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轩

差速锁究竟有多神?SUV 和越野之间就差 TA 了,越野发烧友必备!

由 公松臣 发布于 综合

# 用车 11

# 选车 156

买车用车就找 SUV 大咖

" 三把锁 " 是我们在讨论越野车的时候经常会提到的名词,众所周知,汽车前后两条轴都有差速器,在差速器的作用下,两侧车轮能以不同的转速旋转,从而实现更好的循迹性。理论上来说,差速器是汽车技术进步的一个标志,在大多数情况下,差速器对于驾控是有增益的。

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差速器会成为一个阻碍,譬如某一侧的驱动轮处于无附着力状态时(俗称打滑),车辆就会将全部动力都分配给这个无附着力的车轮,而另外一侧有附着力的驱动轮反而不能输出扭矩。如此一来,车辆就被困住。所以简单来说,差速锁的作用就是把差速器 " 锁住 ",从而帮助车辆脱困。

在实际应用中,差速锁其实也会有不同的分类,它们的锁止能力、运行的逻辑都会有所不同。今天大咖就跟大家聊聊不同类型的差速锁。

强制锁止式差速锁

这可以说是最基础的差速锁类型,其原理是在普通的对称式锥齿轮差速器上设置差速锁,让差速器实现硬连接。硬连接的好处是转矩分配比率较高,不用担心差速锁过热的问题,譬如有三个车轮打滑了,那么唯一一个有附着力的车轮可以被分配到 25% 的扭矩。

但这个类型的差速锁也存在一些缺点,当需要切换差速锁状态的时候,需要停车操作,另外这类差速锁的转矩分配是不可变的。所以现在新款的越野车上面已经很少会装备这类型的差速锁。
高摩擦自锁式差速锁

高摩擦自锁式差速锁主要分为摩擦片式和滑块凸轮式两种结构。整体来看,这类型差速锁可以由车辆自主进行锁止和解锁,在使用体验上比传统的强制锁止式差速锁要更加方便,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分配左右两侧车轮的输出转矩,所以应用得比传统的强制锁止式差速锁更为广泛。

摩擦片式的差速锁结构简单,因为摩擦片之间不是硬性链接,所以在锁止状态下行驶也更为平稳。但由于摩擦片在工作时可能存在过热、滑磨等问题,这类型的差速锁能承受的转矩很有限,不能应付太高强度的越野脱困。多片离合式限滑差速器也属于这一类型,在轿车和城市 SUV 上是最常见的。

滑块凸轮式差速锁虽然也以摩擦的方式来实现锁止,但滑块和凸轮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所以这类型的差速锁可以承受更高强度的脱困。但这类型的差速锁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也高,而且滑块和凸轮都更容易磨损,是一种成本较高的解决方案。

托森式差速器

托森式差速器也是一种硬连接的限滑装置,其特点是传递转矩可变范围大,而且是可以调节的。有别于常见的 " 多片离合式限滑差速器 ",托森差速器是一种纯机械式的限滑差速器,更加可靠耐用。与此同时,由于托森差速器的特殊机构,除了能够实现自动锁止以外,其反应也较为迅速。但托森差速器的缺点是造价较贵,搭载这类差速器的典型车型是奥迪的 Quattro 系列车型。

在原理上,托森差速器最大的特点是通过,涡型齿轮及蜗杆齿轮啮合系统来代替离合器片或者锥型齿轮。当驱动轮出现打滑的时候,涡型齿轮与蜗杆齿轮的复杂结构会实现自动咬合,从而起到差速锁的功能。相比传统的强制锁止式差速锁,托森差速器可以实现自动锁止,相比常见的多片离合式限滑差速器,其可以承受更大的转矩。是一个十分优秀的解决方案。

粘性耦合式差速锁

这是一种新型的差速锁,其使用硅油作为传递扭矩的介质(但与液力变矩器的原理不同)。硅油具有很高的热膨胀系数,当两车轴的转速差过大时,硅油温度急剧上升,体积不断膨胀,硅油推动摩擦叶片紧密结合,这时粘性耦合器两端驱动轴直接联成一体,即粘性耦合器锁死。这种现象被称为 " 驼峰现象 "。

驼峰现象的发生是极其迅速的,所以当两侧驱动轮出现打滑时,差速锁能够快速锁死,从而实现快速脱困。当硅油冷却之后,会自动解除锁止,所以这个类型的差速锁不能提供手动控制,在使用过程中首先与硅油的特殊性质。一般来说,粘性耦合式差速锁会被用作中央差速锁,用来分配前后桥之间的转矩分配。

大咖总结

今天提到的是四款较为常见的差速锁类型,这四类差速锁都是基于机械结构来实现锁止功能。实际上,除了这些机械式差速锁以外,还有电子式限滑差速器,也是十分常见的。一般来说,如果不是使用高强度的越野,电子式限滑差速器也是够用的。下次在选购越野车的时候,我们除了要看它有几把锁以外,不妨留意一下其搭载的差速锁类型,从而更深度地了解车辆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