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文章:“阿富汗泥潭”给美帝的惨痛教训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4月19日刊载题为《阿富汗教给我们有关帝国主义的哪些道理》的文章,作者系英国皇家历史协会早期职业研究人员苏曼特拉·迈特拉。文章称,美国在阿富汗驻军是一项失败的事业。文章认为,每个地区都是由其自身历史所塑造的。最好的方式是保持警惕,维持西欧和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等核心利益地区的力量均势,而不是试图在其他地方塑造半封建社会。全文摘编如下:
“9·11”事件发生时,笔者只有17岁。就是在那时,我下决心研究军事战略和外交政策。不久之后,在2001年12月,“圣战者”袭击了印度议会。在接下来的20年里,几代人长大了。有一样东西始终未变,那就是这种存在于幕后的狂暴的帝国管制做法——它远离多数人的生活,同时却又对那些存在生命之忧的人的生活产生格外严重的影响。
悍然输出价值观行不通
在“9·11”事件20周年之际可能从阿富汗撤军,突然给了美国、因而也给了世界一个反思在该地区采取帝国管制做法的多变性及其失败原因的机会。倘若有人认为2007年增兵行动前后在阿富汗没有战争的话,学者肯定会质疑战争的含义——当时每个人都知道保持在这个国家的驻军是一项失败的事业。从那时起,它就成为名副其实的部署在文明边疆的一项帝国法律与秩序管制使命。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照系,因为它有助于人们理解在阿富汗出了什么问题,以及未来需要避免什么。
战争是大国的终极行为。这种大国行为应该有具体的结局和确定的战争目标。取决于威胁的不同,它可以是惩罚性的,或是全局性的。例如,英国曾以短期的惩罚性战事相威胁来维持帝国,而随着它变得自满,它灾难性地遗忘了这一经验。任何战争都会耗费资源和生命。
理想的战争是捍卫极为具体的国家利益,或确保在扩张主义大国压迫下的生存,而不是向一个拥有完全陌生价值观的地区传播价值观。每个地区都是由其自身历史所塑造的。最好的方式是保持警惕,维持西欧和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等核心利益地区的力量均势,而不是试图在其他地方塑造半封建社会。
利益集团绑架“帝国工程”
另一方面,要赞扬那些诚实地指出下列真相的人士:美国花费巨资,牺牲数以千计的生命,只是为了让其官僚可以在喀布尔大学拍照留念,对政府行政令勉强可以管用的为数不多的几处地块加以利用。
那么,为什么这种笨拙的帝国企图会持续这么长时间,随后又戛然而止,最后以失败告终?这里有一个假设:这项美国的帝国工程并不是——像经典帝国主义曾经的那样——以某种方式造福普通美国人。
美国在阿富汗的帝国工程令一群非政府组织和国防部承包商大赚其钱,而普通军人则无谓地丧失生命。南卡罗来纳州的随便一个人不会去坎大哈,开个店、结个婚,至少定居上100年……因此这项工程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
战争只会加剧泥足深陷
一个帝国需要两样东西:物质繁荣和意识形态热忱。在过去20年里,普通美国人同时缺少这两样东西。
在现实中,在阿富汗以及整个中东地区的这项帝国工程,将被作为失败的价值数万亿美元的最大规模全球再分配计划案例加以研究——这些钱本来可用于其他许多事情。花在普什图语翻译身上、道路工程上以及作为举办人权讲座的男女平等活动人士工资的钱,原本可以用于加强美国南部边境的工事,解决阿片类药物危机,为帮助全球各地的基础设施和银行项目的数百万美国人提供就业岗位。
在某种程度上,少数共和党人或许挽救了美国,使之摆脱了一个更漫长的泥潭。在有些情况下,审慎的务实做法是减少损失,并搞清楚世界上的哪些地区值得投资。在1842年之后,英国在阿富汗的战略是采用惩罚性威慑,支持维护残暴秩序的当权派地方军阀,并在这种做法失败时转而采取长期的惩罚性战争,与典型的平定叛乱无异,这是很多军事指挥员已经忘记的东西。
美国通过废除征兵制和建立专门的全志愿兵武装部队暂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它越来越成为一种行不通的社会契约。这一点在阿富汗表现得再明显不过。
4月16日,一名男孩在阿富汗喀布尔一处墓地卖水。新华社发(拉赫马图拉·阿里扎达摄)
来源:参考消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