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辉昂40万+重新归来,带字母的大众,还会买嘛?
带字母的大众梗,还是从辉腾那里开始的,凭借着当时大众赋有科技、技术的品牌号召力,结合车型本身的价值与实力,在BBA等一众D级竞品中,辉腾成了品质与低调的代表,但对于高端车来说,品牌的门第确实不好跨越,于是辉腾退市后,改头换面的 辉昂又瞄准了C级车市场。
但国内经营了几年,辉昂的日子过得也不太好,2020年1-10月,它的累计销量仅为6757辆,同比下降42.18%,占比上汽大众整个份额的0.57%,2019年全年也才销售了14019辆,约等于奔驰E级1个月的销量。
同时,车型售价不坚挺,终端优惠力度在5万元左右,2018年,甚至有4S店打出了“买辉昂,送朗逸”的标语。这也导致二手车保值率不佳,2018年的辉昂售价在23万左右,算上购置税等上牌费用,使用不到2年,损失近10万元,一辆朗逸又没了。
恰逢大众宣布帕萨特将退出美国市场,未来主攻SUV和电动汽车,本以为表现不佳的辉昂也会就此和我们再见,但它并没有放弃,还推出了小改款车型,厂商指导价为34-44.6万元,在品牌至上的时代,有多少朋友愿意花“重金”买一辆大众呢,而新辉昂是否又像坊间传闻的那样,只是败给了品牌力?
起售价都差不多,为啥要买新辉昂?
先说说新车改款后的亮点,加入了自发光的“大众”标识,前杠样式有所调整,更显年轻一些。同时,中配以上车型还带有电吸门和空气悬架,但考虑到40多万的售价,噱头意义还是要大于实际。
至于卖点,正因为是非豪华品牌,大家对于这款车的价值感格外期待,但车载君详细对比了几个参数,发现新辉昂不算给力。
尺寸上,它对比BBA的同级竞品,还是稍小了一些,气场和后排腿部空间不够“局气”。同时,到了这个级别,电动座椅、多功能方向盘等配置,不值得一提,而且豪华品牌的入门版车型也都给的足足的。
表面上,BBA竞品的入门版实际提车价集中在35-40万元,确实对新辉昂威胁不大,但实际上,车都买到这个价位了,几万元的差价,对比科技感、品牌价值和高级质感的差距,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另外,S90、CT6和XFL等二线豪车,入门版提车价也都集中在29万元左右,还均搭载了AT变速箱和电子挡把,S90和XFL还提供自适应巡航、主动刹车等驾驶辅助配置,对应新辉昂的双离合器变速箱、传统机械挡把和顶配才有的驾驶辅助系统,应有高级感和科技感没体现出来。
结合品牌的劣势、27-29万左右的实际提车价,辉昂的“高性价比”标签似乎不够充分。
C级或B+,哪里才是新辉昂的归宿?
品牌不够、价值又没凑上,或者说新辉昂的优惠幅度(经销商报价),只是应对豪华竞品促销的常规操作,想要树立超值、划算的形象,它的优惠力度还得更有诚意些才行。
与其捧着C级车的身价不放,不如考虑下B+级市场,像凯美瑞/亚洲龙、君威/君越,日子过得也都不错。尤其是在帕萨特中保研“翻车”之后,形象受损严重,优惠较大,实际提车价已经下探到了15-23万元,在23-26万元的售价区间,其实已经给新辉昂留好了位置。
另外,如果新辉昂未来能推出330TSI动力,门槛还能再往下探探,但目前来说,它的吸引力和性价比,还不够让人喜笑颜开。
至于购买人群,根据君迪发布的2020中国新车购买意向研究显示:品牌对最终购买产生的影响力,从2016年的10%上升到18%,主流豪华品牌销量上涨,也说明了消费者对于高端、高级和小资的追求。同时,配置的影响力从2016年的17%提升至43%,大家格外关注全液晶仪表、主动刹车等科技或安全类功能。
但新辉昂全系没有全液晶仪表,中、低配车型又缺乏驾驶辅助系统,跟主流需求似乎不匹配。不过,低调的形象、精致的做工用料和舒适的后排座椅,仍有用户“叫好”。
比如: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朋友,奔驰和宝马等豪车出入太高调,买凯美瑞、帕萨特又不甘心,选择新辉昂这个挂着大众标的“A6”似乎更合理,但这种需求还是太过小众。
总结:对于这辆想“冲高”的大众车,您怎么看?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