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代孕市场野蛮生长亟须加强治理

由 戚国庆 发布于 综合

  代孕生意红火,固然表明这个市场需求旺盛,但也暴露出监管乏力乃至缺失的现状

  近日,据《南方都市报》调查,上海地下代孕市场“野蛮生长”,多家商业代孕公司明码标价给出承诺,“65万包成功,90万包生儿子。”“如发现胎儿发育畸形会让代孕妈妈打掉,客户只管‘收货’。”记者发现,在上海,以代孕中介机构作为连接点,上下串联起的客户、代孕妈妈、提供代孕技术操作的医生,以及开具出生证明的医院等多方,已合谋撑起了一条庞大的地下代孕灰色产业链。

  代孕生意红红火火,早已不是秘密。从媒体报道可知,这些打着各种幌子的代孕中介机构,生意兴旺,如野草般疯狂生长,不仅公然租赁高级办工场地、利用各种信息渠道招徕客户,还大言不惭地争夺区域“第一”、区域“最值得信赖”机构等名号。这固然表明这个市场需求旺盛,竞争充分,但从另一个层面讲,也暴露出监管乏力乃至缺失的现状。

  一方面,目前的代孕机构都是“合法”的企业,这显然是有问题的。说其“合法”,是指这些机构多以“健康咨询公司”进行工商登记,属于正规企业。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擦边球,超范围从事代孕生意。对此,若说相关管理部门完全不知情,显然是说不过去的。据媒体报道,除了记者调查的几家代孕机构外,之前被媒体曝光的“AA69吕进峰代孕集团”,目前仍在运营。可见,正是因为监管的不到位,助长了代孕机构的野蛮生长。

  或许对“健康咨询管理”机构的监管,还存在一定的责任划分难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其就应该成为监管盲区,更不意味着有人可以在这方面偷梁换柱、挂羊头卖狗肉。仅一家机构一年就能接单“制造”出百十个孩子,这显然不是小事,监管部门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思路,不能继续含糊下去了。

  另一方面,众多连接点的一路绿灯,助推了代孕生意的滋长。事实上,仅仅靠代孕机构,就算其神通再大,恐怕也很难完全搞定上下游各个节点。如果没有社区、医生、医院等有关各方的默契配合,一个个代孕宝宝,怎么可能洗白身份?比如,代孕机构一般会在社区租房,即便这些代孕妈妈鲜少出门,但以目前的社区下沉式管理,想必不难发现异样。再如,如果没有提供代孕技术操作的医生和实验室,则受精卵如何移植?如果没有医院配合,代孕妈妈如何冒名顶替客户给孩子建档?成功生产后又如何开得出《出生医学证明》?

  事实上,不管是医生还是医院,所从事的代孕业务均是未经许可的营生。2001年8月1日起施行的《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办法》明确“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不得实施任何形式的代孕手术”。明知原卫生部有禁止性规定,且这部管理办法依然有效,却依然游走于黑色地带,明显属于违法行为。

  说到底,代孕生意是靠巨大的利益扭结在一起的。据披露,一单代孕生意,代孕妈妈、代孕机构、医生和实验室、医院等差不多均等分账,每家可得20多万元,这样的生意难怪有人趋之若鹜。

  然而,这样的生意产生的社会风险也是巨大的。一者,代孕行业始终难逃伦理困境,不管是“卵母”“生母”不一,容易制造伦理惨剧,还是因为代孕生出缺陷婴儿会出现抚养问题,均会增加社会的成本。再者,若纵容代孕野蛮生长,也会放大可能产生的法律纠纷,甚至会出现强迫代孕、买卖妇女儿童等犯罪问题。

  对此,有关各方理应积极作为,强化监管,既然代孕已经形成了一条庞大的地下灰色产业链,那么就应该从各个环节入手,严肃查处,加强治理,唯有齐抓共管,才能彻底斩断代孕链条,回归常态。

  重视生育障碍患者需求

  要阻止地下代孕市场行业的畸形繁荣,亟待监管层面的跟进。相关部门既要区分对待非法代孕行为和生育障碍患者渴望拥有下一代的心愿,又要对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加快立法规范,推动将《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管理条例》列入国务院立法计划,提高立法层级,加大对代孕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此外,暗地提供取卵、移植、办证“一条龙”服务的医院与医生,僭越医疗行业的底线,透支了公众的信任,对于这些看不见的“帮凶”,也必须从严查处、以儆效尤,禁绝其与代孕中介的合谋之心。(广东 孔德淇)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