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转运,病人生的尊严该向何处寻?

来源:姚灏(ID:yaohaodehao)

作者:姚灏


雨中转运,病人生的尊严该向何处寻?

上个月有次值班,早晨七点,快交班了,病房里有个病人,上一秒我去给他测血糖的时候,人还好好的,可一转身,我才在办公室里坐定,办公室喇叭里就传来护士的声音:值班医生,值班医生,X床X床你赶快去看看,好像意识不清了。

我跑过去看他,只见他整个人歪斜着瘫在床上,想说话,又说不出话,我喊了喊他的名字,也只是眼睛给我眨巴了两下,完全没有言语上的回应。我觉得不对,就测了测他肌力,发现他右半边身体已经完全软掉了,然后,血压一量,180/100,瞳孔再一看,一边瞳孔已经开始有点散大。

估计是中风了,我心里想,赶忙联系科室二值和神内二值,叫我赶紧带病人去做个CT,排除脑出血,因为当时才七点,医院还没正式上班,只能去急诊楼拍CT,而急诊楼与我们住院部完全在医院里的两个不同位置,要去到那里,得推着病人的床,先坐电梯,从病房到一楼,然后再推着床,从住院部一路推到将近有一公里外的急诊大楼。

而当时情况又万分紧急,来不及联系转运师傅,所以给急诊那边打完电话,我和家属两个人就松掉推床的刹车,立马开始了这趟与时间赛跑的「长征」,——推着病人的床去急诊楼做CT。

那天早上,上海飘着大雨。

而病人瘫软在病床上,无法动弹,也无法言语,眼睛眨巴眨巴,就是不知道他想要表达什么。

没想到会下雨,没有伞,我从办公室里找到把伞,递给家属,让她路上好撑一撑,而我就一路淋过去吧,无所谓了。

可病人呢?病床自然是没有遮雨的配件的,床是在室内用的,谁会想到需要由它来做临时的遮雨棚。所以,没办法,为了给病人遮雨,临走前就从其他床位上扯了张铺床消毒用的塑料膜,盖在病人身上,从头到脚,就像人死去后遮住尸体的白布。

可风大雨大,塑料膜依旧挡不住风雨。

又是七点到八点的这个医院上班高峰,路上都是一样想赶快逃离风雨洗礼、冲进住院部大楼的医生、护士、病人、家属、师傅……疲惫的、焦虑的、不确定的、迷惘的灵魂。

我们推着沉沉的病床,上面躺着意识不清的病人,逆着人流,从住院部冲向急诊楼。床很沉,我们推得很吃力,只有在那样的刹那,我才会觉得自己从不锻炼身体果然是罪有应得。

雨下着,我从来都很讨厌下雨,更别提这种时候。

那一刻,我心里想,或许这一幕我这辈子都不会忘记了,——一天早上,大雨,我推着怀疑脑卒中的病人的床,穿过人流,从一幢楼冲向另一幢楼,病人、家属与我在雨里都已经湿透。

身边纷乱的人流,那些擦肩而过的路人的眼光(其中有我认识的同事,也有我不认识的被病痛折磨的灵魂),他们的眼光,我已经来不及去看,大雨里,我无法抬起头,我也不想去看。

只是想,在那些眼光里,或许有奇怪,或许有好笑,或许又只是觉得这一切都不过只是人世的一种荒诞罢了。

雨里,我的白大褂已经湿透,病人的被子也已经湿透,盖在病人身上的那层塑料膜,我们觉得它可以给病人遮遮雨,可是它既无法为病人遮住无情地落下来的雨,也无法为病人挽留住他的尊严。

事后我想想,这种情况肯定时有发生,那为什么不在楼与楼之间建几个空中连廊?如果楼与楼之间确实距离太远,那也该有可以遮风避雨的转运专用通道才是吧?

当在讨论死的尊严时,可有时候,我却觉得,哪怕是生的尊严或者说体面,在国内医疗场景中,都是奢侈的。

我们的医疗体系注重的仍旧只是绩效与营收,尊严能够量化吗?尊严能够创收吗?

当病人躺在八个人的大房间里的时候、当正式床位住不下,只能在拥挤的病房里硬生生地再摆下两张加床的时候、当诊室门口站满了病人,前一个病人还没看完,后面就已经挤进来好多病人向诊室里张望的时候、当急诊室里床位不够,病人只能加床摆在地上,甚至室内摆不下,只能摆到室外的时候……我不知道,病人的尊严又该向何处寻?

或许,都已经习惯了;或许,很多人并不需要;又或许,人的尊严,在只把人当工具人的社会里,根本就已经不重要了。

当然,医疗问题很复杂,个体的欲望与系统的缺口总是相互缠绕、相互维系的。

#医师报超能团##超能健康团#

免责声明:转载本文系出于传递信息之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已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和作者,如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请与小编联系进行处理。我们对所转载文中的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文章观点负责。所载内容不作为治疗依据。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09 字。

转载请注明: 雨中转运,病人生的尊严该向何处寻?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