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记者探访多家入境隔离安置宾馆,隔离人员这样说——

由 由振山 发布于 综合

在隔离安置酒店,工作人员为境外来(返)沈人员过生日。张文魁摄

“一会儿有国际航班落地,我们马上出发到机场接人”“302房间的孕妇,今儿不想吃油腻的,清淡点,一定要配个营养汤啊”“连续搬运几个小时的行李,真想把口罩摘下来大口呼吸”……连日来,记者探访沈阳多家入境隔离安置宾馆,在那里的隔离人员,被沈阳这座城市和这里的人们感动着、温暖着……
最详尽预案
首例“隔离宝宝” 顺利降生
在玛丽蒂姆隔离安置宾馆,市烟草专卖局党员志愿者杨立伟是那里的“老人儿”了,他已经驻守隔离宾馆几个月了,其间一次都没回过家,他说他不想轮换,因为每天工作很琐碎,需要有人能了解掌握每项工作、每件事和每个人的所有情况。见到记者,他兴奋地讲起“隔离宝宝”的故事:有位隔离孕妇后半夜的时候羊水破了,他们立即按照之前做好的工作预案将孕妇转运到市妇婴医院。因为准备工作细致详尽,转运很顺利,沈阳第一位“隔离宝宝”顺利降生。
产妇和“隔离宝宝”回到玛丽蒂姆酒店后,酒店为产妇提供了营养月子餐,“产妇得有人照顾啊,可是派谁去合适呢?酒店楼层管家‘姚姐’主动承担了这个工作,当起了隔离点里的‘月嫂’。”杨立伟称,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与特殊时期下,看到一个新生命的诞生,所有工作人员与志愿者都很激动,“那位产妇到现在都跟我有微信联系,总说:沈阳真好,沈阳人真暖。”
在位于铁西区的一家隔离安置宾馆,驻守在那里的党员志愿者、市审计局回达勇正在帮入住人员搬运行李,身穿防护服的他已经工作了将近4个小时。入境人员的行李特别多,每个人最少三四件,每件超大号的行李都得有100多斤,长期的搬运工作使得他的腰脱犯了,即便这样也没有耽误工作。回达勇说,他们每天都有接触到阳性病例的风险,“我们也会害怕,但我们是党员志愿者,都是各个单位挑出来的党员先锋,必须得冲上去啊。”
制定最优方案让外地家属进隔离点陪伴亲人
在棋盘山一家隔离酒店,记者见到了来自沈阳市创新与转化中心的张艳,她是这家隔离酒店的工作组组长,“通过几个月的摸索,我们更加深刻理解了工作组的职责和使命,我们不仅是大管家,也是协调员,要协调驻守在酒店的工作人员顺利完成每一项工作,照顾好隔离人员的生活起居,这就必须有一根针把这些人和这些工作穿起来,所以,我们就是这根‘针’。”
谈到几个月来的工作经历,张艳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眼泪。从最初的手忙脚乱,到目前已形成规范化的管理,他们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辛苦。记者看到酒店大堂有一幅“岗位责任流程图”,从接车就位、测温点测温、入住点接待等各个环节都有详细的工作流程和人员安排指南,“就像一个生产流水线一样,每个部门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一切都按部就班,井然有序。”
现代农业研发服务中心畜牧兽医研究所王金旭在另一家酒店和张艳做着同样的工作,“在入境隔离安置酒店,我每天得接近百个电话,嗓子一直沙哑。除了‘穿针引线’,我们还要‘拍板’很多事情,手机得24小时处于开机状态。”王金旭称,当时遇到一个最棘手的事儿,一位隔离人员带俩孩子,一个孩子两个月,一个孩子三岁,她说自己一个人带不了俩孩子,要求家里来人陪护,这该怎么办?“我们在最短的时间里帮助隔离人员联系家属,按照隔离政策商讨出最优方案:开私家车来沈、待核酸检测阴性后进入宾馆、全家人自动延长隔离时间……每一个细节的敲定都既要保障所有人的安全,又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青岛小伙被感动向沈阳企业发出多封求职信
记者在健晖君悦酒店看到,在接待大厅一封封感谢信贴满了整整一面墙,其中一位前几天刚刚解除隔离的青岛小伙这样写道:“在沈阳隔离的这些日子,感受到了沈阳人对疫情工作的高度负责和认真态度,更感受到了来自沈阳人的温暖,在隔离的日子里,我向沈阳的多家企业发出了求职邮件,我希望留在沈阳这座城市,因为我爱上了这里。”
酒店负责人卢荻看着这一面墙的感谢信和锦旗很感慨地说:“成为定点入境隔离安置宾馆,需要担当和勇气,记得接到这个任务时,我们只用了几分钟便做出回复。”卢荻说,话说起来轻松,做起来并不容易,酒店要按照隔离防疫标准进行布置,人员召回、酒店布置等各项工作都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就位,“我们要将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要用最暖心的服务迎接他们回家。酒店参与服务的人员50余人至今无一人掉队,最初让他们回到酒店工作也没人谈条件,大家都说:这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情。”
在玛丽蒂姆酒店,负责人王明杨说,强烈的责任感让他们责无旁贷地接受这个任务,目前累计接待33批次4784人。“我们在每个楼层设置一位贴心管家,保证每个区域都有管家负责入住人员的生活起居。”王明杨称,经过长途飞行后,隔离人员最想的就是快速进入房间休息,为此他们将酒店行李员纳入机场行李组,以便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行李整理好装车,“我们做了下对比,以前从下飞机到入住得3个小时40分钟,现在提速到2个半小时,大大减少了隔离人员等候的焦躁感。所有的改变和改进,就是让他们感到温暖。”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 樊华

(编辑:赵红梅)

【来源:中国沈阳】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