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割世界“韭菜”,用了哪些手段?

  编者的话:美军不仅帮叙利亚人“收小麦”,还帮着他们“运油”。叙利亚通讯社网站7月23日再次爆料称,美国占领军将“偷来的”数十车叙利亚石油运往伊拉克。在叙利亚人看来,这是明抢,但美国政客却说这叫“有偿服务”。类似的“服务”在全球还有很多,比如建“粮食帝国”、通过产业链优势压榨他国、搞美元霸权、打贸易战等等。在当今世界,美国“收割”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财富的手段,更加“多元”和“巧妙”,但出现利益冲突时,美国从不手软。

  石油是美国“军事投资”的报酬?

  叙通社7月23日援引当地消息人士的话报道称,由35辆满载叙利亚石油的卡车组成的车队,日前通过阿尔马赫默迪亚(音)过境点前往伊拉克,该过境点是两年前美国为方便运油建立的。2015年美国在叙东北部地区驻军,自那之后便持续盗取叙石油。今年7月,叙媒至少报道了3起此类事件。有数据显示,2021年,叙石油日产量约为8.59万桶,其中7万桶被美国及其支持的叙反对派武装拿走,仅剩不到1.6万桶供给叙国内市场。

  除石油之外,美军还不断“收割”叙利亚小麦。目前,叙利亚九成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过半人口无法得到粮食保障。在这一背景下,美国明目张胆的偷盗行为引起叙官员和民众的强烈愤慨。叙石油和矿产资源部长图马斥责美国及其盟友的行为“像海盗一样”。

  

美国割世界“韭菜”,用了哪些手段?

  叙利亚东北部哈塞克省,美军士兵开车经过当地乡村的一个油田。图源:视觉中国

  对于干涉中东事务的真正目的,2019年,美国时任总统特朗普说得很明白。当时他决定从库尔德人占领的叙利亚领土上撤出美国军事力量,但计划留下数百士兵,因为“那里有石油”。据《华盛顿邮报》报道,特朗普认为,石油是美国在中东“军事投资”的报酬,美国拿得“光明正大”。

  在中东,美国看重的是石油;在美洲,美国觊觎的则是土地、农产品,甚至黄金。在建国和扩张过程中,美国从美洲印第安人以及墨西哥手中夺取土地的事实人尽皆知。《纽约时报》近期则发文,披露美国如何将海地当作“金矿”和“提款机”。该报道称,1914年,美国海军陆战队一小队成员进入海地国家银行,大摇大摆地拿走价值50万美元的黄金,“几天之内,这些黄金就进入华尔街一家银行的保险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一直是海地的主导力量,武力威胁海地解散议会,杀害当地成千上万民众,并将海地很大一部分收入转移到纽约银行家手中。

  “粮食帝国主义”给拉美带来难以承受之重

  除了直接掠夺资源,美国在拉美还推行“粮食帝国主义”,影响拉美国家的农业发展,给它们带来难以承受之重。《超级帝国主义——美国金融霸权的来源和基础》一书的作者、美国经济学家赫德森,在接受新闻网站“灰色地带”采访时说,美国通过操纵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贷款,让一些拉美国家更多地去种美国不能种植的经济作物,同时让这些国家依赖美国的粮食出口,并发展不会和美国竞争的工业。如此循环,拉美国家的农业生产结构变得更加单一,工业发展也难以取得突破。

  在这一过程中,美国通过一些私营公司掠夺拉美国家自然资源并控制其经济命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美国联合果品公司(UFC)。1899年成立的UFC在拉美巧取豪夺,将危地马拉、洪都拉斯等国变成了所谓的“香蕉共和国”——依赖香蕉等单一经济作物的发展中国家。数据显示,上世纪30年代,UFC控制了危地马拉42%的土地,不仅垄断了危地马拉香蕉的生产和出口,还控制了该国的铁路、港口等运输渠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拉美所副所长孙岩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在拉美实行的经济政策解决了自己在经济结构中的问题,但却导致拉美的农业乃至工业发展遭到限制。依赖单一的热带经济作物导致一些拉美国家无法独立发展工业。拉美本身的工业化水平就相对较低,尤其是在近30年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模式下,这种劣势更为明显。

  凭借产业链优势薅发展中国家“羊毛”

  分析人士指出,操控拉美农业只是“冰山一角”。除了在农业上剥削拉美国家,美国还利用自己在技术、资金以及产业链上的优势地位,将包括拉美国家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置于产业链底端,通过压榨这些国家的劳动力牟取暴利。

  据土耳其广播电视公司(TRT)2021年11月报道,墨西哥有6000家返销型外资工厂,其中90%位于美墨边境附近。在洪都拉斯,美企还设有数百家这样的工厂。这些工厂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低税收政策等进行生产,同时将利润送回美国或者欧洲。在整个中美洲,数十万工人在纺织厂工作。在洪都拉斯,此类工厂工人的收入仅为维持其生存所需基本收入的67%,但他们生产产品的售价则比较高。例如,一件足球衫的售价可能达到25美元,而生产它的拉美工人只能从中赚取8美分。

  2011年,“维基揭秘”网站曝光的材料更充分说明美国是如何压榨发展中国家工人的。据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媒体报道,当时海地政府将该国工人的最低工资从每小时24美分提高2.5倍,这让一些在海地设立工厂的美国服装公司很不满。之后,美国国务院向海地时任总统施加压力,迫使后者将该国的最低工资设定为每天3美元。

  美国还通过贸易协定巩固自己在贸易中的“优势地位”。TRT称,不管是墨西哥和美国签订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还是洪都拉斯和美国达成的双边投资条约,抑或是美国和中美洲国家签订的自贸协议,都旨在为美国公司提供低税收和低工资等生产优势。相较之下,当地人能从中获得的利益少之又少。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6月在第25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就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政策是比“掠夺性殖民主义”更加微妙的手段,“就像吸尘器一样从最贫困国家吸走货物,只留下残羹剩饭”。

  靠美元霸权“吸走”他国财富并转嫁危机

  能帮美国“吸走”其他国家财富的,除了产业链优势外,还有美元霸权。二战后得益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成为世界储备货币。该体系崩溃后,美元通过与石油挂钩继续保持其在金融领域的霸权地位。

  

美国割世界“韭菜”,用了哪些手段?

  资料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孙立鹏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说,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给美国带来诸多好处和优势,比如对原材料的定价权。美国从非洲、中东和亚洲购买资源,寻找廉价劳动力制造产品,然后在新兴市场国家销售价格更高的产品,以此获得更多利润。

  靠着美元霸权,美国可以几乎不受限制地印钞,并根据自己的经济周期,在“开闸放水”和“关闸断流”之间反复切换,洗劫各国外汇储备,掠夺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财富。多年来,美元霸权在拉美制造了“中等收入陷阱”,在东南亚制造了金融危机,还加深了全球贫困和不平等。由于通胀高企,美联储今年6月15日宣布加息75个基点。这一操作使资本从新兴市场国家流入美国,而这可能导致一些国家发生债务违约并让全球金融市场承压。斯里兰卡已经成为在美联储“加息风暴”中倒下的第一个发展中国家。

  发动贸易战,无差别“扫射”盟友及竞争对手

  当美国难以通过技术和产业链优势“收割”他国财富时,贸易战通常成为华盛顿的选择,而美国“枪口”所指的既有盟友,也有竞争对手。近期,为将中国排除在全球芯片供应链之外,美国计划组建 “芯片四方联盟”。韩国《韩民族日报》7月21日发文,对这一联盟进行解释,该联盟是以美国半导体原创技术、日本半导体材料零部件、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半导体制造能力构建“半导体供应链合作机制”。虽然这一机制是为遏制中国发展,是对中国贸易战的“一招”,却让人们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华盛顿向东京发起的“半导体战争”。

  

美国割世界“韭菜”,用了哪些手段?

  资料图

  当时,日本迎来半导体行业的“黄金年代”,技术和产能飞速提升,一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芯片供应方。然而这一时期的美国却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上升。在这一背景下,日本半导体行业成为美国的“眼中钉”。

  里根政府反复指责日本窃取美国知识产权、向美市场倾销商品。1982年,美国以产业间谍罪为由逮捕日立及三菱员工,指控他们涉嫌窃取IBM的技术,而事实则是美方通过钓鱼执法打压日本企业。3年后,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根据所谓“301条款”起诉日本,而这是美国对所谓“不公平贸易”的惯例报复。1987年,美国更是一手操弄了“东芝事件”,并对东芝进行一系列打压。

  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被迫签署《日美半导体保证协定》和“广场协议”等不利于东京的条约,日本半导体行业自此开始走下坡路。日本经济产业大臣萩生田光近期直言,在某种意义上,因为美国的施压,日本后来走错了路,导致经济衰退。

  除了半导体之外,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不断升温,美国对日本产品的打压从纺织品、钢铁扩大至汽车、彩电等领域,总共24次对日本挥舞起“301调查”的大棒。

  日本也不是唯一一个遭美国“黑手”的国家。从亚洲到欧洲,被美国单方面制裁的国家比比皆是。截至2019年,依据美国国内法律被美国罚款超过1亿美元的企业已经有29家,其中23家是外国企业,欧洲知名企业有15家,其中5家是法国跨国企业。

版权声明:本文源自 网络, 于,由 楠木轩 整理发布,共 3659 字。

转载请注明: 美国割世界“韭菜”,用了哪些手段? - 楠木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