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从参建援港医院到助力“工业上楼”,“土木女孩”吕梦圆的工地成长记

由 舒培荣 发布于 综合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程远州

近日,纪录电影《不孤岛》全国上映,影片记录了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及落马洲方舱设施建设过程中普通人的感人故事,见证了内地与香港的守望相助,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温度和建设奇迹。

在万千建设者中,来自中建二局二公司的“90后”女博士吕梦圆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在项目上,吕梦圆面对的是忙碌一天后再排两个小时队才可以洗到的冷水澡,是连着下了几天雨走路没过小腿的污泥塘,是经过连日的太阳暴晒后蜕皮的耳后、黝黑的皮肤,是现场黄土满天、机器嗡嗡、桩基轰鸣。

勇担急难险重,高效推进超大型污水处理集群建设

生活还可以将就,但工程建设容不得半点马虎。吕梦圆负责的片区是当时工地上的超危大工程,基坑长72米、宽42米、深度超过7米,长宽比标准泳池还大、还深,并埋入37个罐体,这么大的污水处理集群在国际上都是少有。

在项目建设初期,吕梦圆便遇到了“拦路虎”,由于项目提供的地质勘查报告是英文版,将专业名词汉译成为吕梦圆攻坚的首要任务。为了攻克项目技术难点,她加班加点,伏案工作30个小时,从263页的地质勘查报告中快速、准确翻译项目建设所需的地质勘查报告资料,与时间赛跑,抢下既定工期“每一秒”。最终,吕梦圆与团队共同攻坚,仅13天在如“豆腐”般的地质上高质、高效完成国际鲜有的超大型污水处理集群重要节点。

在二期污水处理集群(方舱医院区域)及相关附属工程中,吕梦圆转任执行经理,由技术口转到施工口,肩上的任务更重了。

比一期容量大近1.5倍的二期污水处理集群,开挖的难度也更大。位于项目最偏远的东南角,距离唯一物资进出口的钢板桥超3公里,对施工组织造成巨大困难。吕梦圆挂图作战,在攻坚施工任务中出实招求实效,实现整体工期较原计划整整提前了5天。

建设“工业上楼”项目,开辟工程建设“新赛道”

援港结束后,吕梦圆奋战在工程设计建设的幕后,担任公司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负责公司在施项目的设计创效和绿色建造等相关工作。其中,就有全国首个“工业上楼”示范项目——南山智造(红花岭基地)城市更新项目。

2022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超4.5万亿元,增加值超1.1万亿元,实现全国城市的“双第一”,连续两年位列先进制造业百强市首位。喜人的成绩背后,深圳的土地承载能力早已捉襟见肘。受制于全市土地面积,对“寸土寸金”的深圳来说,产业空间成为了制造业最紧缺的家当。

“工业上楼”这一模式为用地难问题提供了解决路径。红花岭项目有着5栋共16层厂房,单栋高度近90米,高达6.6的容积率意味着27万平方米的老旧厂房经改造后,将摇身一变成为可以提供70.6万平方米高端制造类工业厂房。“立体工厂 多维折叠”的设计理念使得大力发展和节约利用这对突出矛盾正在得到缓解。

为满足不同企业需求,吕梦圆与团队做好前期业态规划和定向调研,加强产业提前对接,根据拟引进企业生产工艺需求精准定制交付高标准厂房空间,为入驻企业精心打造“私人定制”,通过分析不同企业对空间及货运的需求,从“货运流线组织”“层数”“层高”“荷载”“柱网”“垂直交通”“吊装口”“设备平台”“减振隔振”等九个方面进行定制化设计,更加贴合业主需求。与此同时,项目团队通过调研设计将厂房中心二层慢行步道通向红花岭山体,将生产园区、生活居住、公共配套及生态公园有机地融为一体,打造了“三生共融”的优质生产空间范本。

青年既是追梦者,也是圆梦人。吕梦圆用实际行动谱写出一曲奋斗者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