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在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各国只有一起划桨而非相互掣肘,彼此鼓劲而不是相互攻击,才能战胜挑战,迈向光明未来
2月18日至20日,第五十八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举行。会议焦点为“摆脱无助感”,反映出在新冠肺炎疫情起伏、气候变化挑战和地缘政治紧张等多重危机之下西方国家的焦虑心态。如何战胜全球性挑战、找到真正的和平发展之路,不让“集体无助感”成为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也是考验各方智慧的重要课题。
慕尼黑安全会议的关注重点,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国家真实的社会心态。从两年前将“西方缺失”设为主题,到今年聚焦“无助感”,会议延续对不确定性的关注。正如《2022年慕尼黑安全报告》所指出的,西方国家很多人感到失去了对全球事务的掌控,认为已无可能应对人类最大挑战。应该说,这种“无助感”有着不容忽视的“西方根源”。它是西方国家没有及时因应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行自我调整、因而缺少应对全球性挑战之策的体现。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沃尔夫冈·伊申格尔认为,如果浪费联合国安理会、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等“最强大的工具”,“我们的无助感就纯粹是自己造成的”。
摆脱无助感,当务之急是树立正确的安全观。各国联系日益紧密,安全问题的联动性、跨国性、多样性更加突出。“吹灭别人的灯,会烧掉自己的胡子”,这是时代现实。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4亿例,死亡病例接近600万例。彻底摆脱疫情,必须坚持团结合作的大方向。与此同时,地缘政治紧张进一步增加了对话协商、共护和平安宁的紧迫性。各国必须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摒弃独享安全、绝对安全的错误想法。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所呼吁的,面对疫情造成的共同威胁,“我们需要合作”。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会议期间也指出,“公开言论应旨在缓和、而非加剧紧张局势”。
摆脱无助感,长远之计是维护多边主义和国际秩序。一段时间以来,个别大国重拾冷战思维,制造阵营对立;大搞单边制裁,破坏国际法制;编织各种圈子,挑动对立对抗;热衷脱钩筑墙,逆全球化而动;鼓吹实力地位,崇尚霸权霸凌。这些做法与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大势背道而驰。国与国的交往不能简单地以竞争定义,更不能开历史的倒车,重蹈结盟对抗的覆辙。各国必须作出正确抉择,共同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必须致力团结合作,共同倡导和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联合国的权威必须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必须坚守。任何国家都不能以本国意志取代国际规则,更不能凌驾于国际规则之上。
今年,慕尼黑安全会议再次举办“中国专场”活动,聚焦如何看待中国和中国发展。面对延宕反复的全球疫情,中国坚持新冠疫苗的公共产品属性,已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1亿剂疫苗;面对复苏乏力的世界经济,中国践行共同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面对疫情冲击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呼吁各国共同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注入新的动力;面对错综复杂的治理困境,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环境、卫生、数字治理体系建设,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面对动荡不靖的国际局势,中国秉持新安全观,坚持政治解决各种地区热点问题,为维护国际和平安全发挥建设性作用。事实证明,一个发展质量更优、行动能力更强的中国,必将为世界疫后复苏提供更多动能,为国际和平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在命运与共的大船上,各国只有一起划桨而非相互掣肘,彼此鼓劲而不是相互攻击,才能战胜当前挑战,迈向光明未来。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将发挥负责任大国的角色和作用,坚定维护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一如既往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携手各方共创后疫情时代美好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