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立的雪山见不到一丝绿色,陡峭的岩壁不时有碎石坠落,湍急的河流泛着阵阵寒意……5月底,新疆军区某部干部白永亮在经历了一路颠簸后,终于如愿回到了海拔5000多米的驻训点。
故事还得从今年5月13日说起。那天,白永亮随队前往驻训点。军车在喀喇昆仑高原蜿蜒前行,随着海拔逐渐升高,白永亮高原反应也越来越强烈。在即将到达驻训点时,他病倒了。军医初步诊断为脑水肿,白永亮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身体刚恢复,白永亮就一再申请,要求回到喀喇昆仑之巅参加驻训。
出发这天,他紧握右拳,跟又一批上高原的战友一起在党旗下庄严许诺:“做一棵扎根边防、蓬勃向上的小白杨。战位在哪里,我就铆在哪里。”
他们口中的“小白杨”,源自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小白杨》。然而,今天官兵心中的“小白杨”,已经远远超出了歌曲本身。与“小白杨”有关的故事,正在万里北疆不断延伸。
一
“一棵呀小白杨,长在哨所旁,根儿深干儿壮,守望着北疆……”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如碎金般洒在巴尔鲁克雪山之上,婉转动人的旋律,便从塔斯提哨所传来。
1984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军旅歌唱家阎维文演唱了歌曲《小白杨》。歌声飘过数十年,《小白杨》依然传唱不衰。这首歌曲打动人心的,不仅是高远的意境、悠扬的旋律,还有歌曲背后的故事——
1982年春天,哨所的锡伯族战士程富胜回乡探亲,向家人讲述了哨所的恶劣环境。归队时,母亲送给他10棵白杨树苗,希望能给哨所添些绿意。见到这份礼物,战友们甭提有多兴奋,对小树苗更是用心呵护:土壤不行,他们从10多公里外,一拨接一拨地搬运土壤;水源缺乏,他们沿着磕磕绊绊的山道,一桶又一桶把布尔干河水担回连队……尽管大家精心照料,可因为环境恶劣、干旱缺水等原因,9棵树苗相继枯死,只有离哨所最近的一棵小树苗顽强地活了下来,陪伴着哨所官兵守卫着北疆边防。
第二年,原总政歌舞团的艺术家到塔城采风,词作家梁上泉得知小白杨的故事后激动不已,连夜创作出《小白杨》歌词。没多久,这首歌词发表在《解放军歌曲》上,作曲家士心看到后深受感动,下了一番功夫为其谱曲。曲子既饱含热血军人的阳刚之气,又诉说着对家乡亲人的眷恋之情,刚柔相济、韵律活泼,拨动了边防战士的心弦。
翌年春晚后,《小白杨》这首军歌一夜间走进千家万户、座座军营。塔斯提哨所因此出名,“小白杨哨所”成了它标志性的名字。
历经30多年风雨变迁,当年的小白杨已枝繁叶茂,长成了参天大树。在哨所服役17年的老班长程富胜,也早已复员返乡。但这棵小白杨,已成为代代边防官兵的“精神图腾”。以“扎根边防、蓬勃向上”为核心的“小白杨精神”,和“喀喇昆仑精神”“国门卫士精神”等多种精神一道,共同构成了新疆军区部队官兵守疆兴疆、强边固防的“精神密码”。
士官杨恒基第一次来到连队时,发现每天陪伴他的,除了漫天风沙,就是孤独寂寞。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心理上的落差,曾让他一度情绪低落。后来,连队官兵以苦为乐、执着戍边的情怀,让杨恒基渐渐找到了当兵的价值与意义。去年,杨恒基面临退伍。临别时,他请求带走一把小白杨树下的泥土。他说:“不论走到哪里,我都不会忘记小白杨,不会忘记我是小白杨精神的传人!”
二
“在98抗洪的大堤上,在抗击非典的小汤山,在汶川、玉树地震的重灾区,在远离祖国大陆的西沙群岛,在京郊的阅兵村……我都唱过《小白杨》。我想让更多战友了解小白杨的故事、了解小白杨精神。”来过哨所3次的阎维文曾回忆说,《小白杨》这首歌见证了人民军队经历的很多重大事件。
训练间隙、巡逻归来、来新兵了、送老兵了……与那些历史性的时刻不同,对于边防军人而言,《小白杨》那动人的旋律,见证的是他们戍边守防岁月中无数的平凡时刻。
从塔斯提边防连沿着边境线一直向南,在海拔4000多米的瓦罕走廊前沿,是自然环境更为恶劣的克克吐鲁克边防连。这里寸草不生,四季风雪交加,氧气含量只有平原的一半。虽然距离小白杨哨所很远,但这里的官兵同样爱唱《小白杨》这支歌,同样让“扎根边防、蓬勃向上”的“小白杨精神”深深融入自己的血脉。
结束一天的巡逻,连队干部正在会议室里组织骨干研究明天的军马骑乘训练。虽然上级配发了全地形巡逻车,但因为部分巡逻点位地势险峻,巡逻车也无法通行,他们依然没有丢下军马骑乘技术。官兵说,“今日戍边守防,仅凭吃苦耐劳、牺牲奉献精神并不足以守全国土,还必须练就过硬的本领。”
一位从内地城市来到新疆军区某旅当兵的战士在笔记本上写道:“边防官兵之所以伟大,不光是因为守防条件艰苦,更因为大家处在如此艰苦恶劣的环境中,依然积极进取、奋发向上,让边防固若金汤,让人民安享和平……”
战士们朴实无华的话语,不正是“小白杨精神”最好的诠释吗?
三
时代发展日新月异,但总有些事物历久弥新。仰望边关,一代代守防官兵用青春热血凝结成的精神丰碑,在时间的长河中熠熠生辉。“小白杨精神”以它神奇的魅力感召着众多有志儿女。雪域高原、万里边关持续上演着感人的戍边故事——
某团九连列兵贺龙,曾在原南京军区某旅服役。2017年,由于单位调整改革,贺龙告别了部队。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看到了边防官兵宁舍生命不辱使命在生命禁区巡逻的视频,心底泛起了涟漪。去年,他再次应征入伍,执意选择西北边关,来到地处偏远的新疆军区某合成团服役。重回军旅,贺龙决心在边疆热土干出一番成绩。无论是学习教育,还是备战训练,他都像个嗷嗷叫的“小老虎”奋勇争先,不仅成为了一名 “新兵教头”,还在比武中屡屡打破训练纪录。
清华学子李高杰矢志边关,在校期间申请转为国防生。毕业分配时,他毅然选择西北边疆,成长为“进藏先遣英雄连”第25任连长;南开大学哲学系毕业生王雪振,逐梦喀喇昆仑,多次赴“生命禁区”执行演训任务,因带出过硬连队荣立二等功……
巾帼不让须眉。那年,14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女大学生参军来到某边防团。结束新训生活后,她们齐刷刷打起背包,奔赴海拔3500多米的雪域高原书写青春芳华,成为帕米尔高原首批戍边女兵。
去年5月,由陆军机关和人民网联合开展的“祖国在我心中”界碑描红活动启动仪式,在小白杨哨所举办。在界碑上深情描下了“中国”二字后,带队领导感慨地说,万里边防线上,无论走到哪里,总能看到边防官兵牺牲奉献的身影,总能听到边关将士不懈奋斗的故事,一棵棵小白杨正在茁壮成长。
越是条件艰苦越要迎风挺立。在西北军营的每一个战位上、每一座界碑旁,无数棵“小白杨”正努力扎根、向上拔节,共同构成了新疆军区官兵戍守边关、建功军营的生动画面。在艰苦卓绝的戍边岁月里,肩负艰巨任务的边防官兵始终坚信:青春献给边关,我们无怨无悔;虽然这里离首都很远,但我们的心与祖国贴得很近……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黄宗兴 钞飞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