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港台腔:两岸经贸持续升温,“脱钩论”沦为笑话

由 俎巧玲 发布于 综合

资料图:台湾高雄至福建平潭海上货运轮船。新华社记者李响 摄

两岸经贸开年数据亮眼。据大陆海关总署最新统计,今年1-2月两岸进出口总额为521.9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6%;1-2月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达278.3亿美元,同比增长24.1%。就在去年,两岸贸易总额、台湾对大陆贸易顺差也创历史新高。据台湾财政主管部门数据,2021年台湾对大陆出口规模居各市场之冠,占总出口比重42.3%。大陆持续稳居台湾地区最大出口市场和最大贸易顺差来源地,两岸融合发展不断深化、经贸合作势不可挡。

台商持续看好大陆巨大内需市场、完备产业体系、强大生产制造能力和广阔发展前景。据商务部统计,2021年台资在大陆投资额达9.4亿美元。尽管民进党当局不断诋毁大陆营商环境,在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后再次声称,投资人应注意赴大陆相关风险,台商赴大陆投资始终稳步增长。

随着“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推进实施,大陆经济环境将更加平稳健康,营商环境将更加公平优化,为台商台企提供的机遇将更多、服务将更好,更多台胞将从两岸经贸合作、融合发展中获利受益。

大陆始终向台胞敞开温暖怀抱,愿意与台胞共享发展机遇。与此相对的是,民进党当局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百般刁难,对于两岸经贸交流更是设置重重障碍,张口闭口就是两岸“脱钩”,做尽了断路、挖坑的勾当。

两岸“脱钩”是民进党长期的执念。在民进党上台前,他们便大肆攻击马英九当局让“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两岸签署ECFA(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之际,他们又造谣抹黑,妄称这将令台湾至少400万人失业。

为了切割与大陆的经贸联系,历任民进党当局舍近求远、将东南亚国家视为台湾经济的出路,痛下血本砸钱、大手笔给优惠政策。然而无论是昔日“南向政策”,还是如今的“新南向政策”,因严重违背经济规律,都只换来一败涂地的下场。在民进党当局大力鼓吹下,“新南向”出口表现却一路下探,甚至呈现近10年新低。

当中美贸易摩擦发生时,民进党当局迫不及待地下令企业停止进口大陆原物料,对大陆售台钢铁产品等展开反补贴与反倾销调查,还有人鼓吹台湾企业放弃大陆的生产基地,切断两岸经贸往来。民进党随后抛出“重组供应链”议题,企图谋求两岸“产业脱钩”。当新冠疫情发生后,民进党更鼓噪“趁疫情跟大陆脱钩”,并以一连串小动作,对两岸经贸交流横加阻挠。

抽刀断水水更流,纵有民进党当局从中作梗,从历年经济数据观之,台湾对大陆的出口依赖度反而更高、对大陆投资更多、台商对台湾经济贡献度更高。要知道,台湾的贸易盈余来自大陆,台湾中药九成来自大陆,汽车零组件来自大陆,农渔民旅游零售业者收入依赖大陆,两岸经济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怎么可能切割得开?

岛内有识之士指出,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市场,大陆更是极重要的生产基地。就算是美国、日本与韩国,都无法跟大陆切割,这就是全球化的产业分工。偏民进党坐井观天,不切实际地妄图与大陆切断联系,岂不可笑之至?!

分明百般绕不开,民进党不思反省,反倒变本加厉操弄“两岸脱钩”。他们幻想着外部势力撑腰打气,但美国“莱猪”(含瘦肉精猪肉)、日本核食都吃了,天价军售也多次认了,可曾换来真正的实惠?说起发奋图强,可岛内连企业发展最基本的供电保障都谈不上,还谈哪门子竞争力?民进党为了政治私利,致使岛内民众和百业陷入沉沦。

甭管民进党当局如何粉饰太平、如何饥不择食拉外援欺骗舆论,都掩盖不住其施政失败的惨淡现实。台湾摆脱“闷经济”、重焕发展活力的希望在大陆,事实早已一再证明,市场规律无法对抗,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大势不可阻挡。(东篱旧友)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