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4日电(记者周文其、王建华、李云路)备受关注的格拉斯哥气候变化大会正在举行。气候大会上,众多国家强烈要求发达国家兑现承诺履行责任。
事实上,气候变化的发生更是发达国家排放“存量”和“增量”的结果。无论是抵赖狡辩还是拼命甩锅,发达国家都无法驳倒这一结论,反而会损害自身形象。
工业革命以来,发达国家在很长时间里都采取粗放的发展模式,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从工业革命到1950年,发达国家的排放量占全球累计排放量95%;从1950年到2000年,发达国家排放量仍占全球的77%。如今,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仍居高不下。2019年,澳大利亚、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超过17吨和15吨,而中国人均排放不足美澳的一半。
图为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射阳湖镇15万千伏安“风光渔”互补产业发电项目(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有的西方环保机构计算各国碳排放量时存有疏漏,低估了发达国家排放量。例如,在中国制造的产品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供欧美等发达国家消费的。这些产品的消费不计算碳排放,却仅把其生产环节的碳排放算到中国头上,显然有失公平。
更有甚者,一些发达国家政客口中貌似公平的减排策略,违背了大多数国家认同的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原则,无视不同国家的责任高低和能力大小,缺乏公平性与合理性。
作为国际社会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法律遵循,《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巴黎协定》已多次强调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国家自主贡献”制度安排。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所有国家都应走绿色低碳环保的发展道路。不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经济发展程度、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区别,因此应当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国际社会多次敦促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作出表率,并在技术、资金、能力建设等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言行不一,制定目标时“夸下海口”,后续却缺乏行动力。
图为市民在陕西省合阳县城金水生态公园早锻炼(资料图片)。新华社记者 陶明 摄
早在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发达国家就集体承诺,在2020年之前每年提供至少1000亿美元资金,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挑战。10多年过去,发达国家却未能履行这一承诺,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资金与目标额相去甚远。“富裕国家应遵守《巴黎协定》,对贫困国家因气候变化造成的永久性损失和损害给予补偿。但过去5年,几乎没有进展。”美国《外交》杂志日前如是评价。
与之相对的是,中国长期务实提出并兑现减排目标。特别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提高碳排放强度削减幅度,强化自主贡献目标,以最大努力提高应对气候变化力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到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已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向国际社会承诺的目标。
“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中国承诺,意味着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将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全球碳排放强度最大降幅。在本次气候变化大会上,各方亦再次见证了中国的贡献与担当。
当前,全球大多数国家在看到中国减排贡献的同时,也对发达国家如何兑现承诺履行责任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