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工地上,钢筋笼吊装施工有序进行。地上是繁华的都市生活圈,地下是四通八达、充满活力的轨道交通网——“站城融合”的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首根立柱日前吊装完成,这标志着该工程主体建设正式拉开序幕。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西靠北运河河岸,东邻东六环,处于城市副中心“一带一轴”空间结构交汇处。按照规划,未来这里将成为高效通达的节点枢纽,是京唐(京滨)城际铁路近期的始发终到站,也是城际铁路联络线、京哈铁路(远期)及北京市中心城区至城市副中心市郊列车的重要车站。
“截至目前,土方开挖施工、基坑支护、工作面硬化等施工已全部完成。”中铁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二标段项目经理部工程技术部部长刘渝琳介绍说,立柱桩是工程竖向支撑体系,首根长45米、直径2.4米、重53.7吨的立柱已于10月21日完成吊装。同时,项目施工过程中,坚持绿色施工,现场采用了工具式定型化临时设施,包括定型集装箱办公区、标准化防护栏杆、定型化箱式休息区、定型化钢筋加工棚、定型化灯柱等设施均可实现快速拆卸、倒运,并可重复利用,减少各种搭设材料的损耗量。
根据规划,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总用地面积约70公顷,有地铁6号线、规划平谷线及规划地铁101线3条轨道交通衔接。城市副中心站建成后,通过城际铁路联络线,可以实现1小时直达雄安新区、15分钟直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5分钟直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
除了特殊的地理位置优势之外,城市副中心站本身的设计和建设也有很多特别之处。与传统的车站相比,城市副中心站地面层是都市生活圈,地下则是四通八达、充满活力的轨道交通网。“地下一层是城际车站进站厅、城市公共空间和商业配套设施;地下二层是城际车站候车厅和出站大厅,以及地铁平谷线、地铁101线、地铁6号线的换乘空间,并布置了社会车辆与出租车上客区;地下三层是城际车站站台与轨道层。”刘渝琳告诉记者。
据介绍,城市副中心站投入使用后,每天将近有50万人次在此乘坐公交车、地铁、火车和汽车。在规划布局上,为了尽可能地方便乘客,城市副中心站遵循了两个原则,一是近大远小,换乘量大的交通方式,优先就近布置;二是平层换乘,避免乘客的上上下下和“翻山越岭”。基于如此人性化的设计,地铁之间的换乘,85%的乘客将在3分钟内实现换乘;地铁与城际的换乘,有50%的乘客将在2分钟内实现换乘;其中有两条线的换乘是在1分钟之内,即京唐城际和城际铁路联络线,而且这两条线与平谷线换乘距离也不远,与6号线换乘稍远,大约在5分钟左右。同时,为了方便携带行李及行动不便的乘客,站内设置了自动步道和电动接驳车。
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周期为4年,预计2024年年底具备通车条件,建成后,将成为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辐射区域能够从东部各区到天津、河北,甚至是环渤海,对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此外,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所在的0101街区,未来将形成“一水、一岸、一中心、两廊道、多节点”的城市空间格局。城市副中心站开通后,只要走出车站,就能看到充满活力的大运河滨水码头、满目绿色的中央公园,以及繁华的商业步行街。
来源:北京通州官方发布 记者 刘薇 摄影 常鸣
流程编辑:U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