都没有必要贴膜。因为前挡车窗是双层夹层钢化玻璃,内部本就有一层加强膜可以保证安全;侧面与后档车窗多使用区域钢化玻璃,其特点是破碎后呈网状破裂且不会明显飞溅,且区域钢化指破碎后的中间位置仍可有效识别路况,原车玻璃的保护已经相当全面了。

太阳光线中的紫外线穿透能力极差,普通车窗也可以100%过滤。红外线是产生高温的基础,理论上车膜越黑过滤能力越强;但出于道路安全考虑,新规不允许前档车窗透光率低于70%,驾驶位与副驾驶和后档这三块用以观察路况的车窗也有较高的透光率要求;也就是说只有后车窗才能用深色膜,然而大部分家用车似乎后排空载率是极高的吧。

综上所述,汽车贴膜本就没有什么意义,所谓的保护隐私也是自我安慰,因为色彩再深的车膜在强光照射下也能看到车内情况。所以普通代步车不建议贴膜,尤其是在车膜从进口到国产都不能保证HCHO与TVOC不超标的前提下;很多所谓的“原厂膜”都只是普通的“面包车膜”,没有哪家车企会生产这些东西,这些车膜的HCHO超标倍率可高达两位数,而一些所谓的进口或大牌车膜也有数倍到十几倍的超标。如果一定要贴膜的话,建议在施工后进行HCHO检测,结果会令人大跌眼镜。

编辑:天和Auto-汽车科学岛

责编:天和MCN

欢迎转发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