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榜单来看,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别是上海市、亳州市、甘南藏族自治州、许昌市、鄂州市、崇左市、柳州市、宿州市、来宾市以及芜湖市。
这其中,除了上海市是妥妥的超一线城市之外,其余城市基本上都是二三线城市,这和我们的传统认知其实是有很大的不同。
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新能源车型一般都是在限号或者限牌城市中有着比较出色的销量,但这其中基本上只有上海市符合要求,笔者查询了其余城市之后基本上都没有发现严格的限号或者限牌政策。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国内消费者的购车观念其实已经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新能源车被接受的程度已经越来越高,新能源乘用车的私人消费市场已经开始从限购城市扩大到一线甚至二三线城市,在上述城市中甚至成为了主流选择。
那么,为何消费者对于新能源车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了呢?在笔者看来无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新能源在后期用车成本上确实有明显的优势,随着油价不断走高,燃油车的后期用车成本也在不断提升当中,尤其是在相对堵车的市区使用环境中,笔者不少朋友已经开始抱怨每公里的燃油成本高达1元左右了。
而且新能源车就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在有条件安装充电桩的情况下,每公里的用车成本几乎只有几分钱。
另一方面,新能源车由于电池成本比较高,所以价格方面相比同级别的燃油车一般要高不少,但由于新能源车在购置税方面能够享受减免政策,所以最终落地价方面和同级别的燃油车差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通过后期用车成本是完全能够弥补前期购车差价的。
以国内新能源车企中最具代表性的比亚迪为例,在5月份比亚迪共销售了114183辆乘用车,其中插混DM系列车型的销量为60834辆,纯电动EV车型的销量则达到了53349辆。
通过比亚迪的销量我们不难看出,消费者对于没有续航焦虑症的插混DM系列车型接受程度更高,因为国内大部分家庭都只有一辆车,而且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条件安装充电桩的,所以他们在购车时必须要考虑到无法充电或者跑长途时的需求,此时可油可电的比亚迪DM-i系列车型就很有竞争力了;短途用电,长途烧油,而且燃油经济性表现也比较出色,秦PLUS DM-i的实测油耗基本上只有4.5L/100km左右,相比以混动技术著称的日系车来讲也不落于下风。
而比亚迪的纯电动EV车型得益于刀片电池的加持,在安全性方面是有保障的,而且汉EV、海豚、元PLUS等车型的定位都是非常精准的,空间大、配置足,价格也相对厚道,完全能够满足有充电条件家庭的需求,所以整体销量方面相比插混车型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而除了国内市场之外,比亚迪在海外市场同样是动作频频,元PLUS已经出口到了澳洲市场,在当地颇受好评、唐EV在挪威市场同样处于热销当中,元Pro EV也开始远销拉美市场。
这意味着,从国内到海外,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都是在不断提升当中的;而且比亚迪作为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领导者,已经赢得了海内外消费者的广泛认同。
而随着汉DM-i、汉DM-p以及海豹等明星车型相继上市/预售,比亚迪的技术实力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尤其是DM-p系列车型在DM-i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在保证燃油经济性的同时也兼顾了高性能的需求,比亚迪汉DM-p 3.7秒破百的加速能力放在30万价位已经属于非常拔尖的成绩了,而且亏电油耗也不过是5.2L/100km,表现堪称优秀。
另一方面,基于e平台3.0打造的比亚迪海豹首发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将电池上盖与车身地板进一步合二为一,让动力电池系统兼顾了能量体以及机构件的作用,简化了车身结构和生产工艺,不仅能提高空间表现,也能进一步提高车身强度,而且还有后驱、前双叉臂+后五连杆悬架组合等技术,堪称e平台3.0集大成者,在扭转刚度和动态响应方面都有着比较出色的表现,可以看作是Model 3的有力竞争对手。
随着新能源车型技术实力不断提升,而且短期内油价大幅下调无望,相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新能源车型的渗透率将更加广泛,这也让笔者更加看好比亚迪未来的表现,今年自主品牌乘用车销冠应该已经志在必得了,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