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岁的贫困户冯兰香至今回忆起李夏,泪水仍会在眼里打转。她无法忘记,即便到了荆州乡任职还与她亲切攀谈的那张青春的脸庞,手机里也还保留着李夏的微信和电话号码。
一年了,“时代楷模”李夏离开他牵挂的长安镇和荆州乡百姓整整一年了,让冯兰香欣慰的是,身边来了接棒帮扶她的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一刻也没止步。
在李夏工作过的长安镇,一大批镇村干部以他为榜样,在脱贫一线冲锋陷阵、挥洒汗水,在他未完成的帮扶路上,续写了一幕幕帮扶故事,带来新变化,谱写新图景。
高杨村村部通往胡村塔村民组之前窄窄的田埂路已经成为一条4米宽的机耕路。绩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机耕路修通了
2017年6月,时任长安镇纪委副书记的李夏到高杨村,担任党建指导员。
在长安镇任职的那7年零3个月,李夏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有事情,找李夏”成了当地群众的“口头禅”。
初到高杨村,李夏就走村入户,和村民打成一片,拉家常、访民情,只花了短短一个月时间就跑遍了全村,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当得知村部通往胡村塔村民组只有一条窄窄田埂路,由于工程造价大、征用农户田地多等原因,迟迟没有改造。李夏第一时间就带领村干部四处奔波,谋划机耕路的修建。
“过去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两个自然村之前通行十分不便,村民出行要么用独轮车,要么就靠肩挑背扛。”高杨村扶贫工作队队长胡德新坦言道。
通过前期走访,在征得两村村民意见后,去年6月,高村到胡村塔的机耕路正式动工建设。不到一个月时间,20多户5000多平方田地全部清理腾出。如今,一条880米长、4米宽的机耕路实现通车,切实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
“要不是当初李夏的争取,那条田埂路还是村民出行的唯一进出村通道。”胡德新说,
不仅如此,在担任高杨村党建指导员18个月的时间里,李夏为村里争取了5个基础设施项目,极大改善了高杨村的村容村貌。
菊花种植已经成为高杨村的主导产业。绩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菊花获丰收了
已经是高杨村村民组组长的胡中武,原本是村里的贫困户,如今但凡提及李夏,满口的夸赞和敬佩,“很实在,就是看到路上有牛粪,都会到村民家中借把铁锹自己去铲掉。”
高杨村山多地少,当地的村民除了种点水稻、玉米等传统作物之外,这两年,菊花种植慢慢多了起来。胡中武就是种植户之一。
“过去种的少,也没学啥技术,完全是看天收,年成好就多收一点。”胡中武告诉记者,但去年种下了13亩地,每亩收入比以往能多出两千块钱,这要得益于李夏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过去大伙儿不懂技术、缺乏经验,怎么种产量都上不去、效益也一般。直到李夏来了之后,才有了改观。到了高杨村,得知有不少村民种植菊花,老家产贡菊的李夏,就三番五次邀请来技术员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种植户。
一来二去,但凡村民在菊花种植上碰到难处,都会找李夏。
过去高杨村只有几十户三四百亩地的菊花,而今扩大到了180户1400多亩,之前并不被看好的菊花,眼瞅着成了村民的脱贫致富产业。
“现在我们村民收入的近八成,都靠种植菊花,刨去化肥、人工成本,一茬下来亩均纯收入可以达到5000多元。”胡中武如是说。
李夏曾经工作过的高杨村。绩溪县委宣传部供图
村集体收入增加了
作为党建指导员,来到高杨村的李夏,始终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帮扶的重中之重。过去的高杨村集体经济不足2万元,几乎相当于一个空壳村。
穷家难当,李夏便和村“两委”干部经常坐在一起,为村级集体经济想点子、找出路。
如今成了村集体收入主要来源的际下水库,李夏在长安镇的时候,没少忙活。“之前水库由33户村民自己投放鱼苗,每户出资100元。”高杨村党总支委胡高丰说,按理到了收获的季节个个都有劲儿,可到底是分鱼、分钱,是按人头分还是按户头分,一下子众多难题摆在了村民面前。
由于大家伙意见不统一,水库里放养的鱼迟迟捕捞不上来,村民只能是干着急。
为收回元塘村民组的经营权,李夏带着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就三遍,经过两个多月的争取,村里头成功收回水库的经营权。去年2月份,村里还追加投放了8000尾鱼苗,当年就见到了效益,为村集体增加收入5万元。
“村民矛盾化解了,关键是村集体经济还多了创收渠道,现在大家伙都没怨言。”胡高峰说。
双脚沾着泥土,心中装着群众。
为解决道路对村里发展的制约,李夏实地勘查,带着村干部和群众做方案、拿对策,积极申请、推进项目;为解决村里产业发展瓶颈,他带领村干部和群众学经验、找路子,立足当地资源,大力发展菊花、茭白等特色产业;为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他不厌其烦地挨家挨户做工作……
如今的高杨村,机耕路修通了,致富产业起来了,村集体收入也上去了,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整村也已顺利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