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是人的优良品质。没有哪位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孝顺,相反虽然抱着不求回报的心情,却总期盼着能得到孩子长大成人后,对父母的感恩。培养出一个孝顺的孩子,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难,这不仅取决于孩子的本性,还取决于父母后天的教育和引导。
如何教育和引导,多数父母会认为自身勤劳肯干,孩子看在眼里自然就能学会并且理解。只是有些情况下,反而是父母越勤快,孩子越体会不到父母的辛苦,更不会产生感恩之心。所以,要有选择的,不能那么勤快,学会偷懒对孩子更好。父母在以下方面越“懒”,孩子将来越孝顺,你可别瞎勤快。
孩子的生活起居要“懒”一点
随着孩子的成长,小时候父母那种事事亲力亲为,帮孩子准备好任何东西,干任何事的状态就应该改变了。因为孩子年龄小,没有动手能力,和独立生活的技能,那么父母帮助无可厚非。但是孩子越长越大,就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主动去学习如何打理好自己的生活。
年前因为有些事,住在了大姨家,小表弟已经上了初中,可是每天起床,整理书包,准备衣服和鞋子什么的,还是大姨在做。眼看就要上高中了,都是十五六的少年了,还处于生活无能的阶段。
家里这么一个小儿子,宠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孩子被宠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样子,每天让家人围着自己转就很不好了。每天把父母指挥得团团转,指望他能孝顺起来,为父母做点什么,那是看不见的期盼。
家务事上要“懒”一点
家务上为什么要懒一点,那是因为家务事本就是属于家庭成员的份内事,不能由妈妈或者爸爸单独来负责。孩子也要积极参与进来,这才叫家务事。现在家里一般都是妈妈这个主力在负责,爸爸偶尔做,孩子等着享受。这样的情况,时间长了孩子会觉得这本身就是父母的事,跟自己没关系。
如果在这件事上学得懒一点,让孩子亲自参与进来,这比课本上学了再多的大道理都有用。亲身感受才知道家务活的辛苦,才能了解父母平时都付出了什么,换位思考才能学会心疼父母,孝顺父母。
父母“懒”,是为了让孩子换位感受
如今很多孩子不明白不理解父母,都是因为自己缺乏对父母劳动的感受。那么父母懒一些,让孩子动起来,体会一下自己平时的辛苦,才能正视父母的劳动成果。感恩的孩子都不是平白无故教育出来的,都是有着充分的共情能力,而这份共情能力,就需要父母从小让孩子真正换位感受。否则孩子享受惯了现成的,不体谅父母,又怎么会孝顺父母呢。
家长们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吗?