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小国力抗土耳其十万大军多年,男人大多战死,如今男女比例仍失衡!

由 解洪海 发布于 综合

世界上的小国之所以没有被大国所吞并,除了幸运以外,还往往因为他们拥有一些顶天立地的英雄人物。而这些英雄往往能力挽狂澜,让欲吞并自己祖国的敌人望而却步。15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崛起,他们灭亡了拜占庭帝国,并向欧洲的核心一路狂飙,几乎占领了整个巴尔干半岛。然而令奥斯曼帝国意想不到的是,他们所向无敌大军却被一个弹丸小国所阻止,而这个国家正是阿尔巴尼亚。
阿尔巴尼亚和周围的斯拉夫人国家不一样,他们的祖先是伊利里亚人。奥斯曼帝国进入巴尔干后,阿尔巴尼亚被迫向他们臣服。为了表示忠诚,阿尔巴尼亚国家将自己的儿子乔治送到土耳其作为人质。在土耳其,乔治被编入了土耳其禁卫军,从小便进行了严格的军事训练。而乔治的信仰,也由天主教改为伊斯兰教。
乔治长大后,他随土耳其军队南征北战,屡次建立战功。在一次战斗中,乔治身先士卒,救了土耳其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一命。从此以后,乔治平步青云,成为土耳其军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由于他百战百胜,因此战友们都将他尊称为“斯坎德培”,翻译过来也就是“阿尔巴尼亚的亚历山大”。而这个名字也取代乔治,成为他的大名。
如果斯坎德培继续呆在土耳其,恐怕必然能作为一方总督,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重臣。然而对自己的未来,斯坎德培却另有主张。在一次战斗中,斯坎德培突然叛变,他带领着自己的亲兵一路杀回阿尔巴尼亚,并占据了险要的克鲁亚城。在城中,斯坎德培宣布自己重新皈依天主教,并发誓与土耳其人势不两立。斯坎德培整整隐忍了20年,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天,他一定要让自己的祖国得到自由。
听闻斯坎德培背叛,穆罕默德二世大惊失色,于是他调集10万大军,浩浩荡荡地赶赴克鲁亚城。然而斯坎德培在土耳其军队中并未虚度光阴,他对土耳其的战术以及弱点可谓是了如指掌。他清楚的明白,土耳其人攻城很依赖大炮,而且他们的后勤线非常不稳定。因此,斯坎德培派出轻骑兵,骚扰土耳其的后勤,将他们的炮弹全部截获、摧毁。
当土耳其人到达城下后,发现自己只有大炮,却没有炮弹。为了攻城,土耳其人不得不用人命来填,死伤上万人,仍不能攻破城池。而斯坎德培也亲自率兵杀出城外,肆意骚扰土耳其的辎重队,烧毁他们的粮草。穆罕默德二世见势不妙,于是立即带着大军开溜,斯坎德培趁机追击,又杀了不少土耳其人。
克鲁亚之战让斯坎德培名声大振,而阿尔巴尼亚也成了新的“基督教之盾”。当时阿尔巴尼亚的形势非常严峻,它的领土被土耳其三面包围,可谓岌岌可危。为了拔掉阿尔巴尼亚这颗钉子,土耳其对他们整整发动了25次攻势,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土耳其几乎每次都战败,损失惨重。一名土耳其名将多次败给斯坎德培,竟羞愧的自杀了。
虽然阿尔巴尼亚每次都能获胜,但土耳其帝国仍处于鼎盛时期,即使击败土耳其一百次,也不可能伤到他们的筋骨。战神斯坎德培在一天天的老去,而阿尔巴尼亚的处境也越来越困窘。1468年,奋战一生的斯坎德培去世,享年62岁。听说斯坎德培死了,土耳其立即兵临克鲁亚城。而失去斯坎德培的指挥,阿尔巴尼亚人终于抵挡不住敌军的攻势,准备开城投降。
投降前,土耳其人许诺:“只要开城门,我们一人不杀!”然而阿尔巴尼亚人投降后,土耳其人却背信弃义,在城内大肆屠杀。此外,阿尔巴尼亚全境都被土耳其血洗了一遍。经过长期的战争和屠杀,阿尔巴尼亚的男人大部分都战死了,所剩不超过4万人。为了恢复人口,阿尔巴尼亚人不得不选择一夫多妻制。
如今,阿尔巴尼亚仍是欧洲为数不多的允许一夫多妻制的国家,而这个国家人口增长迅速,是欧洲生育冠军。1912年,阿尔巴尼亚从土耳其手中独立,而斯坎德培也被当地人视为英雄和国家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