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改变中国|为城市看病的她,又有了新任务
彭珂常被同事们称为“彭大夫”,大家都说“普通大夫给人看病,彭大夫给城市看病”。她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编制起草组的核心成员、市规自委总体规划处的一名干部。2017年,经过3年酝酿,总计6万余字的新版北京总规发布,背后是她和团队成员夜以继日的攻坚克难。
宏大的规划更需要从细微处着眼。早在2014年,彭珂和编制起草组的成员们就投入到了前期调研中。“两线三区”的概念是新版总规中一个重要提法,也为北京未来发展开出了一剂总“药方”——转向约束性发展、内涵式增长。然而,2035年的城市开发边界怎么定?北京生态控制区的占比又该是多少?为了“抠”出这些数字,彭珂组织多方座谈、倾听专家意见,更对山区、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生态脆弱性的敏感地区等区域进行数万个图斑叠加,以得出最准确的结论。各个单位统计的数据基础和坐标不尽相同,彭珂还需要对收集上来的资料进行复杂的技术处理和数据叠合,面对枯燥的数据分析工作,彭珂无数次提醒自己:耐心再耐心。
彭珂(左)
“北京凌晨3点、4点、5点的样子我都见过。”彭珂说,特别是总规准备向中央报批的那大半年时间里,她住在了办公室,“我们这儿每个人都备了个小床,洗漱用品和一套换洗衣服是标配,要做好随时住在办公室的准备。”那段时间,虽然同在一座城市,每天她只能同自己一岁多的孩子通过视频见上一面。谈起这些辛苦,彭珂淡淡地说:“共产党员就是在要关键时候有担当、扛得住、冲在前。”
2017年3月29日至4月27日,总规草案公示,征集的公众意见达11500余条,总计百万字左右。“给我们提意见的上至90多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每一条意见都饱含大家对北京未来发展的期待。”人民的期待,沉重的责任,每一个细小的意见都不能怠慢。彭珂和团队成员随即做了一份详实的“公众意见分析报告”,梳理出跟规划直接相关的有效意见约3600余条。“我们采纳了其中约3160条意见,涉及修改1326处,意见采纳率达88%。”2017年9月13日,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回忆起那天的情形,彭珂不由得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就像是打了一场大胜仗。”可是,时间跨度近20年的总规,如何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彭珂来不及休息,又投身到制定实施方案、任务清单的工作中。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厅内,市民在参观北京城市规划模型。 武亦彬摄
“城市体检”是彭珂担下的又一重任。为城市做体检并不容易,一张表、一张图、一清单、一调查、一平台是体检的核心内容。然而,光“一张表”就涉及42项“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评价指标体系”、60项“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指标体系”及其他文本中提出明确要求的指标组合形成的117项内容。“要经常体检才能及时查找出城市发展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只有在初期及时发现小隐患,才能提前敲警钟,从而及时调整应对以避免发展成更大的隐患。”
如今,总规蓝图中的很多内容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老厂房、胡同院落等城市空间得到进一步更新,国家会议中心二期、新首钢园等重点项目提速建设……而彭珂依然埋头在那张小小的办公桌上,一丝不苟地写写画画,书写着北京城市蓝图落地的新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