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丨亚裔仇视愈演愈烈,也是“政治性祸水转嫁”的恶果

如果不能找到这种直指北美亚裔针对性仇恨的根源,再多抗议、宣泄,或许也无法还北美亚裔一份应得的安全感。

据媒体报道,当地时间3月20、21日,美国和加拿大多座重要城市举行了多族裔、各界人士参加的,呼吁结束针对亚裔美国人、加拿大人仇恨和暴力犯罪的抗议和守夜等活动。

这次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直接导火索是近期发生在美国的一系列针对亚裔暴力犯罪行为,其中尤为突出的,是当地时间3月16日导致8人死亡(其中6人为亚裔女性)的亚特兰大地区系列按摩店枪击案,以及3月17日,75岁华裔老妇在美国旧金山市场街遭针对性袭击后被迫持棍反击的案例。

美国加州大学仇恨与极端主义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美国主要城市针对亚裔的仇恨犯罪增加了150%。加拿大媒体也曾报道,新冠肺炎疫情衍生出许多种族歧视问题。温哥华警察局表示,针对亚裔社区的仇恨犯罪(无论是华裔、韩裔还是日裔)的报告增加了600%。

评论丨亚裔仇视愈演愈烈,也是“政治性祸水转嫁”的恶果

可以负责任地说,此次北美亚裔社区如此集中地抗议、倾诉,是被密集针对性伤害后,愤怒积累到“过临界”后的自然反应,是忍无可忍后的集中爆发。

追根溯源、纲举目张,如果不能找到这种直指北美亚裔针对性仇恨的根源,再多抗议、宣泄,或许也无法还北美亚裔一份应得的安全感。那么,什么才是针对性仇恨亚裔的根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针对亚裔的暴力犯罪,其实只是更大、更深厚、更隐蔽的,系统性针对亚裔仇恨、区别对待和“冷暴力”的冰山一角——

早在北美大开发的所谓“金山时代”,美国、加拿大各级行政、立法机构就系统性、针对性地推出过一系列限制性政策和法令。以华人为例,美国和加拿大都先后在全国范围推行过长时间的《排华法案》,华人不能入籍、不能就读公立学校、不能和当地人通婚、华裔女眷也不得入境、落户的华裔男性要被迫缴纳“人头税”;一些州/省、市镇则推出了更严苛、更露骨的地方法规,如当地企业不得雇佣华裔、当地居民不得向华裔出租房产等……

这些系统性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直到二战后才逐步被废除,而美、加各级政府及立法机构正式道歉,则等到21世纪开始后多年。至于各种形式针对亚裔的“潜规则”和“玻璃天花板”,实际上至今也未曾真正消失。

如果说,历史积累的问题,解决起来需要一段时间、一个过程,那么今天的人们即便不能主动参与消弭针对性仇恨、歧视的进程,至少也绝不应站在其对立面,甚至充当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的推手。但在现实中,近年来一些美、加政要、名人,却恰恰扮演了这种角色。

近年来,随着亚洲经济体的崛起和北美产业结构的改变,美国、加拿大一些地区出现了制造业外流、就业机会减少的状况,一些政治团体、个人便利用当地部分民众对此的怨气,将矛头直指亚洲国家以及来自这些国家的亚裔,力图提振自己的支持率和选情。这种行径,已在作为典型移民社会的北美,埋下了族裔隔阂的危险火种。而在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美国一些政要为转嫁不满,掩饰和推卸自己防疫不力的责任,借族裔仇恨刺激选情、增大当选概率,将引发和扩散疫情的污水泼向亚洲国家和亚裔……

从亚特兰大系列枪案可知,“政治性祸水转嫁”的恶果,并未因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投票日的过去而告一段落。族裔仇恨的种子一旦种下,遇到适宜水土,就会随时发芽开花。

近日,笔者小儿子在加拿大温哥华地区小学里,和两位韩裔同学一起,遭受到其他同学“亚裔传播新冠”的族裔针对性语言暴力,这种针对性歧视范围之广、危害之深,由此可见一斑。

仅仅针对个别突发性、偶发性暴力犯罪发出不平之鸣,远不足以从根本上解决北美系统性、常态化歧视,尤其是“软歧视”“冷暴力”,后者是“纲”,前者只是“目”。

亚特兰大系列枪案发生后,美国联邦、地方政府和部分议员、官员、政客相继作出“团结起来反仇恨”的表态,也作出了“为亚裔受害者降半旗”等姿态,这当然能解决一些现实问题。但也要看到,这些姿态、语言背后,是真正意在推动族裔团结、反对种族主义?

或许,迫于仇恨性暴力犯罪所带来的影响,美国、加拿大有关部门会在短时间内作出“姿态性动作”,甚至推出个别行政命令或法案,安抚愤怒的北美亚裔们。但这只是治标不是治本;只是“张目”不是“举纲”。正所谓,破山中贼不易,破心中贼更难。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陶短房

编辑 汪垠涛

红星评论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1754 字。

转载请注明: 评论丨亚裔仇视愈演愈烈,也是“政治性祸水转嫁”的恶果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