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抢孩子”这件事,从最开始对“光天化日之下人贩子嚣张猖狂”的倒吸凉气,到最终以一出“认错了孙子和儿媳”的“家庭内部纠纷”草草收场,剧情的反转和荒唐着实让我等看客跌掉下巴。
看警方的通报,才得知原来这老太太抢孙子还不是头一遭。前前后后孩子妈妈共报警了四次,孩子出生之后,老太太便执意要带孩子回老家抚养。孩子妈妈到法院起诉离婚,也被驳回。
一场不给判决离婚的婚姻,竟然能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变成当街抢孩子只拘留五天的人,还要拉上受害者一起可怜同情这位见不到亲孙子的奶奶及她的“闺蜜团”,请问,这不是魔幻剧,还能是什么剧?
法律层面上,到底应该怎样还受害人一个公道,就留给相关专业人士去定夺。我更想说的,其实是目前的环境下,做妻子和妈妈的难处。
不知道为什么,一旦摊上“家务事”三个字,孩子妈妈的权益就很难得到保证。婚内强奸是家庭私事、家暴也是内政可以教育调解,估计要是这个奶奶抢的是自己的亲孙子,连拘留五天也免了。
有人说,这起事件本来是个“避孕广告”,结果这样的判决结果又补充了一份“反婚教材”。
在当下,婚内的女性基本没有什么自主权,生不生孩子自己做不了主,养不养孩子自己说了不算,离不离婚自己更没办法左右。
就像网友的评论所说:万万没想到,“法外之地竟然是婚姻”。
那么,扯张结婚证和签份卖身契又有何区别?
1
在北京抢孩子的整个事件中,妈妈忙着躲,奶奶忙着抢,只字未提的是这位丈夫,也就是孩子的爹。这倒也不稀奇,在家庭事务上,这片土地上的男人们一向表现得如此“幼童”。
电影《找到你》里,碰巧也有个类似的情节。
李捷(姚晨饰)和丈夫打离婚官司,临近开庭,丈夫却“消失”未出现。李捷去找他当面对质,对方搬出孩子奶奶作为挡箭牌,以奶奶舍不得孙女作为理由试图说服李捷放弃孩子的抚养权。
当时,李捷的一句话掷地有声:
“你能像个男人一样自己做一回决定吗?”
他当然不能。
否则,也许李捷还未必选择与他离婚。
最终,这个“无助”的男人还是跑去母亲那里搬救兵。他怂恿母亲上门抢孩子,自己却连个面都不敢露。
当孩子奶奶吵着要把孩子带走,还质疑李捷“凭什么不让我见孩子”的时候,李捷拿出怼丈夫的底气,理直气壮地怼婆婆:
“因为你只是奶奶,而我是孩子的妈妈。”
这句话,看得人真是解气,当时就想手动@给“北京抢孩子”事件的这位奶奶看一看。
作为奶奶,您对孙辈既没有监护权,也没有第一抚养权,除非父母双方都同意,否则奶奶根本没有权利擅自带走孩子或者将孩子藏匿起来。
很多人都觉得,婚姻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两个家庭的事。但其实,如果没有将掌控权拱手相让的“妈宝男”、“妈宝女”,没有毫无界限感的老人们,婚姻本可以更加简单一些、纯粹一些。
在一部分老人眼中,不论是儿子还是孙子,她们都会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看待,占有欲极强(突然想起了以前写过的那篇《这不是我的孩子,是我妈老来得子的“掌上明珠”》)。
特别是小两口感情不合或者要离婚的时候,老人更是容易将孙辈当成牵制夫妻一方的筹码,很多时候根本不是真心舍不得孩子或者心疼孩子。
对这样的老人来说,孩子更像是一件关键武器,谁赢得了这件武器,谁就赢了婚姻这场战争。
2
曾经听朋友讲过她闺蜜小A亲身经历的事情。
当时,小A想要离婚,儿子归她。男方家里不肯,特别是孩子奶奶,一哭二闹三上吊非说自己舍不得大孙子。
结果,爷爷奶奶趁着幼儿园放学,悄悄接走了孙子,并且拒绝让孩子见小A。小A哭得伤心欲绝,任凭她怎么砸门,公婆就是不开。
无路可走的小A只得报了警,可警察来了又有何用?还是“和稀泥”,一直强调是“家庭纠纷”,让双方好好谈谈,坐下来心平气和的解决。
当天,孩子倒是跟着小A回了家。但没过多久,她带着孩子逛超市,又遇到了公婆想要强行带走孩子。当时,婆婆拽着孩子的手就要拉走,小A死命护住,两方拉扯下,孩子疼得哇哇大哭。
小A说,她看着儿子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小脸,怕真的弄伤了他,一下子心软松了手。
孩子就这样被奶奶抱走,带回了老家。
那段时间,小A的日子过得简直生不如死。可没过两年,孩子又被送回到小A身边,原因是小A前夫的新老婆又生了娃。
刚回到自己身边的孩子,有一天临睡前问小A:
“妈妈,奶奶说你不要我了,才把我送走。”
那一刻,在黑暗中小A气得浑身发抖。她无法想象,前夫一家是怎样对孩子诋毁她的。
我当时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奇幻得仿佛在看连续剧,结果这几天关注“抢孩子”事件,发现在评论里类似的事情比比皆是,每一桩都有着相似的“离奇”。
真是悲哀,法律竟在家务事面前荡然无存,在婚姻中要想赢,居然还得靠“丛林法则”。
像电影《找到你》中,不论是叱咤风云的职场女强人,还是被家暴到无处可逃的农村女性,亦或没有经济自主权的全职妈妈,将自己困在一场无望的婚姻里的,并不是阶层与身份,而是性别。
从舆论到法律,再到丈夫的失职,都让女性成为这场婚姻中的弱者。
更让人绝望的是,连女人也开始为难起女人。
等到曾经也是弱者的女人“熬成了婆”,她便开始从另一个女人身上夺回失去的“主动权”。
北京抢孩子事件也好,小A的故事也罢,居然都有着相似的魔幻,那就是离婚的硝烟,已然从男人与女人的战争,转变为女人与女人的战争。
现实生活中,像张雨绮那般洒脱泼辣的已婚女性毕竟不是大多数,更多的女性都是某种程度上的沈丽君,无法做到一天之内将一段失败的婚姻斩断,只能耗尽半生忍耐与牺牲。
她们不是不想离婚,而是不敢离婚;不是舍不得人渣,而是舍不得孩子。
适时止损,对一些女性来说是明智,但对另一些女性来说,也许只能换回血本无归。
3
可叹的是,这场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战争,早已从失败的婚姻蔓延到了和睦的家庭。
不是只有当儿女感情不合、准备离婚的时候,老人们才开始“抢孩子”,很多感情和睦的小两口,也无法幸免于强势老人的插手。
小H自从怀孕,就辞职准备专心做全职妈妈。
可到了孩子五个月大的时候,婆婆心疼儿子自己一个人上班挣钱,非要让小H找工作,自己从老家过来帮忙带娃。
小H想着,家里的经济条件还可以,自己也不想错过孩子最关键的头三年成长期,可又没法完全不顾及婆婆想来看孙子的心情,就请婆婆来家里小住一段时间,陪孙子玩一玩。
可没想到,婆婆一来,便恨不得当起女主人。
自己的孩子,小H根本搭不上手,除了喂奶的时候丢给小H,孩子大部分时间都由婆婆占着。
只要听到邻居夸:“孩子跟奶奶真亲呀”,婆婆就高兴得眉飞色舞。如果孩子从婆婆怀里挣脱着要妈妈抱,她就和邻居吐槽:“孙子是个小白眼狼,天天抱着哄着,为啥还是跟妈妈亲!”
有一次,小H在厨房洗菜,婆婆在屋里看娃,可婆婆顾着给亲戚打电话,一个没看住孩子从床上掉了下来,头上磕了个大包。
听见孩子哭得凄惨,小H赶快放下菜冲进屋里,抱起孩子心疼得不断摸着孩子的头。
而婆婆也立马挂了电话,一把从她手里抢过孩子,一边哄一边说:
“哎呦,心疼死奶奶了,快让奶奶给吹吹吧…”
小H愣愣地站在屋里,看着奶奶抱着嚎啕大哭的孩子,亲了又亲,仿佛自己是个外人。
当然,奶奶心疼孩子无可厚非,可当时婆婆从她怀里一把抢过孩子的做法,让她非常不舒服。
婆婆快回老家的那几日,天天抱着孩子念叨:“小乖乖和奶奶回家好不好?”
小H以孩子未断奶,不方便和妈妈两地分居为由婉拒了婆婆,结果没想到,婆婆竟然说:
“妈妈奶过了六个月就没营养了,带回去喂牛奶一样长得白白胖胖!”
小H念在婆婆没几日就走的份上,忍住了怒怼的心。但本来好好的一个家,自己突然失去了掌控权,实在叫人难以忍受,就连小H老公也感受到了,母亲来的这些日子,家里氛围的变化。
打那以后,小H和老公没再让婆婆来过家里,最多是他们带娃回趟老家,住上两三日便打道回府。
其实,不论是亲子还是婆媳关系,亲密关系中的界限感和分寸感,是许多家庭缺失的。
不论是总想越界的老人,还是不断索取的儿女,都无法真正做到“你有你的空间,我有我的自由,我们各得其乐。”
在带孩子这件事上,如果老人能把握好“帮忙”的身份,儿女能认清老人“在帮自己”的角色,彼此多一份理解和体谅,“世界和平”方可预期。
回过头再来看北京抢孩子事件,不论这位奶奶有着多么凄惨的家事,和多么意难平的情绪,都无法用自己的家事去“滋扰”陌生人的孩子。
对于受害者家庭,他们根本没有义务去“理解”这抢错孩子的奶奶。在那个陌生孩子妈妈的眼中,哪里有所谓的“抢错”,有的就是“光天化日下明抢导致自家娃受伤”这个事实。
这份闹剧,看似关乎于一件见怪不怪的“家庭纠纷”,实则映射了一整个婚内女性的普遍困境。
而究竟如何处理这一案件,相信也代表将来这类似的困境能如何破解的方案。它的判决,不仅仅涉及到两个家庭,更涉及到当代女性的权利自由,以及她们如何获得独立和尊严的问题。
即便这位奶奶抢的是亲孙子,那也不行。
如果对这类事件姑息,某种程度上,它其实就是对当代女性权益的漠视和践踏。
当然,如果只靠幻想中的“等”,来期待大环境和“奶奶们”都能变得尊重女性权益,估计是不现实的。现今我们能做的,或许只是守护自己。
就像冯唐所说:女人要自强。要有不容易生病的身体,够用的收入,养心的爱好,以及强大到混蛋的小宇宙。
如此这般,方能立足于世。
如此这般,方能不那么容易被随便抢走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