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畏难情绪”成为年轻干部标签
在基层调研走访中,听到不少老基层、老干部谈论年轻干部,提到一个高频词,“畏难情绪”。意思说,个别年轻干部面对脱贫攻坚、防汛抗洪、疫情防控、人居环境整治等重难点工作,往往畏手畏脚、缺乏信心,容易滋生恐惧心理和胆怯情绪。当然,这里面有年轻干部本领不足、能力恐慌的原因,也有对未知工作的天然“盲感”,由此产生“陌生化效应”,导致对急难险重工作存在莫名的焦虑和畏惧。
可以说,年轻干部的“畏难情绪”,不一定是主观上的不敢担当、不愿作为、不想干事,更多是客观上的经验不足、历练不多、本领不高,缺少工作经验和本领能力的加持与赋能,导致对中心大局工作因“未知”和不确定性,衍生一系列的急躁和焦虑、担心与后怕。这点,其实无可厚非,也容易理解。人的成长有其客观规律,干部成长同样需要一定时间和历练。俗话说,“人在世上磨,刀在石上磨”。唯有经历风雨的锤炼、实践的考验,多压重担子、才能披肝沥胆。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宵战风雨。干部成才一靠努力,二靠组织培养,不乏少数年轻干部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缺少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历,加上新时代下,乡村基层工作标准更高、要求更严、任务更重,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意愿更加急切。这要求年轻干部亟需快速投入到重点任务和中心大局中,竭力祛除恐惧心理和畏难情绪。一方面自己才是自己的英雄,要激发内心对战胜困难、迎接挑战的勇毅,多些自我鼓劲、自我砥砺,保持敢于炼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基层党组织要善于引导年轻干部进入吃劲岗位进行锻炼,尤其在日常分工注重方式方法、合理搭配,涵养年轻干部循序渐进、攻坚克难的工作状态,确保能够日拱一卒、沉淀厚积、升华质变。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平坦大道练不出胆色,唯有波折曲路才能修炼本领。事实上,日常中存在少数年轻干部习惯了节奏缓慢、内容重复、简单循环的工作,固守“一亩三分地”,在工作惯性下滋生“自我重复的闭环”,导致在重复工作中出现“温水青蛙”效应,不愿意走出去接受新的任务、新的挑战。诸如,喜欢坐在办公室写材料、填表格等文字工作,干群众工作、深入基层一线,便眉头一皱、心有不适、畏葸不前、踟蹰徘徊。凡此类似,消磨了激情、泯灭了意志,一旦遇上新矛盾、重担子,就会坍圮、松垮、丧失底气。
事不避难者进,志不求易者成。有人做过实验,一只蚱蜢不断被降低高度,结果只会爬行,永远跳不起来。畏难情绪,最大的畏是自我的设定和认知,被无形的压力“盖帽”和设置能力“天花板”。给年轻干部“练练胆”,首先就得相信年轻干部、支持年轻干部,让其挑重担、揽重活,保持进取心和拼搏劲,时刻能够准备冲锋陷阵、闯关夺隘,以在状态的精气神,不让实干担当掉线,面对风雨重担和惊涛骇浪,才能心平气和、闲庭信步、会当击水、自信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