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寡民,使民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有的国家不希望领土太大,秉承着小国寡民的发展理念;而有的国家则一直在扩张自己的领土。比如现在的俄罗斯,它是世界第一大国,自从沙俄时期就开始了开疆拓土之路。
(一)、错综复杂,"游子回家"如今的俄罗斯身陷重重制裁之中,它也出台了一系列的反制措施,可以说俄罗斯与西方的关系现在十分微妙。这其中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六年以前的"克里米亚事件",下面就为大家讲述一下这个地方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438年克里米亚就建立了博斯普鲁斯王国,在公元前15年,它又成了罗马帝国的领土。进入中世纪以后,直到1237年被蒙古人占据。
拔都汗的弟弟秃花帖木儿是整个蒙古帝国对克里米亚地区的最早实际管理者。当蒙古逐步的没落,奥斯曼帝国拔地而起,克里米亚汗国也成了其附属国。
公元1700年崛起的沙俄迫使奥斯曼土耳其放弃了克里米亚,自己接手过来,又于83年以后修订法案正式将其并入领土。在1954年苏联的最高领导人将克里米亚当成礼物,送给了乌克兰,这一送就是半个多世纪。
自从苏联开始解体之时,俄罗斯联邦就认为既然自己已经与乌克兰不再是一家,那就应该强势收回克里米亚。在那里生活着六成以上的俄罗斯人,他们无时无刻的不想念着家乡。
在六年以前,乌克兰的总统亚努科维奇拒绝在与欧盟的经济协定上签字,这一下就引燃了国内的火药桶。
上街反对亚努科维奇的人越来越多,抗议持续升级不断的有平民百姓在示威中受伤或者遭到逮捕。一直想要收回克里米亚的俄罗斯,马上派出了黑海舰队借口以"维护和平",进驻克里米亚的重要城市。
北约以及西方的领导人,指责普京这是公然的"吞并",而普京则不满意这个标签,他认为这是"收复"。
乌克兰当局迫于压力,承认了克里米亚独立共和国的地位。在俄方的干预下,克里米亚境内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亲俄游行。
此时普京站出来表态称:"让克里米亚进行公投,如果大多数人同意划入俄罗斯,那我们就收回;若大多数人不同意,我们就让它继续留在乌克兰"。
普京可以说是不打无准备之仗,因为他的军队早早的就进驻了克里米亚。那里的俄罗斯族本来就占多数,同时又有军队施压,可以说普京是胜券在握。
六年前的3月6日,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议会投票结果新鲜出炉,有78名议员选择了支持并入俄罗斯联邦,另有8人决定弃权而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这背后究竟有没有俄方势力的参与,已经不言而喻。
不论是"吞并"也好,"收复"也罢,在享受领土面积再度扩张带来的利好同时,也为俄罗斯当局带来了不小的危机。看待克里米亚问题应当分成两个方面,首先是好的一面。
俄罗斯顺应了本国人民的意愿,将赫鲁晓夫曾经送出去的土地重新收回,俄联邦再添一新成员。同时也能够增加当局的税收和人口。
但是西方各国以及联合国对俄罗斯的批评声音,从来就没有断过。明眼人都知道克里米亚的公投不具备公平和公正性,因此在公投结束以后联合国就发表声明称"联合国拒绝承认这一公投,同时支持乌克兰在其国际边界内维护主权完整"。
同时,克里米亚危机其实是乌克兰国内"亲欧派"与"亲俄派"冲突演变而来的。因此,西方社会定当是不遗余力的支持乌克兰,制裁俄罗斯。
再者,俄罗斯公然干预克里米亚公投,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当克里米亚危机爆发以后,西方国家的谴责和制裁就从未间断过。
在联合国口头行动的同时,北约的秘书长也不甘示弱,在同年就宣布俄罗斯的做法公然违反了国际法。而俄罗斯所加入的"八国集团"也当即宣布冻结俄罗斯的会员国身份,同时终止与其一切贸易。
欧盟也加入了口诛笔伐俄罗斯的队伍,其外交事务主管凯瑟琳就说:"希望各方都能充分的尊重乌克兰,尊重国际法。任何违法行为,都是不可接受的"。
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还与俄总统普京通了电话,他说:"希望你们能够从克里米亚撤军"。然而这番话在强硬的普京面前,显得有些苍白无力。所以美国开始主导暂停G8索契峰会的筹备事宜,并积极的与北约成员国商讨制裁俄罗斯事宜。
既然美国都表态了,英国自然也不能落后。它在口头谴责的同时,还准备抵制索契冬奥会而爱德华王子也取消了前往索契残奥会的行程。一时之间,俄罗斯可谓"墙倒众人推"。
除了上述几个组织和国家公开反对俄罗斯外,就连瑞典这样的中立国都坐不住了。此外新西兰,保加利亚,捷克还有丹麦以及爱沙尼亚,芬兰,法国还有波兰等都加入了谴责的队伍。加拿大一句话没说,直接把驻俄罗斯大使给召回了。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是什么态度呢?答案是保持中立,尽管俄罗斯多次希望中国出面支持,但这个节骨眼谁为俄国发声就是摆明了往枪口上撞。
再者它的确违反了国际法,再者俄罗斯侵占了中国近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到今天才还了二百多平方公里,九牛一毛。
它们除了谴责以外,对俄罗斯的经济封锁那是不可避免的。自六年前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俄国的经济就持续走低。不论是石油还是天然气,出口的数量明显变少,而且价格明显下降(如果再不降价,就没人买了)。
据"彭博经济"报道,俄罗斯经济总量明显下降,最起码亏损了一千七百亿美元。
"有得就有失",俄罗斯在得到克里米亚的同时失去了很多很多。首先,在国际上失去了立足的余地,在刚开始的那段时间几乎成了"全球公敌",当然这些俄罗斯并不在乎。
其次,世界各国在经济上孤立俄罗斯,使其独木难支,不论是乌克兰还是白俄罗斯都"落井下石"般的开始慢慢疏远与俄罗斯的关系;从克里米亚归属俄罗斯以后,每个国家在每年都会就此问题对其进行一波又一波的制裁,导致俄国有些喘不过气。
今年俄罗斯的最新民调显示,国内超过八成的民众认为克里米亚危机并未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他们普遍都赞同普京的决定。
当然,也有理由怀疑"全俄舆情"这份民调的真实性。那么,普京通过武装入驻克里米亚,冒天下之大不韪,将其"收回"俄罗斯版图,究竟值不值?这是历史贡献还是战略失误?
答案是就短期来看,可能会得不偿失;但从长远来看,是利大于弊的。首先,俄罗斯要借此机会来重新树立自己在东欧的威望。在近年来随着欧盟的影响逐渐东移,使得原先很多跟着俄罗斯的"小弟",都纷纷倒戈。
因此,俄罗斯需要拿乌克兰开刀,给其他国家提醒。同时,也让那些"前小弟"们看到,不听话的结果就是乌克兰这样,颇有"杀鸡儆猴"之意。
而且,欧美国家除了谴责与制裁,对俄罗斯毫无办法。就算俄军出兵乌克兰,想必那些欧美国家也不会出动军队支援。
其次,克里米亚对俄罗斯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当年克里米亚危机突发,其实就是亲俄派与亲欧派之间的较量,而亲俄派明显处于弱势,亲欧派还把总统都赶走了。
照这个态势发展下去,乌克兰肯定会以各种借口拒绝再将克里米亚港口租借给俄罗斯。而那是俄罗斯是黑海舰队唯一的出海口,如果没有了俄罗斯驻"乌克兰克里米亚军事基地",黑海舰队就成了"内海舰队"毫无作用可言。
因此,从长远角度上讲,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很有必要。一方面是多年心血积累打造的黑海舰队,另一方面则是应对国际的围剿,普京义无反顾的选择了前者。因为它知道,黑海舰队能够得到长远发展,远比受几年制裁划算的多。
再者,俄罗斯有着丰富的油气资源,这些是欧洲国家过冬和发展工业的必备资源。尽管它们可能会舍近求远的从中东购入,但到头来还是得仰仗俄罗斯。
这几年俄罗斯大不了发展内循环经济,反正苏联留下来的老底子还在,不会将其拖垮。归根结底,如果站在俄罗斯自己的立场上考量,强势"收回"克里米亚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