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邵菲
编辑:刘一之
定稿:苏子后
忠厚、善良是我国传统美德,不少父母从小就这样教导给孩子,但是真当孩子如父母教导这般成长,待他们长大时,多数父母却后悔了。
本文配图均源网络,图文均无关
乐乐是一个4岁的小男孩,从小被妈妈教导要善良,懂事,平时和小朋友相处要让着别人,懂事的乐乐也都是如妈妈教导般做的,一直是“别人家”孩子的存在。
乐乐妈看着孩子这么懂事,内心也欣慰不已,但一次事故,让她深深怀疑自己:教孩子善良、单纯,是不是做错了。
一天,乐乐在幼儿园和同学因为玩具的事情起了冲突,本来是同学抢了乐乐的玩具一直不还,导致乐乐情急之下动手打了人,但是后来在老师和家长的面前,这位同学却说是乐乐抢了自己的玩具还打了自己.
而乐乐只会在旁边说:“不是这样的,他骗人.......”,但始终支支吾吾地说不清具体情况,最后,乐乐妈没办法,只能赔礼道歉,了结这件事。
过后,乐乐妈从孩子口中了解了事情的全部经过,问孩子为什么当时不说清楚,不料乐乐却说:“你一直教我让着别的小朋友,所以我不知道告状,而且我担心说出是他抢了我的玩具之后,他就变成了坏孩子。”
看着这么“傻白甜”的儿子,乐乐妈内心真的是五味杂陈。
孩子这几种性格看似懂事,实则长大后易吃亏1、温顺乖巧,不喜欢狡辩
这类孩子在成长的初期会让父母省心不少,从不会主动惹麻烦,在被父母教育的时候,也不会顶嘴狡辩,但是,这种乖巧、隐忍所带来的“委屈”,会逐渐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
一味的隐忍,往往只会导致两种结果:不善表达内心的真实想法,吃哑巴亏,或者终有一天会迎来爆发,不会合理管理情绪。
无论是哪一种,在孩子走向社会只会一味忍让,不利于他们的人际交往。
2、追求完美,在意别人的评价
父母都喜欢有上进心的孩子,日常也会给他们灌输“追求完美”的思想,以激励他们进取心,但是“物极必反”,当这种思想深深印刻在孩子心中,太过追求完美的时候,很可能会导致他们内心变得敏感脆弱,过度在意别人的评价,当受到表扬时非常开心,但受到指责时又异常沮丧,极容易受打击变得不自信。
因此,父母在教导孩子追求完美的时候,也需要注重其自信心的培养,避免成为别人评价的奴隶,活出自己的风采。
3、为人和善,是一个老好人
“你是哥哥/姐姐,要让着别人”,这是不少孩子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一句话。
其实,父母的本意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善良,乐于助人的人,但在一味的谦让并非美德,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忘记自己喜欢、想要的是什么,从而失去自我意识,一味的迎合他们,成为一个老好人,甚至是养成“讨好型人格”。
这类孩子往往会为了让他人开心,而委屈自己,只能默默地吃哑巴亏,对健全人格和身心的发展极为不利。
由此可见,上述三种“乖巧”性格的孩子,最终都可能陷入同一个局面——不自信,而这种性格缺陷,往往会将他们推入深渊,因此,父母一定要从小注重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做好三步,每一位父母都能教出自信孩子1、满足孩子的情感需求
孩子的心思简单,他们所有的认知都是从眼中最大的权威——父母那里获得的,由此,情感需求也是源于父母,从而获得了安全感和认同感。
从小情感就被父母适当满足的孩子,往往能更加自信,而没法及时满足,甚至是被忽视的孩子,很可能会对自我产生怀疑,从而变得自卑。
2、乐于赞扬孩子
孩子的自信心,其实是在父母的一声声表扬、肯定中建立起来的,从小被父母赞扬长大的孩子,内心的自我认同感更足,觉得自己的价值被认可,于是自信心不断地萌芽生长。
而那些从小就被父母一味贬低的孩子,他们的自信心会被父母打击得破碎,从而变得自卑。
3、不体罚孩子
虽然教育孩子要奖惩分明,但是严禁体罚孩子,易对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进入导致弱小的自己,面对强大的人下意识的产生恐惧感,从而变得极度敏感、自卑。
因此,想要守护好孩子的自信心,即便孩子犯了再大的错,父母最好能“动口不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