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急于IPO的背后,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的辛酸与无奈
众所周知,造车是一件“烧”钱的事,比如说赛麟用60亿造了一堆老头乐,但最终只卖出去了26辆。而如今,威马也“烧”不起了。6月1日,威马在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请。作为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的主力成员,威马在2021年的处境却并不太理想。根据数据显示,威马去年交付量只有4.4万辆左右,而第一梯队的蔚小理年销量都超过了9万,距离10万大关也是一步之遥。
其实,威马成立于2015年,起步时间并不晚。并且其前身还是三电系统产品的研发公司,而且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也曾担任过吉利控股集团副总裁、沃尔沃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任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等职务。可以说,不管是入局时间、背景还是管理层的实力,威马自身的条件都不差,但根据这次提交的上市材料来看,威马这几年的处境着实不容乐观。
亏损近175亿,销量滑坡,研发无优势
造车=“烧”钱,威马同样也绕不过这个坎,甚至亏损还属于逐年递增的态势。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1年,威马累计亏损接近175亿元。其中,2021年威马净亏损82.06亿元,调整后净亏损为53.63亿元。相比来看,蔚来、小鹏、理想三家在2021年的净亏损分别为40.16亿元、48.63亿元和3.22亿元。
其实“烧”钱快也没关系,但是“烧”半天却没有“烧”出结果,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曾几何时,威马的销量也跻身过第一梯队。2019年,威马共计交付16876辆,在造车新势力中仅次于蔚来。但时过境迁,威马如今在第二梯队中的位置都岌岌可危,不断有小弟将威马赶超身后。
“烧”钱速度太快,销量又跟不上,最要命的是,威马的现金流也出现了问题。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威马有息负债已经接近百亿规模,而现金却只有41.56亿元。要知道,威马一共完成了12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高达350亿人民币。那么问题来了,钱都去哪儿了呢?如今甚至有媒体报道称,威马内部人士透露公司为了节省成本,已经砍掉了不少研发费用、营销费用以及固定支出。
这其实就是我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了,造车新势力想在新能源行业领跑,创新研发领域的深耕细作必不可少。反观威马的研发费用,2021年只有9.8亿元。对比蔚来、小鹏、理想,这三家的研发费用分别为46亿元、41.14亿元和32.86亿元。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亏损大,销量差,连研发也跟不上,难怪威马的口碑一直上不去。
威马品控遭质疑,“锁电”风波不止
随着交付量的增长,威马的品控问题也随之显现。此前,威马汽车以“电池存在安全隐患”为由,对2020年10月至2021年1月期间交付的1282辆EX5进行了召回。如此大规模的召回行为,说实话在造车新势力圈里,可不多见。
而威马之所以这样大规模召回,在外界看来,可能是因为这几年频发的“自燃事件”。根据网上消息显示:2020年10月,有3辆威马EX5发生自燃;2021年12月,4天内又有3辆威马EX5发生自燃。今年前4个月,威马也发生了3次自燃事件。要知道对于新能源车来说,安全一直都是消费者关注的重中之重。但威马显然无法给到消费者足够的安全感。
那么问题又来了,威马有没有可能为了控制自燃事件而进行一些改变呢?事实上,威马确实变了,只不过不是自己变,而是把用户开的车变了。在今年的广东省315晚会上,就曝光了威马汽车“锁电”问题。事因是有多位车主控诉自己购买的威马汽车经过保养升级后出现电池续航能力缩减、充电速度慢等问题。在业内资深人士看来,“锁电”的实质是改变电池的最高充电电压,可有效减少充电造成的大部分自燃。两件事联系在一起,就不得不让人产生更多疑问了。
再者,如果真是威马以保养之名私下对用户的车辆进行“锁电”,那么这种行为还侵犯了消费者的财产权和知情权,后果非常严重。但是面对广大车主的质疑,威马却一直否认“锁电”行为。不过,大家也不傻,从市面上这么多起自燃事件来看,威马在品控方面着实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沈晖能否带领威马绝处逢生?
事实上,作为威马的创始人,沈晖可以说是汽车圈里响当当的人物。早在2000年,沈晖就进入到了博格华纳,并在三年后成为博格华纳集团排放系统中国区总裁。2007年,沈晖又成为了菲亚特动力中国区总裁。而到了2009年,“吉利收购沃尔沃”震惊海内外,李书福专门找来了沈晖。2010年,沈晖“拿下了”沃尔沃,并在三年里将中国区团队从100人扩展至2000人,直至离职,沈晖的履历可以说是相当完美。
但是从目前威马“糟糕”的处境来看,沈晖身上的担子是非常重的。此前,他曾多次表示过,威马要做全世界第一家能够盈利的造车新势力。而从现阶段的表现来看,除了“烧”钱速度快之外,威马啥时候能盈利还真不好说。至于寄希望于上市扭转局面,恐怕也只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而已。当然在我们看来,威马之所以走到今天这步,跟沈晖也有一定关系。
相信不少人应该还记得曾经的“蔚来汽车自动驾驶致死事件”,而就在这件事之后,沈晖本人发表了一番言论。沈晖认为,“没人在现阶段、有能力、做到全场景自动驾驶,包括威马。”单论这段话自然是没问题,但彼时在威马汽车的官网首页,关于威马W6的介绍页面上却仍然写着“国内首款无人驾驶量产车型”的字样。那么这究竟是老板不看自家官网,还是市场营销团队没人有看呢?
另外,吉利也在2019年起诉了威马汽车及旗下四家公司,原因跟专利技术、商业秘密有关。作为沈晖曾经的老领导,李书福为何没有给沈晖丝毫面子,并且索赔金额还高达21亿?从这点不难看出,沈晖在为人处世上,貌似并没有跟之前的老领导搞好关系。如今,随着这起诉讼案再次被挖出,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威马的自研竞争力,进而导致估值下滑;另一方面21亿的天价赔偿金额也如一颗定时炸弹一样,为威马本就不明朗的未来蒙上一层阴霾。
写在最后
在我们看来,威马之所以选择在低谷时IPO,其实是充满了悲壮色彩。因为在内忧外困的侵扰下,威马申请上市仅仅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不过问题是,现在上市的估值肯定不会太高,那么对于需要大量输血的威马来说,到底够不够撑到盈利的那天呢?
再者,近年来不管是因为疫情的影响,还是新能源市场竞争愈发激烈,造车新势力第二梯队的成员们,大多境况都不理想,比如说威马,比如说零跑。对于这些品牌影响力跟产品力都远不及蔚小理的车企来说,上市最多也就能解决一时之急,但随着行业洗牌的到来,我们真的想问一句,“沈晖们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