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摆渡轮上的调研

由 费莫白竹 发布于 综合

作为出生在原黄浦区东昌路华东坊的原生“土著”,我在那个“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的时代,从小享受着在浦东公园恣意玩耍、在农田乡间追逐拖拉机练习长跑的欢乐。

  记得20世纪90年代,原黄浦区浦东地区的农田慢慢被成片的居民小区所代替,大量人口开始导入。1992年10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浦东新区。

  1994年仁济医院东院项目正式立项。1998年7月,在院团委工作的我接到院党委布置的一项重要任务:要为仁济医院顺利东进、战略转移浦东做好青年职工的思想工作,即了解广大团员青年的需求和实际困难,尽可能解除他们的思想顾虑。经过反复讨论商量,团委决定先开展仁济医院东移专项调研,要使广大团员青年在调研中了解浦东卫生现状倾听民意,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共谋仁济发展大业。

  记得当时许多问卷是下班后在黄浦江上的摆渡轮上完成的。

当年的浦东公园,现在的陆家嘴

  一天傍晚,延安东路浦西开往浦东的摆渡轮上,下班的人潮将一心想要找寻调研对象的我们挤到了船头。只见一位中年孕妇突然倒地,同行调研的同事毫不犹豫上前施救。等到轮渡到达浦东的时候,孕妇已经基本无恙。当得知我们来自仁济医院,孕妇徐徐站起,反反复复诉说着自己担心胎儿的安危,希望我们能陪同她摆渡到浦西的仁济医院急诊就诊。原来,她的第一胎孩子因为种种原因胎死腹中……

  调研中,大家切实感受到浦东医疗资源的匮乏、居住在浦东老百姓的就医困难以及对名医专家的渴望。记得当时调查的1000份问卷结果显示,约有64.30%的被调查者认为“家在浦东,就医不便”;有62.63%的被调查者,因为医疗水平、服务态度、就诊环境与设施、劳保医院在浦西等经常选择去浦西就医。大家渐渐理解浦东老百姓就医的各种不容易,理解他们打心眼里期盼仁济医院能够早点到浦东开业的迫切愿望,年轻医护们纷纷铆足了劲要去浦东大干一场。

  经过多次研讨论证,院团委向党委郑重递交了《关于仁济东部发展战略的调查报告》。报告提出仁济东院建设需要重点关注急救、体检、医保、涉外医疗、医学教育等领域。在学科布局方面,提出要关注浦东门诊量增长率远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学科的发展等。二十年后看这份报告,许多建议仍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考虑到调研中发现的老百姓的迫切需求,团委决定为周边街道的居民免费开设健康科普讲座。1999年10月,仁济东院正式开业时,免费健康科普讲座涵盖了浦江两岸近20个街道。

  当时的艰辛,记忆犹新。那时因为交通不便,医生们为了一小时的讲课,却要来回花费四五个小时在路上,但是这些定期的免费讲座与不定期的义诊咨询活动深受欢迎。记得有一次我陪同一位医生去塘桥街道授课,中午开往东院的班车没有赶上,只能辗转乘公交从延安东路隧道过江,不料偏偏隧道里发生交通意外全线拥堵。我于是联系塘桥街道原定下午二点的讲课是否可以取消,未料居民们迟迟不愿离去,一直等了足足两个小时,直到我们满头大汗地赶到授课现场……那天讲完课因为错过了回仁济西院的班车,我辗转回到长宁的家时夜幕已经低垂。

  转眼,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仁济医院有幸建成为浦东新区第一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浦东人,我为浦东的日新月异而自豪,也为参与和见证仁济医院的发展而深感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