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临高东英王字壮:当过老板打过工 还了债务脱了贫

由 闻人海瑶 发布于 综合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11月26日消息(记者 梁振文 通讯员 刘彬宇)他几次离乡创业折戟,几次返乡打工从头再来;他开过杂货店、茶店、冷饮店均告失败,却锲而不舍坚持贷款创业,如今经营的一家饭店红红火火,年收入十多万元。他叫王字壮,曾是临高县东英镇居留村委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凭借着一股不屈不挠的“韧劲”,王字壮不但摘掉了家庭的“贫困帽”,还为村里的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积极销售贫困户的农产品。

王字壮开的饭店。图片由临高融媒体中心提供

经历大起大落 他坚持创业打工还清债

王字壮的人生可谓大起大落。他生于临高的一个教师家庭,本来生活无忧。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4年,厄运降临到王字壮一家的头上。

“那一年,父亲突然脑出血住院,我的二儿子也因为破伤风住院,两人一天的医药费就得上千元。”王字壮说,为了救治父亲和二儿子,家里把值钱的东西变卖完了。然而,那只不过是杯水车薪。在向亲朋好友借款十多万元后,王字壮的父亲还是离世了,债务全部落在了王字壮的肩膀上,他还要赡养八旬老母亲和两个正在上学的儿子。

王字壮有时候会看电视新闻,他记得电视上经常播报这么一句话: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王字壮深刻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只有顽强拼搏,拼命干,才能慢慢还清欠款。”在一份自述材料中,王字壮写下了这么一句话。

王字壮的自述。图片由临高融媒体中心提供

早在1996年,年仅24岁的王字壮前往深圳,与在深圳生活的姐姐一起开起了杂货店。正是在深圳的几年时间里,他积累了宝贵的经商经验,为日后的几次创业打下了基础。

2010年,王字壮回到临高老家,自己开了一家茶店,但收入不理想。2011年,他果断关闭茶店,转到新盈镇去开冷饮店,结果仍以失败收场。王字壮没有灰心,于2012年收拾行囊重赴深圳经营夜店生意,这一年,他总算把家里欠下的债务基本还清了。

“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但是两个孩子先后上高中,学费和生活费支出很大,家里的经济负担一下子又重了起来。”次年,王字壮一家正式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贫困户的“帽子”让王字壮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2015年,王字壮暂时放弃创业返回临高,先后在东英镇和新盈镇的两家造船厂老老实实打工。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加上政府的帮扶,王字壮最终成功脱贫。

脱贫不忘回报 他主动吸纳贫困户就业

脱贫后的王字壮心里又燃起了创业的火苗。2016年,他向农村信用社贷了一笔款,正式在东英镇开起了“金壮饭店”。

“他文化水平不高,话也不多,但是头脑灵活,而且内生动力强,没有坐等靠思想。”东英镇居留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中队中队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王健对王字壮如是评价。

王字壮坚持收看“电视夜校”,电视里贫困户凭着自己的双手,不畏艰难,自主创业并走出困境获得成功的事例,时时鼓舞着他。乡村振兴工作队、帮扶责任人和村干部也经常关心他,疫情期间,王字壮的饭店也受到了影响,但他没有放弃,疫情危险期一过,他便鼓足劲重新张罗开业,现在饭店慢慢走上了正轨。

“扶贫先扶志,在我们帮扶干部的正确引导下,他能够坚持自主创业,精神可嘉,他还主动吸纳村里的贫困户到饭店里干活,以实际行动回馈政府、回报社会。”王健说。

王字壮证实,包括其妻子在内,“金壮饭店”目前员工5人,其中4人是贫困户。“感谢政府帮扶我脱贫,特别是帮助我完成了危房改造,让我们一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王字壮坦诚地说,现在饭店的经营一日比一日好,年收入有十七八万元,明年他计划回到老家扶提西村开农家乐,继续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同时带动销售贫困户种植养殖的农产品。

“我们给他做过市场分析,镇墟餐饮店少,竞争压力相对较小,加上他经营理念清晰,坚持薄利多销,允许赊账,所以回头客多,效益好。”居留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林明奉说,在王字壮打算开农家乐这件事情上,村干部和帮扶责任人也为其做过市场分析,认为扶提西村一带已形成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景点和民宿,加上滨海观光公路的优势,外来游客逐渐增多,开农家乐前景可期。

“脱贫不脱责任、不脱政策、不脱帮扶、不脱监管。王字壮脱贫后,我们还一直关心着他,适时给他政策上的支持和帮扶,在经营上给他分析和支招,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巩固脱贫成果。”王健说。

【来源:南海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