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鹤城新区安置点。郭振乾摄
“以前住的地方交通很不方便,家里也只能种点玉米,生活挺困难的。”搬迁户韦永姜说,去年12月搬来隆林鹤城新区安置点后,丈夫就让身体不好的她在家门口找份工作,自己去广东打工。
隆林鹤城新区安置点是隆林各族自治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前已安置3382户14606人。在鹤城新区内还配套建设有社区医疗室、日间照料中心、幼儿园、小学……配套设施齐全,一点不输给城市小区。
为了让搬迁户留得住、能致富,鹤城新区党支部配合管委会实行“支委 管委会 楼栋”网格化管理。逐步组建以党支部、党小组,开展居民自治互助,让小区管理从被动式向参与式转变。同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提供、群众点餐”模式,摸清搬迁群众的就业意愿,探索“迁企融合”模式,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确保搬迁群众1户至少有1人以上实现转移就业。目前,隆林脱贫奔康产业(就业)园区已引进21家企业,有25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户600余人。
如今的韦永姜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女儿在县城读高中,儿子就在安置点里的小学读书。她表示自从搬过来生活后她非常有信心能把以后的日子越过越好。(张云河 郭振乾)
搬迁户韦永姜。郭振乾摄
“以前住的地方交通很不方便,家里也只能种点玉米,生活挺困难的。”搬迁户韦永姜说,去年12月搬来隆林鹤城新区安置点后,丈夫就让身体不好的她在家门口找份工作,自己去广东打工。
隆林鹤城新区安置点是隆林各族自治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前已安置3382户14606人。在鹤城新区内还配套建设有社区医疗室、日间照料中心、幼儿园、小学……配套设施齐全,一点不输给城市小区。
为了让搬迁户留得住、能致富,鹤城新区党支部配合管委会实行“支委 管委会 楼栋”网格化管理。逐步组建以党支部、党小组,开展居民自治互助,让小区管理从被动式向参与式转变。同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提供、群众点餐”模式,摸清搬迁群众的就业意愿,探索“迁企融合”模式,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确保搬迁群众1户至少有1人以上实现转移就业。目前,隆林脱贫奔康产业(就业)园区已引进21家企业,有25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户600余人。
如今的韦永姜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女儿在县城读高中,儿子就在安置点里的小学读书。她表示自从搬过来生活后她非常有信心能把以后的日子越过越好。(张云河 郭振乾)
隆林鹤城新区安置点全景。隆林县委宣传部供图
“以前住的地方交通很不方便,家里也只能种点玉米,生活挺困难的。”搬迁户韦永姜说,去年12月搬来隆林鹤城新区安置点后,丈夫就让身体不好的她在家门口找份工作,自己去广东打工。
隆林鹤城新区安置点是隆林各族自治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前已安置3382户14606人。在鹤城新区内还配套建设有社区医疗室、日间照料中心、幼儿园、小学……配套设施齐全,一点不输给城市小区。
为了让搬迁户留得住、能致富,鹤城新区党支部配合管委会实行“支委 管委会 楼栋”网格化管理。逐步组建以党支部、党小组,开展居民自治互助,让小区管理从被动式向参与式转变。同时按照“政府引导、企业提供、群众点餐”模式,摸清搬迁群众的就业意愿,探索“迁企融合”模式,为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确保搬迁群众1户至少有1人以上实现转移就业。目前,隆林脱贫奔康产业(就业)园区已引进21家企业,有2500余人就业,其中贫困户600余人。
如今的韦永姜一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女儿在县城读高中,儿子就在安置点里的小学读书。她表示自从搬过来生活后她非常有信心能把以后的日子越过越好。(张云河 郭振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