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十年深改·专家对话|韦樟清: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是一套组合拳

由 慕容亦凝 发布于 综合

报价5万多元一瓶的药,经过国家医保局谈判代表张劲妮长达1个半小时的“灵魂砍价”,最终降到了每瓶3万多元,也让高值罕见病药纳入我国医保实现了零的突破。

医保可用药少、药价居高不下,曾是无数患者的心头之痛。2018年,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之后,多方利益主体诉求交集,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向深水区。四年时间,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已经成为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的关键。

↑韦樟清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协和学院国际商学系主任韦樟清曾于2012年同张劲妮等人发表了一篇名为《对医疗保险药品谈判机制的系统性思考》的论文,韦樟清与张劲妮等人在文中表示,建立医保药品谈判机制,是实现新医改目标的需要,也是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的内在要求,更有助于消除当前的药价虚高。

如今10年过去,韦樟清向红星新闻记者表示,我国药品采购历经了五个发展阶段,现阶段从2018年开始,由国家医保局主导,集中带量采购,最大亮点是药品集中采购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且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是医保部门打出的一套“组合拳”。“药品集中采购正在制度化、常态化,可以预见,未来集采将以500个品种为中心,快速扩散,辐射到目前临床在用的全部品种,做到应采尽采。”

红星新闻:回溯过往20余年,药品集中采购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

韦樟清:主要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2000-2006年,采取地市级采购;2007-2014年,采取省级采购;2014年之后,实施区域联合采购;2015年之后,推行分类采购;2018年开始,由国家医保局主导设计采购,这一阶段最大亮点是药品集中采购受到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

推进药品采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力求改革的红利更好更多惠及广大人民。可以说,纵观国家药品采购的“进化史”,从一个侧面再次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治理理念。

红星新闻: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深改会审议通过《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方案》,在这个方案中,“带量采购”是一个最大的亮点,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什么呢?

韦樟清:药品带量采购有三大优势:一是量价相衔接。药品带量采购中有确定的商品数量要求,买卖双方可以针对交易细节开展谈判。与不带量的集中采购相比,这种带量可以给药品企业明确的销售承诺和预期,有利于药品生产企业安排生产和销售,控制成本,从而可以给出更优惠的价格,让患者获得更多收益;二是减少药品购销中的灰色空间。药品带量的同时意味着该批量药品供应企业的确定性,并且确保采购结果落实。这可以克服药品集中采购在招投标阶段缺乏明确用量要求的弊端,防止医院可以“二次议价”,严重使中标结果形同虚设。实施带量采购则意味着通过招投标可以直接签署购销合同,实现招采合一,消除灰色空间,因此意义重大;三是推动药品采购流程的完善。药品带量采购可以消除“二次议价”空间,可以反过来规范评标专家的行为,促进评标过程的规范化。

红星新闻:除了带量采购,医保谈判也是医改重要的一部分。2015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卫生计生委等16个部门建立了协调机制,组织开展首批国家药品价格谈判试点工作,为什么说药品谈判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呢? 

韦樟清:开展药品价格谈判具有三大意义:一是有助于减轻患者用药负担。药品价格谈判最直接的效果就是降低专利药、独家生产药品等药品的价格,进而直接减轻患者的疾病负担,增强患者用药的可及性、可负担性。二是有助于医药产业健康发展。药品价格谈判直接对接着药品的生产方和需求方,削弱了流通环节的主动权,进一步规范了医药流通秩序。通过国家药品价格谈判的药品可以纳入医保目录,纳入谈判的药品直接进入公立医院采购目录,这相当于攻克了进入药品市场的两大难关。这样,药品生产企业可以有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到药品的研发上,同时也只有生产出“物廉价美”的药品,才能在谈判中获胜,从而倒逼药企注重产品研发,促进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有助于让有限的医保基金发挥更大的效用。通过药品价格谈判,进一步降低了医保药品价格,也就意味着减少了医保基金的支出,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减轻医保基金的负担,让有限的医保基金惠及更多的患者。

红星新闻: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国家医保谈判药品政策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韦樟清: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和国家医保谈判药品政策,其目的都是为患者解决用药贵和用药难症结所采取的应对政策。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主要是对竞争充分的且通过一致性评价药品超过3家的,采取以量换价的策略,降低药品价格。医保谈判药品政策主要是对重大疾病、罕见病患者所需药品难以买到难以报销的问题,采取的谈判降价纳入医保的准入性谈判,重点将临床价值高、价格合理、能够满足基本医疗需求的药品纳入目录,最大限度的满足参保患者的切身权利。

可以说,带量采购和医保谈判是医保部门打出的一套“组合拳”,目标是缓解患者用药难、用药贵问题,提高医保基金使用效益,提升患者药品保障水平,治理药品价格虚高水分,净化医药行业生态环境,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因此,近年来,谈判专家频繁“灵魂砍价”,体现了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也感动了亿万网民。

红星新闻:从2000年正式制定了第一版《国家药品目录》,医保目录药品名单在20多年间的调整有怎样的特点?

韦樟清:纵观20多年的医保目录药品名单的调整,呈现出以下四大特点:一是申报范围更加优化。从一般患者的药品开始向罕见病患者、儿童等特殊人群所需的药品倾斜。二是准入方式更加完善。比如对于非独家药品准入时同步确定支付标准,解决了非独家药品由于个别企业价格较高导致该通用名药品无法纳入目录问题。具体做法是先由专家测算确定医保支付意愿,然后企业自主报价,只要有一家企业参与且报价低于医保支付意愿,该通用名就可纳入目录,并以最低报价作为该通用名的支付标准(如最低报价低于医保支付意愿的70%,以医保支付意愿的70%作为支付标准)。三是续约规则更加科学。比如将非独家药品(无论协议是否到期),以及已经历过两个协议期(4年)但支付标准和支付范围均无变化的独家药品纳入常规目录管理;对今年调整医保支付范围但对基金影响预算不大(未超1倍)的药品也可以简易续约。四是工作流程更加优化。鉴于专家评审环节的工作日趋成熟,申报药品数据资料更加全面,将评审环节优化整合为综合组和专业组专家共同联合评审。同时,还增加了通过形式审查药品名单的“公告”环节等内容,使工作流程更加优化。

红星新闻:近些年涉及癌症、罕见病等重大疾病的药物纳入医保,有人指出罕见病药物价格过高,年医药费通常几十万甚至数百万,而医保的“蛋糕”有限,这是否有损公平?

韦樟清:我认为,医保基金建立的初衷就是为了实现“一人为众,众为一人”互助共济功能,也就是通过聚集大家的钱去减轻少数患者的医疗负担,让他们更好的渡过难关。随着医保制度建设日趋完善,应该让医保基金惠及更多的群体,将罕见病药品纳入医保目录就是对医保初衷的最好诠释,也是医保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最好诠释。

红星新闻:“天价药”诺西那生纳从70万一针“灵魂砍价”至3万多,说明我国集采制度正在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韦樟清: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是按照“国家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总体思路,以联盟地区公立医院为集中采购主体,采取“带量采购、量价挂钩、以量换价”的方式,与药品生产企业进行谈判,达到降低药品价格的药品采购模式,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用药的可及性。

近年来,我国每一次公布集采药品中标价格,都引发高度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药品价格降幅之大,出人意料,许多“天价药”成为平价药,能够实实在在惠及广大患者。而另一方面是一些“救命药”通过谈判,得以进入医保药品目录,能够让急需患者看到生的希望。

红星新闻记者:目前我国已经开展7批次药品集中采购,正在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我国药品集中采购制度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韦樟清:我们可以从2021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相继印发的《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十四五”全民医疗保障规划的通知》《关于深入推广福建省三明市经验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磅文件中足以看出,这些文件不仅将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化、常态化,而且要求到2025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和省级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品种达500个以上。可以预见,未来集采将以500个品种为中心,快速扩散,辐射到目前临床在用的全部品种,做到应采尽采。

红星新闻记者 罗丹妮

实习编辑 朱洁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