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一世,再苦,也别逢人就诉苦
懂得倾诉,是一件好事,但是能把握住倾诉的度,却是件难事。
很多人在倾诉内心愤懑或者悲苦时,往往容易忘情,一说起来就没完没了,而且情绪还会越来越激动。
本来,倾诉就是为了排解心中的不快,但是如果用错了方式,那就会得到完全相反的效果,不仅没能释放心中负面情绪,还会连带影响到被当作倾诉对象的那个人,明明是一个人的事,最后却搞得两个人都不开心。
人活一世,谁不苦谁不累?没有人理所应当做谁的情绪垃圾桶,尊重别人,其实也是在尊重自己。
人与人之间的分享,是本着传递正能量,释放负能量的目的的。
你将自己的开心事或者看见的好笑的段子拿来与他人分享,那么得到的将是双倍的快乐。
你如果将自己的伤心事或者糗事拿来对一个信赖的人倾诉,就能得到安慰和鼓励,进而使自己的心情得到缓解,将负能量排出去。
当然,行之有效的分享倾诉,不是只要有嘴就行的,更不是路边随便找个人然后张口就来。
不是每个人都有兴趣听你说自己的趣事,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耐心听你讲自己的伤心事。
一个不了解、不熟悉你的人,不可能会对你的经历感同身受,更不一定会给你一个好的反馈。
假如你是去和别人分享段子和笑话,如果两个人笑点不同,一个笑得上气不接下气,一个全程面无表情,那么气氛反而会变得非常尴尬,让两个人本就不亲近的关系雪上加霜。
从另一方面来说,讲述悲伤的事情时也是一个道理。
如果双方互相的了解只是一般,你突如起来的诉苦反而会很唐突,对方即使出于礼貌对你进行安慰,也只能勉强说一些不痛不痒的通用式鸡汤,根本没办法做到切身的换位思考,更别说“对症下药”了。
如果只是单纯的分享快乐,其实都没那么多讲究。
毕竟快乐的感觉是人人都喜欢的,哪怕双方爱好不尽相同,也无伤大雅。
但是悲伤与苦楚却不一样,快乐与幸福总是千篇一律的,但是不幸与痛苦却各不相同,要让他人对你的不幸感同身受,实在太难。
正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
你敢说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是轻飘飘的吗?并不是,她的悲惨遭遇在读者看来实在令人唏嘘,一个女人能遇到的最糟糕的几件事都被她遇到了。
但是即使如此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她的不幸和却被视作了一种自作自受。
当她向旁人倾诉时,只不过是得到了好奇听众们一时的同情和眼泪,时间一长,不仅没有得到帮助,反而遭受了无尽的冷眼、嘲笑和恐吓。
而当代的人,一边感慨着祥林嫂的不幸与旧社会的压迫,一边却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认为她既是被社会逼死的,也是被自己的愚昧害死的。
然而,我们在批评旧社会的同时,却没有思考过自己所处时代与旧社会的相似之处。
每个时代都是有局限性的,无论你处在哪个阶层,都逃不过这种时代的枷锁,你之所以感觉不到我,只不过是因为“身在此山中”罢了。
现在的时代,何尝没有“祥林嫂”呢?
许多心怀愤懑、委屈的人,在憋久了之后往往都会变成“祥林嫂”,满嘴苦楚和抱怨,逢人便开始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诉苦,将自己形容的无比凄惨。
其实,无论你说的话是不是重复繁琐的,只要对象错了,就会收到一些很适得其反的倾诉效果。
不懂你的人,只会对你的倾诉嗤之以鼻,认为你是矫情或者无能,而且随着时间越久,他人就越不在乎,甚至会开始颠倒是非,对你进行嘲笑与攻击。
人活一世,何必逢人就诉苦呢?没有人能够真正对你的遭遇感同身受,他们的话再好听,也不过是流于表面的安慰罢了。
仔细想想,生活中这样的实例不少。
人对自己情绪的把握力并不会随着时间增长。相反地,一直憋在心中想说而不能说的话,会成为一个人的心结,一个定时炸弹,指不定哪一天就会突然爆发,酿成严重的后果。
记住,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没有谁能替你去尝,所以也就没有什么必要逢人便谈。
有些事,只能说给懂的人听,只有如此,你的负面情绪才能获得合理的释放。
人生这一世,要经历的苦难与风雨太多太多,但是无论有多苦,你都不能逢人便诉,因为你所能选择的,除了自强就是朋友。
朋友会真心为你开解,努力让你开心,而自强则能让你自己去解决问题,克服挫败感,帮助你重新站起来。
说到底,与其有那个时间逢人便诉苦,倒不如去找找解决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